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鲜牛奶的知识全集,急急急!!!!

2025-02-02 13:52:0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鲜牛奶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 19301-2003《鲜乳卫生标准》的规定,鲜牛奶的质量鉴定可采用看、嗅、尝、检等几种方法。
  1、眼观:其色泽应洁白或白中微黄,不得呈深黄或其它颜色;奶液均匀,不应在瓶底出现豆腐脑状沉淀物质。
  2、鼻嗅:应有乳香味而不应有异常气味。
  3、品尝:微带甜、酸、咸、苦4种滋味融合而成的鲜美滋味是正常的鲜奶味,不应有苦味、涩味等异味。
  4、科学检测:脂肪含量不低于3%,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5%。不得检出防腐剂、过氧化氢、硝酸根、有害金属及掺杂物质。
煮鲜牛奶科学的方法:是用大火煮,牛奶沸腾后离火。落滚后再加热,如此反复3至4次。用这种办法煮牛奶可以使牛奶中的营养成份不流失,用小火煮牛奶,会破坏牛奶中维生素等营养成份。另外牛奶煮沸很长时间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焦糖。那么袋装牛奶如何加热呢?袋装牛奶通常都经过了高温消毒处理,所以只要能达到适合饮用的温度就行了。 加热袋装牛奶需要先将一锅水烧开,水开了以后把火关掉,然后再将袋装牛奶放入锅中。10分钟后将牛奶取出即可,千万不要把袋装牛奶放入沸水中加热。因为袋装牛奶的包装材料在120度的时候会产生化学反映,形成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
最好的方法:是用超声波杀菌,但家庭不具备此条件.家庭煮牛奶最好的方法是用微波炉.微波炉的工作原理不等同于普通的加热,它是利用水分子在微波的作用下发生很高频率的震动而相互摩擦产生热量.微波加热食品是外表和内部同时加热,这有别于普通加热方式,因此微波炉的加热效果好,加热的速度快,对食品的营养破坏就比较少.用微波炉加热鲜牛奶只要透过炉窗玻璃看到牛奶微微的开始上溢,还没有溢出容器时就可以了.还有,微波炉内不可以使用金属容器、带金属性质花边的瓷器、金属汤匙等。

牛奶,鲜的才有营养

  (东北新闻网消费频道记者鲁秀梅)中国人爱喝牛奶,因为牛奶不但可以补钙,每天喝牛奶就等于在自己身上打上一个健康的“QS标志”。但是,一个疑问一直摆在我们面前,就是喝什么样牛奶最好呢?怎么样喝牛奶最科学?

  市场销售的奶制品形形色色,以牛奶的类型来分只有两种:一种是鲜牛奶,一种是纯牛奶。就是所谓的“活奶”和“死奶”,那么两者的差别在哪呢?从加工工艺来看,巴氏杀菌是鲜牛奶加工较为先进的方法,它既能保住鲜奶中的营养成分,又能杀死牛奶中的有害菌,使加工过的牛奶鲜美纯正,是所谓的“活奶”;而“死奶”采用超高温杀菌,在杀死牛奶中的有害菌的同时,也破坏了牛奶中的营养成分,牛奶中富含的蛋白质、活性钙、维生素B族、维生素A和D等损耗高达一半以上,所以纯牛奶的营养成分也就不及鲜牛奶了。

  目前沈阳市场上仍以纯牛奶为主,这是因为牧场分散,鲜牛奶保质期仅在5天以内,销售无法覆盖全国。一些大品牌,如伊利,奶源基地远在内蒙古,由于运输半径大,在沈阳市场就只能生产利乐枕包装的纯牛奶,保质期在3个月左右,在销售方面就没有任何问题。

  但这并不表示中国没有鲜牛奶供应,虽然很多城市因没有奶源基地而无法供应鲜牛奶,但在沈阳、北京、上海等城市还是有本地的奶源基地对当地供应鲜牛奶。目前沈阳市场上只有鲜博士一种鲜牛奶。一位经常喝奶的沈城市民李女士对东北新闻网消费频道记者说:“我们全家都喝奶,这回能在家门口喝上美味的鲜牛奶了,咱们真是口福不浅啊。”

  从世界奶制品销售趋势来看,美国、日本等欧亚发达国家市场上销售的几乎全为鲜牛奶。因此,鲜奶也是今后牛奶消费的必然趋势。

回答2:

每天喝1升鲜牛奶至少有11个好处:

  1、牛奶中含有钾,可使动脉血管壁在血压高时保持稳定,使中风危险减少一半。

  2、可以阻止人体吸收食物中有毒的金属铅和镉。

  3、酸牛奶和脱脂乳可增强免疫功能,阻止肿瘤细胞增长;

  4、牛奶中的酪氨酸能促进快乐激素——血清素的大量增长。

  5、牛奶中的碘、锌和卵磷脂能大大地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6、牛奶中的铁、铜和维生素A有美容作用,使皮肤光滑和丰满。

  7、牛奶的含钙量丰富,能增强骨骼和牙齿,使骨骼萎缩减少一半,每天引用一升牛奶,就可补足每天对钙质需要的80%,常喝牛奶不用再行补钙。

  8、牛奶中的镁促心脏和神经系统耐疲劳。

  9、牛奶中的锌能促使伤口更快地愈合。

  10、牛奶中的维生素B2可提高视力。

  11、常饮牛奶可防止动脉硬化。

回答3:

喝牛奶的十大错误方法
一、牛奶越浓越好

  有人认为,牛奶越浓,身体得到的营养就越多,这是不科学的。

  所谓过浓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

奶的浓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标准。也有人惟恐新鲜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而如果是婴幼儿常吃过浓牛奶,会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这是因为婴幼儿脏器娇嫩,受不起过重的负担与压力。

  二、加糖越多越好

  不加糖的牛奶不好消化,是许多人的“共识”。加糖是为了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给的热量,但必须定量,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

  牛奶里加什么糖好呢?最好是蔗糖。蔗糖进入消化道被消化液分解后,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葡萄糖甜度低,用多了又容易超过规定范围。

  还有一个何时加糖的问题。把糖与牛奶加在一起加热,这样牛奶中的赖氨酸就会与糖在高温下(80℃~100℃)产生反应,生成有害物质糖基赖氨酸。这种物质不仅不会被人体吸收,还会危害健康。因此,应先把煮开的牛奶晾到温热(40℃~50℃)时,再将糖放入牛奶中溶解。

  三、牛奶加巧克力

  有人以为,既然牛奶属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时吃一定大有益处。事实并非如此。液体的牛奶加上巧克力会使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于是,本来具有营养价值的钙,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从而导致缺钙、腹泻、少年儿童发育推迟、毛发干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病率等。

  四、牛奶服药一举两得

  有人认为,用有营养的东西送服药物肯定有好处,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牛奶能够明显地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较相同的时间内非牛奶服药者明显偏低。用牛奶服药还容易使药物表明形成覆盖膜,使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非水溶性物质,这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在服药前后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五、用酸奶喂养婴儿

  酸奶是一种有助于消化的健康饮料,有的家长常用酸奶喂食婴儿。然而,酸奶中的乳酸菌生成的抗生素,虽然能抑制很多病原菌的生长,但同时也破坏了对人体有益的正常菌群的生长条件,还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尤其是患胃肠炎的婴幼儿及早产儿,如果喂食他们酸奶,可能会引起呕吐和坏疽性肠炎。

  六、在牛奶中添加橘汁或柠檬汁以增加风味

  在牛奶中加点橘汁或柠檬汁,看上去是个好办法,但实际上,橘汁和柠檬均属于高果酸果品,而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七、在牛奶中添加米汤、稀饭

  有人认为,这样做可以使营养互补。其实这种做法很不科学。牛奶中含有维生素A,而米汤和稀饭主要以淀粉为主,它们中含有脂肪氧化酶,会破坏维生素A。孩子特别是婴幼儿,如果摄取维生素A不足,会使婴幼儿发育迟缓,体弱多病。所以,即便是为了补充营养,也要将两者分开食用。

  八、牛奶必须煮沸

  通常,牛奶消毒的温度要求并不高,70℃时用3分钟,60℃时用6分钟即可。如果煮沸,温度达到100℃,牛奶中的乳糖就会出现焦化现象,而焦糖可诱发癌症。其次,煮沸后牛奶中的钙会出现磷酸沉淀现象,从而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

  九、瓶装牛奶放在阳光下晒,可增加维生素D

  有人从广告中得知:补钙还要补维生素D,而多晒太阳是摄取维生素D的好方法,于是便照方抓药地把瓶装牛奶放到太阳下去晒。其实这样做得不偿失。牛奶可能会得到一些维生素D,但却失去了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因为这三大营养素在阳光下会分解,以致部分或全部失去;而且,在阳光下乳糖会酵化,使牛奶变质。

  十、以炼乳代替牛奶

  炼乳是一种牛奶制品,是将鲜牛奶蒸发至原容量的2/5,再加入40%的蔗糖装罐制成的。有人受“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华”的影响,便以炼乳代替牛奶。这样做显然是不对的。炼乳太甜,必须加5~8倍的水来稀释。但当甜味符合要求时,往往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也比新鲜牛奶下降了一半。如果在炼乳中加入水,使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接近新鲜牛奶,那么糖的含量又会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