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多半容易发生在身体外露部位,如手背、手指伸面、足跟、外耳等处,此处或没有衣帽掩盖,或活动较少,有时还可累及鼻尖及小腿下部,多见于小学生及中学生。冻疮大多可呈对称性分布。早期可见皮肤苍白,以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及局部肿胀。开始局部有麻木感,继而奇痒无比,局部胀痛,并有疼痛感,较重者局部还可发生水疱,如抓搔等原因水疱破裂,可流出白色浆液,底面呈紫红色溃疡,一般感觉又痒又痛,十分难忍。抓破后可继发细菌感染,甚至化脓,虽经治疗,有时因创面较深,可致疤痕。
对皮肤比较娇嫩又极易过敏者,往往溃疡可以经久不愈。在医疗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区及农村,还有的形成坏疽,皮肤变黑,组织坏死、脱落,病程迁延日久。冻疮与天气寒暖关系密切,气候转暖,局部血液循环恢复,局部冻疮可逐渐缩小,肿胀消失,紫红色斑变浅,局部皮肤逐渐恢复正常。
为了预防冻疮,冬天要注意外露部位的保暖,经常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尤其在冬季,无取暖条件下听课和写字的中、小学生,在伏案写字时要定时搓双手及面部、双耳,使容易生冻疮的部位皮肤充血、发热。同时要注意手、脚等部位经常保持干燥。
一旦发生冻疮,必须加强冻疮部位的护理,受冻以后,不要立即接近火炉烘烤或浸在热水里,局部应先用温水或暖水袋加温,然后擦干,涂上防冻药膏。患处须戴手套,穿厚袜、棉鞋,必要时戴耳帽或耳罩。如已经发生水疱、溃汤或继发感染,应去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