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飞——一躬鞠出文明 创城匹夫有责
王天飞,男,53岁,交警市南大队宁夏路中队协管员
作为一名协警员,王天飞在马路中央用鞠躬的方式,劝阻想要横穿马路的行人改走地下通道,被网友称为“最动人协警员”。
王天飞执勤的香港中路、徐州路路口,紧靠家乐福超市,加上周边的写字楼和车站,行人众多,尽管有过街地下通道,但是横穿马路的行人仍然是非常多。他在工作时,往往是劝着这边的市民,另外一边就有市民横穿马路,一声声刺耳的哨子警示声挡不住行人横穿马路的脚步。面对这种情况,王天飞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耐心的劝阻打算横穿马路的行人都走过街通道,实在有人不听劝,他就给对方鞠个躬,用真情感化他们,遇到不理解的,对他冷嘲热讽的,他也能够坦然处之,他总是说:“只要是为了确保行人的安全,我鞠个躬算什么。”
执勤时,王天飞经常会遇到游客问路,他耐心详细的向求助群众指路,遇到自己不知道的地方,他就带着群众到周围摊点上打听或给熟悉这一带的交警打电话询问。每当遇有孕妇、老人打算搭乘出租车时,他总是热心相助。他用朴质的情怀保障着过往行人的安全,为群众幸福安宁的生活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一分力量。
王丰玉——领养聋哑孤儿 彰显慈母情怀
王丰玉,女,40岁,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东毛家庄社区居民
王丰玉十年如一日照顾聋哑瘫孤儿陈涛,在棘洪滩,提起她,没有人不心生敬意。
陈涛今年已年满二十六岁,十年前查出患有严重的小脑全方位萎缩,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陈涛病后,他患病多年的妈妈也因劳累、忧虑导致病情加重,也瘫痪在床。陈涛的父亲又查出患有淋巴癌,不幸病逝。五个月后,陈涛的妈妈因悲愁过度又撒手人寰。就这样,没有任何自理能力的陈涛成了可怜的孤儿。
陈涛的父母病逝后,王丰玉跟周围的邻居每天轮换到陈涛家为他洗衣、送饭,后来为了方便照顾陈涛,她不顾亲朋好友的阻拦,毅然把瘫在床上的陈涛接回自己家,承担起照顾他生活的全部担子。
王丰玉自身家境也不宽裕,儿子正在上学,年迈的老母亲需要照顾,把陈涛接回家后,王丰玉只能辞掉手中的工作,在家里做起了全职“妈妈”,全家仅靠丈夫在村里开个小店零售汽车配件为生活来源。陈涛吃饭需要一口一口的喂,大小便需要随时照顾,而且有时还会出其不意打人抓人,望着不通人情的陈涛,王丰玉只能默默承受。为了让陈涛能够更好的恢复,王丰玉每天不停的跟他说话,为他擦洗身子,定时让他听音乐、听广播,在王丰玉的悉心照顾下,陈涛现在已经偶尔能听懂王丰玉的话,对王丰玉表现出孩子般的依恋。
电影《寻找微尘》创作演出团队——再现爱心故事 弘扬微尘精神
“微尘”是青岛的一个爱心公益品牌,是青岛人民用爱心创造的奇迹,记录了青岛城市文明的历史进程。为让“微尘”真诚、无私的爱继续感动世人,传唱神州,电影《寻找微尘》艺术化地再现了“微尘”事迹,传颂了“微尘”精神,向伟大的新中国60华诞献上一份厚礼。
电影《寻找微尘》创作团队历经两年精心策划,对“微尘”真
实感人的事迹进行了再创作,让“微尘”的爱心故事以影像的方式得以记录和传扬。影片共起用了唐国强、倪萍、夏雨、黄晓明等45位青岛籍影视演员,而且所有演员都是不计报酬参演,使拍摄《寻找微尘》的过程,成为青岛籍演员诠释和宣传“微尘”精神的过程。
《寻找微尘》先后在全国放映750场,观众达15万人次。先后入选国庆献礼重点影片、中国第十一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重点影片、广州大学生电影节、中国•北京放映重点影片、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等。《寻找微尘》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反响,好评如潮,观众认为影片让微尘精神成功再现,树立起青岛城市的精神坐标。
曲建和——身残乐观为民 热心奉献社会
曲建和,男,55岁,市北区敦化路街道山东路社区楼长
他肢体残疾却乐观向上,十年如一日,用自己全部的情和爱奉献社区,服务群众,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赞誉。
1999年,曲建和下岗,肢体残疾二级带来的行动不便使他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妻子收入微薄,女儿正在上学,家庭生活瞬时陷入了困境。在社区居委会的帮扶下,化解了他一家老小的生活难题。他心怀感恩,不顾身体的疾痛,毅然选择了参加社区志愿服务,踏上了十年来风里雨里为民代办之路。2001年社区成立老年活动室及图书室,他担任社区图书管理员; 2003年残疾人联络员制度建立,他担任社区残疾人联络员;2004年,社区成立为民服务代办站,他当上了社区服务专职代办员,2007年,市北特刊推广发行,他又干起了特色市北发报员……社区服务的每一个角色都有他的参与,社区的大街小巷都有他的身影。当你走进小区,提起曲建和,几乎人人都认识他,人人都会夸他。居民们说,他是大事小事都操心的“编外主任”,他是用一条腿服务群众的热心楼长。
三年下来,曲建和共为社区居民代缴各种费用12000多笔,金额达60余万元。在曲建和的口袋里还总是揣着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录居民群众反映的各类情况,并及时与社区干部进行交流,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 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朱 丽——斗邪临危不惧 再写情满旅途
朱丽,女,23岁,青岛交运集团公司第八分公司青岛至胶南班线的随车乘务员
2009年10月11日,朱丽与驾驶员张术秋一同执行胶南至青岛班次工作任务,当车辆行至双埠加油站时,三名男子强行上车。朱丽见三人可疑,不断提醒三人找座坐好。这时一人用身体挡住朱丽,另两人欲对一睡觉旅客划包行窃,朱丽大声提醒这位旅客使小偷未能得逞,三人恼羞成怒,抓住朱丽的头发,围攻殴打朱丽。驾驶员张术秋见状,加速向瑞昌路公安检查点驶去,正在殴打朱丽的三人见情况不对,转而抢夺驾驶员手中的方向盘并猛烈击打驾驶员张术秋的头部、胸部,喝斥驾驶员立即刹车。为保证全车乘客生命安全,驾驶员只好刹车,三人挣脱张术秋、朱丽,最终离车逃去。
在工作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朱丽仅在车厢制止盗窃乘客财物的行为就有五次,每一次制止歹徒都使犯罪分子恼羞成怒,他们有拿刀对她进行恐吓谩骂的,有扇她耳光、撕扯她头发的,有围攻她实施拳打脚踢的……面对凶狠的歹徒,朱丽总是临危不惧,勇敢站出来与歹徒抗争。长途客车行驶途中,乘客往往精力不集中,犯困瞌睡,正好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在与歹徒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细心好学的朱丽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乘车途中应对不法分子的做法。她在售票夹的背面提前写好“注意看管随身行包”等内容,一旦发现有欲行窃的歹徒,她就用票夹提醒拍打被歹徒盯上的乘客,给乘客以暗示和警惕,这样既提醒到乘客,又可以避开和歹徒起冲突从而保护自己。
孙莎莎——背着母亲上学 孝老感恩情深
孙莎莎,女,19岁,即墨市南泉镇北泉村人,临沂师范学院学生
8岁那年,孙莎莎的母亲不幸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此生活不能自理。为给母亲治病家中债台高筑,半年后,不堪重负的父亲离家出走,自此杳无音讯。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年仅8岁的孙莎莎身上。没有灶台高,就踩着板凳煮饭;没人帮忙,常常孤身一人劳作在自家的2亩责任地里;冬天家里冷的像冰窟,母亲的病加重了,疼得整夜整夜无法入睡,孙莎莎就把母亲的脚放到自己怀里取暖……。
2005年,孙莎莎以优异的成绩被即墨一中提前录取。为了照顾妈妈,她决定背上妈妈到学校附近租房上学。高中三年,她每天早晨5:00便起床做饭,然后帮母亲穿好衣服、洗漱,等母亲吃完饭匆匆收拾一下就背上书包跑向学校;中午放学铃一响,她第一个冲出教室,回家做饭、洗衣服;晚上9:30下了晚自习,她先帮母亲按摩疼痛的关节,安顿母亲睡下后开始复习一天的功课、预习第二天的新知识,睡觉的时候往往已接近凌晨。就是靠着这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临沂师范学院。这一次距离家更远了,18岁的孙莎莎毅然决然地又一次“背”着妈妈踏上新的求学路途。
在新的环境,她还是一如既往的悉心照顾好母亲,同时还参加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赚取微薄的酬劳补贴家用。在孙莎莎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的病情有了好转。
李 适——奋力挑战病魔 永葆本色长青
李适,男,56岁,青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督查专员
李适1970年12月入伍,1997年8月转业到地方工作。2007年12月,因长期积劳成疾患胃癌,病倒在工作一线,经手术治疗后,2009年2月重返工作岗位。
李适是新时期安监干部的优秀代表。安全监管工作涉及面广、法律法规多,专业性强。半路出家的李适,自踏入安监大门以来,一心扑在工作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经他起草的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有的在全国全省领先,有的填补了青岛市空白,为全市安全生产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安全事故,人命关天。调查处理事故,李适坚持严谨当头,做到现场第一、事实第一。经他手处理的生产安全事故、作出的行政处罚,涉及51家企业,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在安监岗位上行使执法权,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种种诱惑。不少人想请李适“帮忙”,在一些事故的处理上放一马。但每每有人求情时,李适总是对他们说同一句话:“我只负责在现场收集材料,最终怎么定责,我说了不算,安监局说了也不算,法律说了算!”
2007年,李适因长期积劳成疾患胃癌。在胃癌治疗期间,他依然不忘自己的职责,瞒着家人到区市安监局给基层进行安监培训。2009年10月28日,市委做出《向优秀共产党员李适同志学习的决定》。
吴英美——不顾个人安危 老妪冰河救童
吴英美,女,83岁,胶南市临港经济区兰西村村民
2009年3月22日上午11时许,胶南市临港经济区兰西村的5岁男孩李宇航在村东河的桥上玩耍时,被其他顽皮同伴推倒掉入一米多深的河中,瞬间就被滚滚河水淹没。
这时正在附近倒垃圾的83岁老人吴英美发现有孩子掉入水中,她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及个人安危,只身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救人。当老人接近男孩时,河水已经没到她的肩头,她一把抓住李宇航,将他托起来一步一步向岸边挪动。等到了水浅的地方,吴美英已经筋疲力尽,于是她就跪抱着孩子慢慢爬行。而后在闻讯赶来的村民帮助下,李宇航被成功救起。
上岸后,浑身湿透的吴英美老人不顾寒冷和疲劳,把已经昏迷的孩子顶在膝盖上,将他头朝下,用力拍打他的后背,帮他吐出河水,李宇航最终脱离危险。
赵美芹——献身山区教育 精彩红烛人生
赵美芹,女,39岁,莱西市吴家中学教师
1994年大学毕业后,赵美芹一直在距城区40公里的河里吴家中学任教师。选择了大山,就选择了艰辛和付出,十六年间,她送出1000多名山里娃,把爱和青春留给了大山。1996年,班上的赵丽丽同学生病住院一个周没上学,赵美芹让爱人晚上骑摩托车带她上门给这名学生补课。山路崎岖不平,一
次,摩托车被石头颠了一下,两口子一头栽了下去,赵美芹脸皮大面积擦伤,眼角划了很深的口子,缝了好几针。为不耽误上课,第二天,她脸绷着纱布站在课堂上,当同学们明白原因时,教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赵美芹所任教的班级,有一位名叫王清宝的学生,父亲因公去世,母亲带其改嫁。由于家境贫困,经常为交学费的事与继父发生口角,他一气之下辍学了。赵美芹多次家访,了解情况后,替他交了学费,并耐心开导,王清宝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逐渐理解了继父的辛苦和不易,重新回到学校,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后来又考上了山东工业大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赵美芹的付出,不但赢得了学生的拥戴,还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多年来,在她之前、之后来到山区执教的老师陆陆续续选择了离开,赵美芹也曾多次有过这样的机会,可她每次都选择了放弃。她明白,自己的根在大山、魂在大山,为了帮助大山里的孩子实现飞出大山的梦想,她必须留下来,而且无怨无悔。
姜丰寿——情倾慈善事业 一心回馈社会
姜丰寿,男,54岁,青岛国运集团董事长
1980年,姜丰寿毅然放弃事业单位的“铁饭碗”,下海经商,创业报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001年,姜丰寿成立了青岛国运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岗人员再就业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姜丰寿不忘兴业为民的创业初衷,先后安置下岗失业职工、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等1900余人。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姜丰寿和他的国运集团不仅没有裁减员工、下调工资,反而为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870余个,并不断提高员工待遇。
企业发展了,姜丰寿牢记自己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的使命,认真履行职责,主动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005年,姜丰寿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重点对口帮扶菏泽。在四年时间里艰苦创业,总投资2.1亿元,解决了当地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难题。
2009年,为了帮助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姜丰寿出资500万元、签约20年,设立了“李沧区慈善会•姜丰寿慈善冠名基金”,用于李沧区慈善救助项目,成为青岛市个人出资设立基金会的第一人。
几年来,姜丰寿先后为慈善基金会、爱心超市、四川地震灾害、敬老院、部队、残疾学校、白血病患者、贫困地区修路建桥、清理浒苔、抗击非典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累计捐款、捐物达1087万元,以实际行动为民营企业回馈社会做出了表率。
蔡一清——志在固守海疆 救兵壮烈牺牲
蔡一清,男,原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15艇艇长
蔡一清是原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15艇艇长。在部队服役期间,蔡一清潜心研究世界各国先进潜艇作战理论和知识,积累军事资料300多万字,他瞄准主要作战对手,组织官兵研究探索了18项作战法训法,完成10多个战术课题研究应用,创下军事训练与考核6项第一,参与研究的课题荣获“全军科
技进步奖”。他率艇参加并圆满完成10余项重大战备训练任务,在“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中,指挥潜艇水下发射3枚导弹全部命中目标。
2007年10月19日,315艇结束考核浮出海面。此时,海上风急浪高,因牵挂舰桥和前甲板消声瓦的损坏情况,蔡一清再次登上舰桥,与刚交了望更的声纳班长陈晓刚一起,打开上甲板厕所门来到上甲板查看。这时,一个大浪袭来,将陈晓刚打落水中,蔡一清听到喊声急忙转身,一手拉住扶手栏,一手伸向陈晓刚,试图将他拉上来。不想,此时一个更大的涌浪扑了过来,将蔡一清也打入海中,他在自身已处在危险的情况下,仍奋力地接近陈晓刚,试图把他救上艇。蔡一清被救上以后,经抢救无效,不幸壮烈牺牲,献出了年仅34岁的生命。2009年,蔡一清被中宣部、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作为全国重大典型进行了集中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