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第一:魏,占据北方。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魏是魏蜀吴三国中国力最强的。实力比蜀吴两国总合还强。第二:吴,到处东南的吴国愿山地丘陵为主,在还没有出现梯田(梯田在宋朝是才出现)三国时期,主要依靠在长江流域屯田。人口二百多万人,山越人口结构上占有很大比重。吴国是很重视经济发展的,比如整休运河,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 收容北方战争难民,引导山越人出山居住,使劳动力增加。吴国海运在三国里是最发达的,由于河海交通的需要,吴国造船业很兴旺,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黄龙二年(230)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台湾省,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吴国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在今越南南部)、扶南(在今柬埔寨境)诸国。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建业。 或许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吴国没有蜀国那么急功近利,动不动就北伐。第三:蜀,蜀国主要拥有益州,汉中,南蛮等地,易守难攻,而四川地区优越的经济环境也为蜀国稳固防守提供条件。但是过早过多的北伐让蜀国耗尽了人力财力,如果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的资源能够真正被开发,蜀国的经济实力必将大增,逐鹿中原的机会自然大了不少。 蜀亡时,有户28万,人口94万,军队约10万, 诸葛亮也承认他是在“益州疲弊”的情况下率师北伐的。与有人口440万,军队约60万的魏国在力量对比差距明显。 在三国时期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关键看地形、人口、土地、粮食。因为要有土地才有粮食,与粮食能够养活更多的人有人口,有人口才有兵源。一场自然灾害就可能拖垮一个国家。匈奴和鲜卑,资料有限,难以排名。
魏国最强,吴国居中,蜀国最弱。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