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是什么?
提到“设计”这个词,我们会联想起什么?美、酷、新奇、让人眼前一亮,这大概是对设计的普遍期待,它常常被等同于美的外观。设计被视为塑造品牌形象的工具,是漂亮的标识、包装、场所,或者其他一些可以被用来营销的概念。设计也常常让人联想起由艺术家组成的设计团队,设计被看成艺术天才的大脑的神奇产物。设计也常常和奢华联系在一起,它通常意味着更高的价格……这一切是设计,又不是设计。改变产品、品牌的外在形象的确是设计的力量能立刻展现出来的地方。外形上的美是我们可以一下子发现的,产品是美的也逐渐像质量一样变成产品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设计不仅仅是这些。所有人都看到了苹果和Google的设计,但是,把产品颜色变成苹果的略带透明的白色,或者把网站界面设计成类似Google那样的简洁样式就可以获得它们的设计感吗?答案很显然是“不”。在我看来,技术决定提供的顾客的功能,而设计决定如何把这些功能提供给顾客,它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外形、产品与顾客的交互界面,包括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意象,包括对提供哪些功能给顾客、而不提供哪些的决策,它涵括顾客在与产品和服务交互时的所有体验。?这正是为什么家居用品、时尚产业不是企业在试图改善设计时能找到多少借鉴的领域。虽然它们有很多非常美的产品、被认为是设计最多的地方,也有着最多的设计界明星,但是,问题在于,它们的功能本质上都非常简单,因而设计师把几乎全部力量都用在外形之上。企业界过多地向它们借鉴只会误入歧途。在把设计视为与用户交互的界面这一层面上,以强调设计的易用性闻名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曾这样分析道,设计必须反映产品的核心功能、工作原理、可能的操作方法和反馈产品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运转状态。
联系与意义
设计是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因而很多时候对用户需求的调查和分析被视为设计的第一步。在三星的设计中心,他们会请普通消费者将几大袋食品装进冰箱,设计师会记录下各种食品所摆放的位置,从而设计出符合消费者生活方式的产品。明基公司的设计团队有这样四个小组进行趋势研究:宏观社会趋势研究小组、研究生活和行为的微观小组、设计调研小组以及产品进入市场后观察消费者反应的市场调研小组。这些用户调查显然是我们在改进设计时应该做的,但知名设计公司ZIBA所推崇的用户研究方法也值得关注:它不再是观察人们的一举一动,而是去挖掘他们这样做的最初动因。比如说,苹果的iPod并不只是代表音乐,用iPod听音乐的真正含义更接近于成为某一群人中的一个。买房的人真正要买的不是房子,而是“家”。对于中国人来说,轿车并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在它之上往往负载了很多别的意义。这大概是ZIBA公司总裁梭罗·凡史杰(Sohrab Vossoughi)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宣称“设计已死”的原因,他紧接着解释道,“我指的是那些只是美的、差异化的、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设计是关于界面、功能选择和意义,而不仅仅是让产品外形漂亮,这是我们要让设计发挥作用需要讨论的一面。另一面则是,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创新的设计?把设计纳入公司战略、建立自己的设计中心、设立总设计师这样的职位并让他位列最高管理层,相对而言这些是容易做到的,因为它们都是有形的。真正难做到的可能是无形的东西,比如风格突出的设计师在公司文化中是不是能被容忍存在?公司是不是能够不加考虑地用层级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管理?我们能不能找到让他们协同工作的方式?韩国三星的设计团队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它尽量消除亚洲社会中的严格等级,工作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让每个人畅所欲言,包括质疑上司。美国产品设计公司的实践表明,优秀的产品设计通常是团队的成果,而不是一个天才艺术家的杰作。
设计,初看起来像是个捷径。然后,和中国企业在创新的另一侧面——技术——上所遭遇的一样,我们很快会发现,它同样需要漫长的学习路径与时间积累。突然出现的热潮可能让艺术设计成为关注焦点.
如果是纯艺术的,那就是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近年来还新出了什么动画啦3D啦之类的。
如果是艺术设计,那大致就分视觉传达(视觉传达包括平面设计,媒体设计之类的),环境艺术设计,有时还包括室内设计。
我在这方面也是略知一二,可能回答得比较片面,仅供参考哦!
学艺术设计,这个系门的范围确实很广!其根源就是设计的意义,以后工作了就是给别人设计标志啊,设计产品外形啊,设计产品包装,房屋装饰\装潢等等等.
艺术设计很广泛 你看你学的是什么系别了。很多的 有平面(视觉传达)室内 环境艺术 服装设计 珠宝设计 工业设计 动画设计 …… 简单的说 就是商业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