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六年级上册的《只有一个地球》的相关资料

2024-11-29 13:02:5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一、教材说明

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

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学习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可先让学生通读课文,至少读上两遍,使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可提出“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并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从以下几方面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地球的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整个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一个数字,一个比喻,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

(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3)地球的资源有限而又遭受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毁坏。矿物资源的形成需要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因此,“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就可能面临“枯竭”的危险。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各种可以再生的资源,由于人们“随意毁坏”,“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再生”,还酿出“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

(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课文引用科学家研究成果说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至于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即使“实现”,也不可能有多少人去居住。

2.课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可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读一读,说一说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然后抓住这个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同时”,联系全课,说说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体会地球的“可爱”,可从“遥望地球”所见到的景象和自然资源等方面思考;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可从“不加节制”“随意毁坏”“不顾后果地滥用”等方面去思考。强调“同时”,就是强调地球的两重性:它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强调“同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如果“不加节制”“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如果精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可爱的地球就会更加可爱。

3.本课在表达方面十分注意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思考·练习”第三题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对这类句子在用词方面的思考。指导学生做这个题时,可以先让学生把加点的词语去掉读一读句子,再读一读原句,比较一下,用不用加点的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然后,可让学生从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句子,并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比较;最后,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

4.地球上可供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但人类可以开发新的活动领域,如海洋。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类可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核能。因此,在强调“只有一个地球”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这层意思,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应该在保护好地球的同时,大力开发新领域和新能源。

5.本课是说明性文章。指导学生朗读这类作品,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还要注意行文的严谨,表达出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如,“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读这段话,“但是”之前为一个层次,可用较平直的语调,把“设想”读得稍重一点,以强调这仅仅是设想;“但是”要强调,以引起人们注意“但是”之后的内容,“即使”可强调,使人们感到,这种设想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又有多少人”稍加强调,以便使人们意识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了移民基地,能去居住的也只是极少数人。

6.对小学生来说,本课的生词较多。大多数词语,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比如“生态灾难”,只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到水污染、空气污染、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现象,就能基本理解。下列词语解释,仅供教师理解教材参考。

遨游:漫游;游历。

璀璨:本指珠玉等光彩夺目。这里指各种星球光亮耀眼。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慷慨:不吝惜。

枯竭:用尽。

目睹:亲眼看到。

地质:地壳的成分和结构。

滥用:过度使用,没有节制。

四、参考资料

1.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水土流失严重。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7%。

沙化迅速发展。沙化土地已达到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5%。

水源污染明显加重。有42%的城市水源受到污染。

2.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个国家的排序。

土地面积110位以后

耕地面积126位以后

草地面积76位以后

森林面积107位以后

3.森林资源的危机。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是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除了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外,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障农牧业生产、保存生物物种、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人均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在世界各国中排在第107位之后。严重的问题是,我国的森林资源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当中。1981年与1976年相比,全国林地面积减少了309万公顷。据调查,全国有23个省、区、市的森林面积是减少的,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滥砍滥伐和毁林开荒。西双版纳是我国一片比较完整的热带雨林区,生长着许多热带、亚热带植物和珍稀动物。由于不适当的开垦,平均每年毁林2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49年的69�4%下降到1980年的26%。

4.北京地下水的污染。北京水资源十分紧缺,而地下水资源正面临被严重污染的危险。污染源主要来自人本身和自然界两个方面。从自然界来说,每一场西北风都要给北京带来大量的泥沙尘土,落到地面后被雨水夹带渗透地表,污染了地下水。人本身对地下水的污染,比自然界造成的后果更严重。现在,北京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几乎都没有经过严格的处理就排进河流。被污染的河水渗透河床及沿岸地表,造成了地下水污染。人为污染还来自超采地下水。超采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使地下水中所含各种有害物质高度浓缩。为了解决北京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要实行南水北调。但如果不注意解决地下水污染,即使将来每年十几亿立方米南水调进了北京,也可能抵不了地下水的被污染。何况那时北京的用水量将远远超过今天,北京水资源形势将因此更为严峻。

5.耕地面积的减少。我国人多地少。1978—1994年,全国耕地净减6880万亩,人口增加2�3亿。人均占有耕地由1�55亩减至1�19亩。在广东、福建、浙江等省,目前人均耕地已下降到不足0�6亩,以至人们把可耕地称为“保命田”。但近年来土葬成风,不但埋葬死人,还为早已去世的祖先造坟立碑,甚至为活人圈地垒空坟,导致良田抛荒。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回答2:

  您要的是资料吗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朋友们:
  当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在太空遥望自己的家乡时,人们这才惊讶地发现,在目前已知的宇宙星体中,唯有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才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
  生命意味着蔚蓝,而蔚蓝意味着生命;使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能够得以生存的大气和水,也使我们的地球成为一颗蔚蓝色的星体,一颗充满生命的星体。不过,大自然在人类面前,有时也会变的光怪陆离,越来越难以驾驭了。
  从加利福尼亚的暴风雪到孟加拉平原的大洪水,从席卷地中海沿岸的高温热流到持续多年不肯缓解的非洲高原的大面积干旱,地球仿佛在发疟疾似地颤抖,人类竟然也像倒退了一万年似的束手无策。
  如果说,人类受到大自然的威胁,这多少有点“无可奈何花落去”之哀叹;那么人类去“威胁”大自然,这岂不是莫大的罪过?曾经是中亚地区最大水域之一的罗布泊湖,在本世纪70年代还是一个大湖,但是到了80年代,一湖汪汪之水已被可怕的满地鸟尸所代替,难怪彭加木找不到水!又如,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在1984年的春夏之际再次干涸,波光粼粼的水面从此不见,白洋淀底黄沙朝天。这种人为造成的后果,怎不叫人痛惜?在对大自然的索取与探索中,作为“征服者”的人类,还未来得及欢庆自己的胜利,大自然就已经作出无情的报复。
  据某报记载:中国目前的沙漠约16万平方公里是人为造成的,目前正以平均每年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继续扩展,若不能加以控制,到2000年又会有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一个宁夏,将沦为不毛之地!这一现象怎不令人担忧,叫人着急?去年6月初,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了一则消息:由于掠夺性的地下水开采,使北京、天津、唐山的地下水已经是十水九空了。其中辽河平原已开采了近三分之一,黄河平原近二分之一,海河平原更高达十分之九。结果导致地面沉降,水质恶化,咸水面上升,地下水枯竭,这个警钟使多少蒙在鼓里的人幡然醒悟。请大家想想,我们究竟要给后代留下什么?
  中国人太相信“柳暗花明”了,即使“山穷水尽”也不觉可怕,只是到下一个危机来临时,就容不得人们再盲目乐观了:空气、大气、河水的污染,贫氧、臭氧层的破坏和热岛效应。几年前联合国一个环保监测组,带一套仪器到中国检查,在北京机场下机后打开仪器一看,指针已到污染最高数字的尽头,超出最大测量能力,仪器失灵了!难怪北京奥申委把治理首都空气污染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这个世界,可能没有什么东西比空气更重要了,可中国的许多城镇,特别是工业集中区,长期烟雾弥漫,真是“黑龙天上舞,黑雨头顶下”,迫使人们发出内心的呐喊:“还我蓝天,还我红日!”
  无独有偶。举世闻名的长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象征。一部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以它豪迈的气势描绘出波澜壮阔、汹涌澎湃壮美的长江画景,在人们的心中唤起多少美好的回忆……而今天的长江却不能不让人担忧了,长江边上的某市造纸厂的污水瀑布般倾出,黑乎乎的污水泡沫铺满一江,过往的轮船乘客纷纷掩鼻锁眉,长江的很多港口,江面全都蒙上尘埃和煤屑。如果李白、杜甫再世畅游长江一定会不解,一腔诗兴从何发起?或者白居易的诗该会写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乌黑半江浊”。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去年世界的“环发”会议,各国首脑再次呼吁人们注意: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朋友们,听到这里,大家应该猛醒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再不要让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水土遭流失。地球,美好的家园,谁不想那蔚蓝色的海风化为雨水,重新滋润那片干涸的湖泊和干裂的土地,谁不想那清新的空气迎面吹拂,叠翠的山峦、明净的河水、蔚蓝的天空永远向人类展示勃勃生机。
  自古以来,从夏禹治水到今天三峡工程的筹建,从女娲补天到营造绿色长城,这一切无不体现了中国人民保护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雄心大略。朋友们,我们也应该踊跃加入“环保”的行列,积极行动起来,为让那一片蓝天永远保持蔚蓝,让大自然的森林永远郁郁葱葱,让碧波荡漾的河水永远明净……努力吧!
  朋友们,让我们都永远记住:人类,仅有一个地球!

回答3: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过程设计以及课件图片资料

作者: admin 发布日期: 2006-9-24 查看数: 42 出自: http://www.my0728.com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课件,教师诵读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人类的家园,她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她就是(地球)?我们还可以管她叫什么?(花园、妈妈、摇篮、母亲...)

教师板书“地球”二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介绍有关地球知识的课文,同学们答:只有一个地球。师板书:只有一个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同学们读得不错,老师也读一遍,大家听一听,好不好?师范读。

问:听出来了吗?课题应该怎么读?哪位同学教教我们怎么读?我们看谁读得更好?

3、我们看一看,文题叫“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往往暗示着什么?(往往告诉我们要珍惜某个事物)。那本文呢?暗示我们要珍惜地球,要保护地球。那为什么要珍惜地球,保护地球呢?这好像是本文的一个大问题哦。谁能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

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也可以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补充,教师板书:和蔼可亲、无私慷慨、离开地球我们无处可去。

二、感受地球的可爱

1、师:地球是和蔼可亲的,无私慷慨的,那么地球究竟可爱在哪里呢?我们先来看一段画面。播放动画。

教师旁白:地球上有辽阔的草原、险峻的山岭、无边的海洋、茫茫的雪山,还有着各种各样惹人喜爱的小动物。那么文中是怎样描写地球的?大家到文中去找一找,读一读。

2、指导学生读,感受地球的可爱。指导读法:边读边想象,读出感情,边读边体会。

说到地球的美丽,你们还想读哪些句子?

多美的句子啊!你想怎么读来抒发你体会到的情感呢?

谁还来读一读?读出你自己的情感。你感受到了地球的可爱吗?

回放该片段,再次欣赏。

三、认识地球的无私慷慨

地球不仅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而且无私慷慨,那我们来找找看,从哪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地球的慷慨?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这样的句子读一读。生回答。

(1)地球向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全班齐读。(只是矿产资源吗?还有没有其他的?)

(2)人类生存所需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等也来自地球。

哦,原来地球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可以说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来自地球。环顾教室,同学们逐一指出来自于地球(木材、钢材、塑料、书本)。

地球对人类是慷慨的,人类对地球做了什么?读这一部分文章找找看。

(1)人类不加节制的开采矿产资源。导致什么后果?(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还有呢?

(2)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自然资源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抓住“本来”二字。“本来”是什么意思?就是原本、原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哦,原来过去自然资源是可以再生的,可是现在因为人类的破坏不能了。可见人类才是地球的杀手!

联系生活以及同学们搜集的资料,举例说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可能有:乱扔垃圾、乱排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排放废气、砍伐树木、捕杀野生动物....

教师补充:过度放牧引起草原沙化、毁林开山引起泥石流、滥用抗生素产生抗药性、乱排工业废气引起酸雨、过量排放CO2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灾害性天气增多。

地球对人类是那么慷慨,可是人类总是贪得无厌。到头来害了自己,反而给自己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真是自己害自己啊。就像那位宇航员说的那样: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出示幻灯)

指导朗读,读出喜爱和伤心,体会感情。

四、认识人类的不可转移

既然这样了,人类要怎么办呢?人类有解决的办法吗?(有!)在哪里?谁能告诉我们?

全班齐读这一段是什么想法呢?(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能行吗?生答:不行。为什么?因为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理解40万亿公里。写一写40万亿公里有多少个0。40万亿公里是多远大家想象得到吗?这么说吧,大家知道的跑得最快的是什么?我告诉大家是光,光每秒30万公里。光跑上一年也才10万亿公里,40万亿公里光得跑上几年?4年,光都要跑上4年,这个距离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遥远,难以想象。而且同学们注意到一个词没有:“至少”。

抓住“至少”二字分析。说明了什么?说明以光的速度跑4年都未必能够找到,可能需要跑上5年、6年,甚至更多。

这条路堵死了,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还有,就是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这个办法行得通吗?不行。地球上的人太多了。地球上的人有多少?60亿,这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五、小结

看来人类的命运就是呆在这个地球上,哪儿也不能去,所以我们要珍惜地球,保护地球!我们只能这么做,我们必须这么做,因为我们—(指板书,省齐读:只有一个地球!),因为人类—(生齐读:只有一个地球!)

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六、升华感情,结束授课

同学们,你们深情的呼唤感动了我,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妈妈含泪的微笑。珍惜地球、保护地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指板书,省齐读:只有一个地球!),因为人类—(生齐读:只有一个地球!)

文章查看页面广告2

【论坛浏览】 【我来说两句】 【打印】 【大】 【中】 【小】 【关闭】

相关评论
作者: admin 发布日期: 2006-9-24
图片和课件

演示文稿.ppt

回答4: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