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家乡的名人500字

我是咸阳的。急急急!
2024-11-29 23:24:3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家乡的名人——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一变过去那种对菊花幽独淡雅的咏叹,而是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另类品质的菊花。没有作者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诗歌的作者就是我家乡的名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号称“冲天大将军”的黄巢。
至今,我们菏泽市区还有多处黄巢的遗迹,以供后人瞻仰,人们对黄巢的事迹也是津津乐道。
据史书记载,黄巢出生于唐末的一个小商人家庭,从小就有很大的抱负,文武全才,但是当时的科举制度却断绝了黄巢的仕途。有一年,天下大旱,老百姓民不聊生,可是黑暗的政治制度却不知道体恤民情,各地纷纷爆发了农民起义,家居山东菏泽的黄巢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武装力量。黄巢起义军转战全国各地,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给苟延残喘的封建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可是后来另一位义军首领不思进取,想享受荣华富贵,投降官府,被黄巢严词拒绝了。
虽然起义军暂时没有投降,却埋下了后来分崩离析的种子。尽管起义军一度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可由于受到农民领袖的思想局限以及内部的分裂,最终失败了,但是这次大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唐政权,并且首次提出了“平均”财富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主经济,在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咸阳的话,就要用李靖了
 李靖出身将宦世家,父为隋臣,舅父韩擒虎是灭陈大将。李靖少有文武材略,隋相杨素尝拊其床谓李靖曰:“卿终当坐此”,可见当时朝廷权贵对李靖之赏识。李渊起兵前,李靖入京告变(以此也可知红拂夜奔是后人杜撰的故事)。此举令李渊怀恨深久,乃至擒获李靖后立即命斩,后虽赦免,但仍不重用其才。在初次讨伐萧铣时,稍有滞留就惹来李渊怨恨猜忌,竟阴敕硖州都督许绍斩之。只是在以兵八百斩获叛首冉肇则后,才迫使李渊在家国和私怨的权衡中选择利用李靖,手敕靖曰:“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诚心与否,后人难测,但李渊后来确实没有找李靖太多的麻烦(即使是在其后杀刘仁静等重臣的时候),而是给了他更多的军权,可见李渊也是一代枭雄。
  其后就是李靖大展身手的时候,其用兵如神的军事才能被发挥的酣畅淋漓,堪称惊绝。李靖将兵,善于行险用奇,且能身率士卒,兼之常独挡一面(名义上的统帅赵郡王李孝恭自从一次不听李靖失败后,基本上是对李靖言听计从了,这也是李靖的福气,否则左右总有掣肘之患,李靖恐怕也难以有如此作为),善于安抚,故能屡战屡胜,胜后能安,可谓是旌麾所指,众敌披靡,为李唐打下了一片大大的江山。

  在平定萧铣时,李靖力排众议,主张兵贵神速,趁江水泛涨,三峡路险之即,倏忽至城下,敌仓卒必败。在敌精兵阻拦之时,李靖却能张弛有度,束营避战,待敌气衰,然后奋击。在赵郡王李孝恭不听劝谏,贸然出兵惨败后,李靖又能从中看见胜机,趁敌掠财军乱之即,断然出兵,一举溃敌。萧铣举城请降后,李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时诸将都想籍没隋军之家,以赏将士(保不住很多人也想趁机大捞一把,破城抢掠,本是中国历史上卑鄙的传统),李靖不从,于是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降。贞观九年,吐谷浑寇边,李靖亲任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征之。吐谷浑烧去野草,退保大非川。诸将咸言春草未生,马已羸瘦,不可赴敌。唯靖决计而进,深入敌境,前后战数十合,大破其国。
  贞观三年,突厥诸部离叛。李靖又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贞观四年,李靖进击定襄,大破突厥,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可见此役对唐朝之振奋。中国数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周有猃狁,汉有匈奴,晋有五胡乱华,唐有突厥,宋有辽金,明有蒙古女真,故历来朝廷对北方民族的入侵是深恶痛绝的,只有在没有力量反抗的时候才会提议和亲,一旦有所机会,定要赶尽杀绝,以绝后患。这虽然是历史的悲剧,但即使在文明的今天,民族问题也是无可奈何的一桩事情;
  自破定襄后,颉利可汗大惧,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唐遣唐俭等人前去安抚,李靖主张趁突厥狐疑懈怠之即,一举歼灭。遂率部斩敌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复定襄、常安之地,斥土界自阴山北至于大漠,让唐朝安定了上百年,再无大患。虽然李靖的做法有点阴毒,颇为后人诟病。但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李靖的做法却很值得肯定。难怪太宗初闻靖破颉利,大悦,大赦天下,酺五日。
  虽然李靖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并不等于朝廷对他就坦诚信赖了,功高震主的猜疑不知道让多少英雄豪杰人头落地,九族夷灭,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极其黑暗血腥的一面。李靖也不例外,在大破突厥不久,本是功安社稷,但唐太宗就因谗言对他大加责让。大破吐谷浑后,有人诬告李靖谋反,唐太宗也并没有显示出对李靖的特别信任,而是令法官查察此事,幸好李靖本人并无罪过,才逃过一劫。之后李靖也许真的心灰意冷了,就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这实在有着难以言辞的苦衷。聪明如张良者,尽其心智而能让一个无赖莅临天下,却也不得不在功成之后装疯卖傻,说自己学仙去了,不再过问尘世,可惜后来还是被吕后算计了;中国帝王的城府实在是深不可测,无论你有多大的功勋,都抵不过到头来的一句谗言。前些日子曾读到一句话,说是千万句“我爱你”竟不敌一句分手,实在精辟深刻,其实帝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史书载“靖性沉厚,每与时宰参议,恂恂然似不能言”,但从当初他刚出道时,与舅父论兵法而能让一代名将感慨万分,也能让贵如杨素者拊其床谓之曰:“卿终当坐此”;及其被李渊所获,行将就戮时,能够大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而让李渊回心转意,一点儿也看不出他“恂恂然似不能言”的影子,反而是意气风发、周瑜一流的人物。然而即使是如此人物,又为李唐建立如此大的功勋,到后来也只能阖门自守,连亲戚也不能随便进入,可见其内心之警惕谨慎,却也反映了历来君王薄情寡义的一面。
  后来朝廷给他的荣耀和封赏更象是做给世人看了,而不是真心对他功勋的酬报,用太宗的话讲,就是“欲以公为一代楷模”,所以后来征发辽东,李靖请战,朝廷不许,其中原因,顾有李靖年迈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朝廷一怕李靖战败,毁了自己树立起的典范的形象,二来恐怕是担心李靖功名太盛的缘故吧!综观李靖一生,虽然受到朝廷重用而得以建立殊世功勋,但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信任。在其盛时戒备他,在其衰时立为典型供奉而不用。所以李靖虽然生定社稷,死尽哀荣,其内心恐怕未必就是坦然欣慰的一生。但相对廉颇、李牧、檀道济、候君集、岳飞、袁崇焕等人来说,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李渊和李世民毕竟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有所作为且比较开明的君主,能够建功立业,位列三台,并能寿终正寝,驰誉丹青,已经是很多才能与李靖相颉颃者可望而不可求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