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何克抗教授

2025-01-02 13:19:1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从两方面论证:
第一个方面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来认识;第二个方面是从“人类的认知方式”角度来探讨。第一方面认为:信息技术是当代最伟大、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工作方式。第二方面提到两个学者:戴汝为(中科院)、余声泉(北师大)。戴汝为认为:人机结合的思维将会取代我们个人为主的思维方式;余声泉认为:信息时代基本的认知方式,正从个体认知转变为分布式认知。

结论是: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教育系统结构的改变,教育系统结构的改变是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是从课堂的四要素进行改变,课堂四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回答2:

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又是指什么呢?教育系统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等多个组成部分,但其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学校教育”——广大青少年的知识技能与思想品德主要靠学校培养。既然学校教育系统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主体与核心,那么,“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关键及主要内容,显然应当是“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
为了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的具体内涵,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简单逻辑推理:
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除远程教育以外,各级各类教育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应当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既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内容,那么“课堂教学结构”自然就应当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
既然“课堂教学结构”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那么,实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自然就等同于实现了学校教育系统的最主要的“结构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