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和重庆森林的影评

急需电影《情书》和《重庆森林》的影评
2025-01-08 14:13:3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重庆森林》:
  一方面,时间的必然性令人敬畏(膜拜倒计时的“有效期”);另一方面,时间的偶然性总是毫无理由地随机伏击世人:“56小时后我爱上了这个女人”,“7小时后她爱上了另一个人”。都市星系的芸芸众生,难免有轨道相交、撞出火花的时候。《重庆森林》就是两幅午夜孤独者的星云图,时间坐标是午夜,空间坐标是英文题目“重庆特快”——尖沙咀的重庆大厦和中环兰桂坊的快餐店“午夜特快”。
  生日来临之际,也是爱情失效之时。两颗孤星相遇在午夜,天明之后各奔东西。“重庆大厦”这一节,笔调冷峻。相形之下,“午夜特快”的故事简直是一出轻喜剧。California Dreamin'的歌声震耳欲聋,王靖雯在加州的梦里舞蹈。她象《阿飞正传》的人物一样憧憬着流浪,但态度是嬉皮式的无所谓:“去也行,不去也行。”她和梁朝伟(警察663)的约会结果是南辕北辙:梁如约去了兰桂坊的California酒吧,她在香港的凄风苦雨中不禁想象“另一个加州是否阳光明媚”,终于跟随梦的翅膀飞去了大洋彼岸的加利福尼亚。梁得到王的承诺--空头支票似的“登机证”,时间是一年之后,目的地不清楚。
  一年之后,王靖雯倦鸟飞还。用她的话来说,“加州,也没什么特别。”其时,梁朝伟已进驻“午夜特快”。那是他们偶然相遇的地点,他却在这里等到了必然的结局。1994年的香港已不同于1990年的香港,“过期日”是更近了,但人们也逐渐学会适应,学会照顾自己,就象失恋的梁朝伟,和毛巾肥皂谈话也不失为消解孤独的方法。与其一味诅咒现代社会的物化,不如在物化的社会里发掘人性。
  《重庆森林》是嬉皮式的随意而机智的幽默小品,在各方面与巴洛克式繁复的悲剧巨制《东邪西毒》形成了对比。一言以蔽之,王家卫与杜可风的风格是典型的“万花筒、MTV、后现代”。
  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是在一年前学校礼堂的大屏幕投影上。那天晚上,人越看越少,我是坚持到最后的几个人之一。就象生命中注定要遇到的一个人;我遇到的是这部电影,和王家卫的这片森林。
  不止一个人看到片名问我,重庆有森林吗?也不止一个人看过几眼后就问我,这片子到底想讲什么故事?两个问题我都回答不出。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清楚答案。事实是我没看到与重庆有关的森林;看到的两男三女也没能发生什么可称为故事的事件。但对我来说,有些东西是闭着眼睛也能感受到的:一个人的孤独;两个人加在一起的孤独;被拒绝却无法遗忘;最后是无望的坚持。
  每次在聊天室里试图收购王家卫的全套影碟时,都有人问我,他的电影看起来很累,为什么喜欢他?我说不出。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摇摆的镜头,也不习惯多过对白的独白。但至少,他不在电影里胡乱讲道理;所以累的应该是他:说感情要比讲道理累得多。或许喜欢的就是他这种不讲什么道理的爱情。于是也就相信两人不经意的对视,不小心的相撞,就可能是爱上一个人的理由;而一瓶凤梨罐头或者一份厨师沙拉都会成为一次刻骨铭心的记忆。
  谁能理解这一切呢?当人们和你在片名的晦涩和梁朝伟出场太慢上纠缠不休时,他们无法理解的不止是这部电影。
  他们不会明白为什么失恋的金城武会期望一份不过期的记忆;为什么毒品贩子林青霞会用雨衣和太阳镜一起抵抗未来的不可知;为什么空姐周嘉玲会用一张取消的登机证来拒绝一份感情;为什么警察梁朝伟会拥有一间感情丰富到会流泪的房子;为什么痞兮兮的王菲会用摇滚代替思考;用梦游来承载所有的情感。
  这是一种方式,当一个人只能面对自己时,维护感情的唯一方式。
  希望自己有梁朝伟一样忧郁的微笑;也告戒自己不要爱上一个喜欢吃凤梨或者当空姐的女孩;甚至觉得这篇文章都可以由一千字的台词来代替,即使王家卫的台词已经成为被抄烂的经典,我也仍然相信汉语的表达魅力可以这样的细腻。当对一部电影的感情成为这样一种绝对时。我知道自己和那些自言自语的人们是一样的。我也会在雨天进行最为私人的跑步;或者独自在月亮下思念一个不再和自己有关的女孩。
  是的,一年来,我和两个可能牵手的女孩无法继续。你以为可以拥有的,最终却会失去;你期望能够永远的,往往才最为短暂。
  这一年里我没有放弃寻找王家卫的六部影片的碟版。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无法得到。有时不得不这样安慰自己:有些电影只能看一次,只能感受一次,只能理解一次;就象有些人一生只能真正爱一次。其实是害怕,害怕这一年的放弃和失去会让自己不再相信原本相信的一切。害怕的是自己一直要找的只是一部记忆中的电影。
  其实在时间的灰烬里执著于永远的岂止王家卫一人。其实我们也都清楚在这个日渐数字化的世界,一切都可能改变,一切都可能过期,包括自己。我们被时间一点点磨损的是一种细腻,一种本可以用来抵抗时间和遗忘的细腻,一个普通男人或女人的细腻。正是由于这种细腻,我们每一次情感才使生命存在意义。
  于是,当最终把这张找了一年的碟放进电脑光驱后,王家卫再次让我看到的那个拌着各种调料吃光三十瓶凤梨罐头然后说永远的人和那个对着空空的衣柜数一二三的人都是,我自己。
  你没法对每个人解释重庆和森林之间的关系,因为你自己也未必清楚。
  重要的不是重庆有没有森林,而是你心里有没有重庆的那片森林,或者你是否有一颗足以承载一片森林的心。
  http://www.mtime.com/movie/13048/comment.html(有其他的影评)

  《情书》:
  两个同名同姓的人,一段刻骨铭心的爱,岩井俊二的《情书》婉转动人地弹奏了一曲爱情的叙事诗。《情书》之于岩井俊二本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对于整个日本电影来说,它起到的则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岩井俊二将故事的重心分散剥离,分别放置到故事的每一个阶段中去,用大量的细节串联着故事,使得细节推进了故事的发展,从而营造出宛如音乐般悠扬动人的叙事节奏,这是日本纯爱电影的一次伟大的革新,也是《情书》留给后世的最大财富。
  博子只不过是故事的旁观者,而真正的故事主题发生在两个藤井树的身上,这种利用旁观者的记忆闪回表现故事主题的叙事手法在日本电影中并不少见,但是如《情书》一般,将整个故事的主体置于闪回之中,利用旁观者引出故事的却不多。岩井俊二设计的两个藤井树的爱情并不新鲜,但新鲜的却是通过男性藤井树的未婚妻和女性藤井树的通信,将两人萌生于青春少年的初恋慢慢揭开,更显得真切自然、羞涩懵懂。
  故事被博子的回忆非常自然地切割分成了几个部分,从一开始博子对藤井树的一无所知,到后来慢慢揭示出了藤井树学生时代的爱情萌芽,记忆的挤压将树的生活细节逐一呈现,成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相比完整的叙事线条,《情书》将分离的线索置于回忆的片段中,从一开始发现地址的毕业相册,到只打了27分的英语试卷,再到最后在书中发现画有书样子的借书卡,所有的线索以非常清晰、自然的脉络呈现于观者眼前,而博子和女性藤井树的命运也被隐藏在这段故事的发掘之中,将既往与现实相沟通,起到的作用是让现代的人更能理解过去的那段爱情。
  博子的生活是单调而乏味的,在她了解到藤井树的过去之前,她对死去的未婚夫始终报着未知的好奇,而对阿树的怀念也让她无法接受对自己有好感的千叶;女性树始终生活在孤单之中,她除了周而复始的工作,对生活没有热情和回忆,对周遭的人也平淡而冷漠。而这段爱情的发现给他们开启的是不同的生活:博子找到了新的幸福,她洗去了阿树在心中的回忆和模糊,而女性藤井树则找到了值得怀念的记忆,她对于生命的怀念和家人的依恋又深了一层。于是,在被挖掘的这段回忆中,曾经爱过藤井树的博子,和曾经被藤井树爱过的女性阿树,都得到了他们应有的幸福,也可以说,是死去的男性藤井树留给他们的遗产。
  岩井俊二对于细节的表现开创了日本爱情电影的一页新篇章,这也是《情书》的最大意义。在原有的故事体系中,像《情书》这样,采用了双主角叙事的设置并不少,但是岩井俊二别出心裁将中山美穗放在不同的两个角色中,利用一个已经死去的人,串起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同时,他大量堆砌的细节描写,如试卷,如毕业手册,如跑道,这些铭刻着青春回忆的物品,才一次又一次在故事中发出光芒,感动观众。
  如笔者在此前讨论《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中所提到的,故事的薄弱虽然没有被细节的丰富所取代,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细节的丰富让观众的视线转移到了故事要表述的核心上来,不过究其根源来说,这只是一个治标而不治本的方法,用概念和细节,都只能蒙混观众一时而蒙混不了一世。《情书》最大的贡献不在于它的细节铺陈,而在它将故事和细节的完美结合,才是其超越一切前辈和引领后来者的最重要一点。
  《情书》对于爱情的描述是细腻而温和的,但是在爱情之外,《情书》还将爱情对生命、亲情的呼应做了生动的诠释。虽然这几者之间彼此制约,但是却并不矛盾:女性藤井树对爱情的不寄望,使她对生活和亲情也充满了淡泊,但是当她慢慢从记忆的书堆中找到爱情的踪迹时,就慢慢感受出了身边人们的温暖:爷爷的守旧并不代表了退步,反倒是一种眷顾和包容的象征;博子也在对远山的呼唤中寄去了对阿树的怀念,从此她可以真正安心找到自己停靠的港湾。
  岩井俊二在《情书》中展现的是他极富生命力的故事创造能力,以及宛如乐章般柔和舒缓的镜头语言。剧中藤井树倚窗看书,当风骤然吹起,白色的窗帘在藤井树脸上若即若离的拂过,代表的其实也是当时少女那萌动的爱情心灵。岩井俊二的镜头语言绝非是故弄玄虚,而是在当时故事大环境下的精心植入。而《情书》的故事之所以能感动许多人,源自于故事之中对爱情浅显但是却处处迎合的解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封《情书》,而每个人都能从《情书》中看到自己的初恋爱情,每个人都能从《情书》里寻找到自己对爱的感悟。虽然故事只是短短的两小时,但是真实生活中的《情书》却每天都在不断上演,一部不朽的作品,它的理念是可以在任何一个时代被无限复制的。
  http://www.mtime.com/movie/11600/comment.html#menu(有其他)

  两部电影我都看过,都留与我深久的触悸。《情书》关于暗恋,《重庆森林》关于遇见。

回答2:

去豆瓣网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