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与有效利用对策研究
一、当前我国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与有效利用面临的新形势
(一)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应用是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战略举措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应用最为迅速的重大技术之一”。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能降低农药肥料投入,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拓展农业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自1996年转基因农作物大规模种植以来,全球转基因技术研究与产业应用快速发展。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转基因技术作为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跟进。随着生命科学、基因组学、信息学等学科的发展,转基因技术研究日新月异,研究手段、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基因克隆技术突飞猛进,一些新基因、新性状和新产品不断涌现,品种培育呈代际特征,目前全球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已从抗虫和抗除草剂等第一代产品,向改善营养品质和提高产量的第二代产品,以及工业、医药和生物反应器等第三代产品转变,多基因聚合的复合性状正成为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重点。同时,产业化应用规模迅速扩大。全球已有29个国家批准了24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应用。以转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为代表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2550万亩发展到2010年的22.2亿亩,15年间增长了87倍。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突破耕地、水等资源约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归根结底要靠科技创新和应用。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是着眼于未来国际竞争和产业分工的重大战略,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实施科教兴农、提升科技竞争力的重大发展战略。要认真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努力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加速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国际上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与有效利用面临的挑战
首先,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可以创造出自然进化所不存在的生物新品种,因而对依托于传统物权发展起来的知识产权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知识产权的新兴技术,它在权利保护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等方面均对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经过诸如基因组测序、基因片段截取等过程,因此对这些基因或基因片段的权利主体很难做出界定。转基因技术通过对不同种生物基因片断的剪切和链接,将微生物、植物、动物乃至人类的部分基因相互结合,从而造成了法律关系客体间分野的模糊。
其次,某些发达国家利用WTO立法漏洞设置绿色壁垒对转基因生物产品进行限制,使转基因生物技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知识产权困境。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价至今在国际上还没有定论,同时转基因生物技术带来了严重的法律理念冲突,因此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实施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担心。基于这一现状,对转基因生物产品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制成为绿色壁垒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在转基因技术的开发上,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生物技术与生物产业,但生物资源匮乏。而发展中国家则由于经济、技术较为落后,其生物品种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与保护,以《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为核心的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使全球知识产权制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统一,而《生物多样性公约》为核心的全球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刚刚起步,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相比缺乏执行力,全球形成了知识产权强保护、遗传资源弱保护的格局。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科研实力,采取不合理手段大肆掠夺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遗传资源,然后利用其先进技术,开发出作物新品种,再申请专利保护,并将其成果以专利技术和专利成果的形式高价向发展中国家兜售,获取高额利润。
第四,国内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困境。目前,国内对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的特殊性认识还很不够,研究甚少。就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等而言,社会公众的认知度也较低。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着与资源共享的平衡。一方面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需要保护以体现对权利人贡献的回报,另一方面,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保护又要满足知识共享的需求。同时,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着与国际法规及国外法律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