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表示如果的字词有若,倘若,如,诚,即,苟。
倘若,拼音是tǎng ruò。释义为表示假设关系,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相当于“如果”、“假使”。多用于书面语。
出自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一折:“倘若索战,俺两个死不打紧,着人知道呵,不坏了厅销阿妈的名声!”
近义族仿词
假设
拼音:jiǎ shè。
释义:指如果;凭空构想;科学家提出解释事象的主张而尚未证兆伏纤明的。
出处:梁斌《红旗谱》五十:“假设反动派要屠杀二师学生的话,将在工人阶级中引起什么反响?”
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苟:假设。《赤壁之战》)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如:如果。《张衡传》)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月。(若:若是。《乐羊子妻》)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假镇档使。《阿房宫赋》)
倘复请之,吾辈态穗无生理矣。(倘:倘若。《狱中杂记》)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虽:即使。《石钟山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可以表示“假设”的文言虚词,还有以下一些较为特别的词语。例如: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必:如果。《廉颇蔺相如列传》)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诚:如果确实。《隆中对》)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如果。《六国论》)
楚国第我死,令尹司马,非胜而谁?(第:假使。《左传·哀公十六年》)
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而:如果。《冯婉贞》)
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如果不是。《庄子·秋水》)
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果:如果。《狱中杂记》)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即:假若。《论积贮疏》)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御闭乱(即:即使。《促织》)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借:假使。《陈涉世家》)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今:如果现在。《孟子·梁惠王下》)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如果。《荀子·劝学》)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岳阳楼记》)
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惟:要是。《狱中杂记》)
太后病,将死,出令曰:“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 (为:如果。《战国策·秦策二》)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向:假使过去。《捕蛇者说》)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三峡》)
若,如,诚
若,倘若,
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