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而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注 1]),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帝国。所以秦朝是在三国前面的。
日本人对三国了解是因为《三国演义》名播四海,在明隆庆三年(1569)已传至朝鲜,崇祯八年(1635)有一种明刊《三国志传》就入藏于英国牛津大学。
自日僧湖南文山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编译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国志》之后,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英国、法国、俄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本国文字的译本。
中国的《三国演义》在日本战国时代常被当作是军事政策的指南,在三方原之战,德川家康效法诸葛亮的空城计,让武田信玄中计。
而人物的描写也让人着迷,同为战国时代的陆奥国大名津轻为信相当崇拜关羽,也学演义中关羽留长胡须,被喻为津轻的美髯公。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和三国时期故事传说对东亚文化形成了深远的影响。最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流传民间。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已出现“说三分”的专家霍四究。北宋民间说三国故事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倾向。
中国古代有关三国的诗词歌赋就不胜枚举,以三国故事为内容的评书、戏剧和其他口头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而且这些作品和《三国演义》的相互借鉴,传承形成了独特的类文化群。直到今日的各类三国故事剧集、漫画、书籍还是经久不衰。
《三国演义》及三国故事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至今仍随处可见,在人们处于竞争环境或奋斗阶段,可能会以三国的场景,人物关系作为考量。其间的褒贬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无论褒贬的结论如何,人们对三国中人文精神的认可已经根深蒂固,难说会有较大改观。
个别的讲,在有些与《三国演义》故事相关的地区或族群中,三国文化的烙印更是明显,如诸葛姓氏,川陕地区等。
明朝为提高宦官修养并作消遣,曾于北京紫禁城内刻印书籍。由宦官刘若愚《酌中志》所列宫中印书目录可知,当时所印小说,只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宦官们最爱之读物[。
中国自古流传有一句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指年轻人不该读《水浒传》,否则容易会整天想打架,思想上变坏。
而老年人不应该读三国,因为其中人物善于用计使诈,处心积虑、勾心斗角,作为应该“知天命”的老人应该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着算计别人,对自己身心无益。
《三国演义》也留下了不少成语,如桃园结义、青梅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乐不思蜀、赔了夫人又折兵、蜀中无大将、三分天下等等。
一些俚语也与《三国演义》有关,如“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说曹操,曹操到”等等。
另外,《三国演义》对后世的文化作品影响深远,如《隋唐演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是的,秦始皇是在三国时期前面。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所统治地区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至此三国鼎立格局正式形成。
第一个问题:
是的,三国在秦始皇后面!
秦始皇是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诸侯国分裂统治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三国是:公元220至公元280灭亡的三国分别为:魏国、蜀国、吴国
一个是公元前,一个是公元,那么当然是秦始皇在三国前咯```(*^__^*) 嘻嘻……
第二个问题:
日本在文化发展方面占据了很有利的条件,
当中国还弥漫在硝烟的时候日本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自己国家的文化与科学技术等方面,
不止是三国,中国有很多很好的文化资产
但是就象楼上说的那样,
我们国家几千年历史中对自己文化的破坏,例如焚书坑儒、废黜百家、文字狱、文化大革命等事件破坏了部分文化,
而他国就趁机发展了起来,
如同国产游戏始终敌不过外国的游戏一样,
日本人的确吸取了很多我国的文化。
但是,中国仍然还保留着许多自己的文化,
这些中国文化是我们国家的象征,
中国人的爱国精神外国人是永远偷不走的。
秦始皇在三国前面,日本在汉光武帝是被赐封汉倭奴国
当然在三国前面啊,只有中国的历史才是正史,日本的不可以作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