如何理解传统道德中"和而不同"的思想

2025-01-01 19:32:1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和而不同是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所言。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扩展资料

1、“和而不同”意思是: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拼音:hé ér bù tóng

2、“同而不和”意思是: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不抱有和谐友善的态度。

拼音:tóng ér bù hé

3、出处:出自春秋战国孔子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翻译:君子和睦地与他人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别人。小人盲目地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心里对他人态度并不友好。

回答2:

  1、这是儒家思想的一种,是孔子首先提出来了的;
  2、具体解释,请你参考:
  (1)含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表现: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存而不相悖”,正是这种包容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难度适中。

回答3:

孔子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说和为贵的时候,我
们曾说过
,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宇宙万物的存在都是“和”
,
不是“同”

由此,引申出我们处事的一个根本态度或原则,也应该求“和”而不求
“同”

晏婴举君臣关系为例,说明了和与同这样两种不同的态度。他
说,唯唯诺诺,不说不同意见,君以为可臣亦曰可,君以为否臣亦曰
否,
这是同。
“君所谓可,
而有否焉,
臣献其否,
以成其可;
君所谓否,
而有可焉,
臣献其可,
以去其否。
”向国君提出不同意见,
纠正其错误,
弥补其不足,以达到正确的结论
,
这是和。他认为应该采取和的态度,
而不可采同的态度。这就是和而不同。后来孔子明确提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进一步把这两种态度概括为“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

并且把它看
作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
这一原则也就成为人们处理一切事务
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
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能如晏婴
所说的那样提出不同意见,
使决策更完善;
对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
见,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相互切磋。所谓同而不和,则是对
上迎合附和,
不表示不同意见;
对下搞一言堂,
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
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显然,同而不和不可能
导致真正的和谐,
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
能不能作到这
一点,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