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农意识

经常听说 小农意识这个词语,这指的是什么?
2024-12-17 12:14:5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为满足个人温饱,在一小块地上自耕自作,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而长期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什么是小农意识?我认为就是为满足个人温饱,在一小块地上自耕自作,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而长期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简称小农意识。其具体表现概括如下:

一、小富即安。有小农意识的人,其追求相对较低,只要超过了旱涝保收,吃饱喝足略有结余的目标,就会产生富有的感觉。其结果一是没有了从前那种吃苦耐劳,不干活就要饿肚子的危机感;二是有了结余就开始琢磨着享受,“烧香修坟包二奶”而不懂得把结余投入再生产,让结余有更多的结余;三是飘然自得,不可一世。“没有我哪来的小富”。连骂几句老婆,踹两脚自家的狗都以为比美国总统的能耐还大。

二、缺乏自律。由于小农生产方式是典型的个体行为,自家的地、自家的犁、想下地就下地,想种啥就种啥。所以,没有规章,也不懂得什么是制度,不需要约束,哪来的自律。有小农意识的人一般很随心所欲,公私不分、上下不分、内外不分、轻重不分,不用说作为一个主官应肩负的责任,就连作为一个人与社会相处的标准分寸都谈不上。

三、宗派亲族。个体经营,势单力薄,没有组织,没有协作,没有利益责权的共存,自然也就没有抗风险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风调雨顺的时候养尊处优,一旦出现了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叫天不应,求助无门。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宗派亲族,有小农意识的人只相信同姓同血缘的本家人。为了集合力量战胜灾难除了拉帮结派,任人唯亲,恐怕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林林总总,小农意识的表现远不止这些。毫无疑问,这些表现不仅有害于个人的成长,更有害于我们事业的发展壮大。

我认为,有小农意识的人不是坏人,只能说是有缺憾的人。小农意识不同于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有明确的善恶标准,有很浓厚的先天属性,而小农意识是由小农经济自然产生的一种思想观念,有较强的环境作用属性。小农经济个体的自给自足必然形成小富即安的思想,小农经济的个体既是所有者又是劳动者,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交换,而是自己消费,必然形成以我为主,缺乏自律的狭隘定式。小农经济不同于集约化大生产,所以不可能形成集中、约束、协作的组织机构和相互制约的人事关系,只有靠宗族派别来行事。应该说人人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小农意识,只不过少数人严重突出一些罢了。

小农经济在形成小农意识的同时,也赋予了小农生产者许多优良品质,如勤劳勇敢、简朴节俭、乐于吃苦、甘于奉献。正是因为有了以上的优点,所以不少有小农意识的人被重用并走上了领导岗位,这就给我们人力资源工作出了一道对于那些在小农经济环境下生长、带有浓厚小农意识的人怎么看、怎么用的难题。不用吧,他们的优点非常符合我们“忠诚企业,胜任本职”的人才标准,弃之可惜。用吧,他们身上的小农意识会给企业带来许许多多危害,甚至有些负面影响防不胜防。

原太原分公司经理(现已辞退)是一个典型的小农意识极强的主官。在他当员工、会计直至当分公司副经理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都是农民纯朴优秀的一面,吃苦耐劳,憨厚本分。可是当了一方主官以后,其小农意识的种种表现与主官的要求发生了激烈的冲撞。主官首先要求自律廉政,其次就是纳贤举仕,再其次就是改革创新。很显然这些要求和小农意识的表现是水火不容、格格不入的。好端端的一个分公司在其任职不到半年的时间,能人受排挤,庸人受重用,财务公私不分,打白条占用公款达10万元,其中他自己白条占用了2万余元。最后发展到总公司撤换他时,他竟利用亲信宗派罢工来对抗。

活生生的事例发人深思,如果说该经理是道德品质的问题,他在没掌权,没主事的时候就不会表现得那么好。也许有人会说他是伪装,我认为伪装是有时限的,一年半载看不出,四年五年不可能不露出马脚。因此,可不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小农意识强的人做员工亦或是做副手,其小农意识没有生存表现的土壤,还可以。一旦作了主官,失去了直接领导的监控,一人独司人、财、物管理大权,其小农意识就会膨胀,时间一长,连他自己都无法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小农意识强的人可用,但不能做主官。

记得毛主席曾经说过,农民不可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只能算是革命的天然同盟军,是发动、依靠、团结、教育的对象。毛主席出身农村,可谓地道的农民,他绝不会有意贬低农民,正是因为他能够清楚地看到并正视农民的弱点,自觉克服小农意识,所以他不但成了领导者,而且成了世纪伟人。

宅急送被外界戏称是“泥巴腿子闹革命”的企业,在我们的主官中,出身农村的干部占绝大多数,正是由于大家不断的克服小农意识,自觉地与小农意识作斗争,才有了今天优秀主官层出不穷的景象。

同小农经济产生了小富即安、缺乏自律的小农意识一样,小城市经济也产生了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的小市民意识;就连如今的知识经济不也产生了急功近利、浮躁虚荣的小资意识吗?

总之,在这个社会群体中,不管你出身在哪个阶级、哪种环境、甚至哪个国家、哪个种族,都会鲜明的打上好与不好的烙印,只要我们在识人用人的时候,善于甄别,区分对待,扬农村干部、城市干部、知识分子之长,避其所短,我们在谋求发展,走向成功的路上就会多一份胜算。

回答2:

我认为就是为满足个人温饱,在一小块地上自耕自作,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而长期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简称小农意识。其具体表现概括如下:

一、小富即安。有小农意识的人,其追求相对较低,只要超过了旱涝保收,吃饱喝足略有结余的目标,就会产生富有的感觉。其结果一是没有了从前那种吃苦耐劳,不干活就要饿肚子的危机感;二是有了结余就开始琢磨着享受,“烧香修坟包二奶”而不懂得把结余投入再生产,让结余有更多的结余;三是飘然自得,不可一世。“没有我哪来的小富”。连骂几句老婆,踹两脚自家的狗都以为比美国总统的能耐还大。

二、缺乏自律。由于小农生产方式是典型的个体行为,自家的地、自家的犁、想下地就下地,想种啥就种啥。所以,没有规章,也不懂得什么是制度,不需要约束,哪来的自律。有小农意识的人一般很随心所欲,公私不分、上下不分、内外不分、轻重不分,不用说作为一个主官应肩负的责任,就连作为一个人与社会相处的标准分寸都谈不上。

三、宗派亲族。个体经营,势单力薄,没有组织,没有协作,没有利益责权的共存,自然也就没有抗风险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风调雨顺的时候养尊处优,一旦出现了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叫天不应,求助无门。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宗派亲族,有小农意识的人只相信同姓同血缘的本家人。为了集合力量战胜灾难除了拉帮结派,任人唯亲,恐怕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林林总总,小农意识的表现远不止这些。毫无疑问,这些表现不仅有害于个人的成长,更有害于我们事业的发展壮大。

回答3:

骂人的话!
小=小资
农=农民!

就是说有了钱的农民想搞高贵,结果搞的什么都不向还特闭塞。

其实这种意识的人很少,基本上“抠门”可以代替“小农意识”但很多高贵人事总是要提个“小”来显示自己的“
高”

回答4:

就是把自己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