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2024-11-23 10:21:4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能够影响“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的增加可以导致全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成倍放大,反之亦然:
基础货币=通货+银行体系准备金总额
=通货+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基础货币中的“商业银行库存现金”是可以经过存款创造机制派生出更多存款的。比如商业银行一开始有100万元的库存现金,它可以将这100万元贷出,获得贷款的企业一般不会全部提现,而是将这100万继续存在该企业所在银行的账户上,这是由于以后的支出大多是通过转账来支付的,那么100万存在新的银行账户上之后,这个银行需要从100万中提出一部分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并存放到该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账户上,这是国家的法律规定,目的是不允许商业银行过分放贷,从而保留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周转,并且能够在某些商业银行出现支付困难的时候用准备金来保护银行以免其破产。这里我们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10%,那么借款企业所在的银行需要交10万元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到央行,然后该银行还剩下90万元,又可以将其贷出,贷出后90万存放的银行又要将10%也就是9万元存入央行,再将剩下的81万元贷出……这样,原先100万的商业银行库存现金,经过存款创造机制,最多能派生出1000万元的存款(100除以10%)。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增为11%,那么最多能派生出的存款就是909万元(100除以11%)。这就是基础货币能够成倍放大货币供应量的原因,所以货币供应量是通过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基础货币)在银行系统内部不断的存-贷-存-贷的过程中实现的,一旦资金流出银行体系(如被借款人提现、商业银行上交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等),这部分资金就退出了存款创造的过程,不能再派生出更多存款。

回答2: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的放贷资金量减少,相应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也就起到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