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App自动续费问题困扰过吗?估计许多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许多手机App推出的会员包月、包年服务套餐,暗藏“自动续费”的消费陷阱,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许多人表示“直到发现钱没了,才知道被自动续费带走了”。
其实,App自动续费“玩套路”现象并不是一个新问题。2019年,央视曾对50款热门付费软件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七成以上都有自动续费功能,而且大多是以非显著的方式“默认”勾选,稍不注意可能就会被自动续费。开通容易,但取消可就不那么简单了,入口隐蔽、程序复杂,步骤繁琐等,让人分分钟想“一卸了之”。
自动续费功能原本是为了方便用户长期享受App提供的服务,如今却变成让消费者避之而不及的坑,背后原因也不难理解。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一些商家为了留住用户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付费会员服务,首次、首月开通还可以享受许多优惠政策。而一旦开通,可能也就意味着“被默认”开通了连续包月、自动续费功能,甚至有些软件的自动续费功能是享受优惠政策的必选项。这一隐匿的套路,也成为很多App的重要牟利方式。
基于一些网友的惨痛经历,笔者在一些App上注册会员、购买服务时,经常要找一个相对空闲的时候来操作,以保证有足够时间把藏在各种隐秘角落里的选项看清,确保不被自动续费。但有时还是防不胜防,而且也不总是会有那么多空闲时间来看清每一个小字。对于对手机操作不够熟悉的人来说,更是很容易被莫名续费。
如此被动买单、强加服务,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降低了用户对平台的好感,更涉嫌违法。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等。
法律规定得清清楚楚,但这种带有诱导和半强制性意味的自动续费消费陷阱依旧屡禁不止。这说明,仅靠平台的自觉是不够的,相关部门的监管与处罚也要跟上,从而让一些企图钻空子的商家“望而却步”。比如将多次违规、整改不力的平台纳入“黑名单”,形成有制约力的长效机制,使其有所顾忌。
就消费者自身而言,开通会员、购买平台服务时,也要注意尽量仔细阅读,看清条款内容。一旦遇到类似消费陷阱,要有证据意识,以备与平台协商、向有关部门举报。同时,有关部门要确保投诉渠道的畅通,对反映问题比较集中的平台,尽快重点调查。动作早一点,快一步,正当权益受伤害的消费者就会少一些。
目前,已有不少App取消了自动续费的默认勾选,还设置了提醒功能,把选择权还给了消费者,收获了用户的好感与信任。对平台方而言,虽然一些“小算盘”“小聪明”短期内可以给自身带来利益,但在“坑”消费者的同时,终究会把自身送上被市场淘汰的道路,得不偿失。
在“用脚投票”的时代,是继续“玩套路”追求一时的不当牟利,还是踏踏实实做好服务、保障用户的选择权?在这一取舍上,相信任何一个有远见的平台都不会犯糊涂。
报道中称,2019年央视的调查结果显示,50款常用的付费手机应用中,70%以上有"自动续费"功能,还有部分手机应用经营者"忽悠"消费者自动续费。
自动续费本是为了方便用户享受付费服务的一项举措,但很多商家却把它变成了获取收益的渠道。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很多手机应用以"首月价""新户价"等低价活动吸引用户。一些商家在运营时,也会将勾选"自动续费"作为享受上述优惠价格的前提,否则,将按照商家的定价付费。
这种做法给很多消费者带来损失。
"自动续费"的价格大致在每月十几元左右,一些用户开通之后,会忘记取消。不但如此,"自动续费"也让人防不胜防。
1、本来想开通一个月的视频网站会员,结果莫名其妙的自动续费了1年;
2、买了微博会员,想取消自动续费,却找不到入口;
3、之前开了饿了吗会员,后来天天做饭,但会员依然在续;
4、试用了一款APP,结束后忘记取消订阅,结果支付了好几个月;
现在的各大手机APP都会想方设法的让你去自动续费,一来通过付费会员,培养用户习惯,提高产品的粘性。二来,厂家也知道用户经常会“忘记取消”,从而赚取你的“记忆税”。
比如文章开头的那张截图,后来我查到是一款剪辑APP,当时购买了会员,使用过一次,发现不好用,就卸载了。但是,自动续费依然存在,就这样被扣了8个月,花了420元,真的非常生气。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也慢慢养成了付费购买会员的习惯。
看视频,各大视频网站都有会员;点外卖,饿了吗,美团有会员;听音乐,QQ,网易云音乐有会员;在加上其他一些APP,每个月光APP付费会员这一块的消费就有几百元。大多数都是自动续费,如果哪一天你不用了,钱依然在扣,真的很可怕!
在手机付费应用市场火爆的当下,多数人会使用APP用来追剧、听歌、看书……并支付费用购买会员。而APP会员自动续费的“坑”常常给使用者造成困扰和损失。
虽然APP会员“自动续费”给使用者造成的损失不大,一般只有十几元、几十元,但是消费者不应该因数额小而干吃哑巴亏,应当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协商和解。在自愿、互谅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
(2)投诉调解。消费者可以拨打12315向工商部门投诉或者通过网络查询、拨打各个地区的消协电话,向有关部门、组织寻求帮助,即由第三方对争议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沟通调和,以促成双方达成解决纠纷。
(3)行政申诉。请求有关行政部门解决争议,它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强等特点。消费者决定申诉时,一般用书面形式,并载明要求、理由及相关的事实根据。
(4)提起诉讼。消费者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依法裁判。
尽管有法律明文规定,但由于当前治理强度和惩治力度不足,单纯依赖平台方的自觉显然是不可行的。还有些商家看似尽到了相应义务,实际上却通过人为设置繁琐步骤、故意使用小字号提示等手段,给消费者制造知情或者退出障碍。
“自动续费”套路式的被动买单强加服务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直接拉低了消费者对平台方的好感度,伤害了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带有诱导和强制意味的自动续费功能,虽然短期内能让平台获得收益,但从长远看却不利于用户留存,这种玩套路的小聪明能留住眼前的利益,却牺牲了平台方的长远发展。
无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商业伦理上看,套路满满的自动续费都是站不住脚的。优质的服务才是留住用户的基石,企业盈利依靠的是用户的自愿买单,绝不是自动续费的小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