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技巧谈一:如何扣题
题乃文章眼、篇之魂。能否扣题,是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成败的关键。多年来,考场作文有“三大死刑”,即“偏题”、“错体”、“灰旨”,它让一代又一代考生们谈之色变,被有的考生戏称为“偏头怪身灰指甲”,其中以“偏题”最为严重,“偏题”就是没扣住题旨。而作文的扣题固然与审题、选材密切相关,但是学会掌握一些具体的扣题技巧,也相当重要。即便审题准,选材佳,但如果行文中不懂扣题,也会出现“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惨局。有人说,有时一两句话就有可能“救活”一篇被判死刑的跑题作文,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其实这种起死回生、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夫,就是扣题的功夫。
一、扣题问题
、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比如:
①对话题“借口——弱者的托辞”,一些同学大谈有时候借口也能寻求心理平衡,降低心理压力。这样一来,将“借口——弱者的托辞”这个话题变成了话题“借口”,只顾及了话题中的一部分,造成了整体偏离话题。
②北京2010年的中考作文题是以“凝聚”为题,就这两个抽象的字,学生可能一时难以适应,难以和自己平时熟悉的内容建立起联系,于是可能就只会东拉西扯,自然就扣不住题,不能较好地突出中心。
、因随意而离题。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出现主次不分等问题,这样很容易导致行文离题的问题。比如:
①对半命题“窗外的______”,一考生拟题为“窗外的美景”。文章描述生动,文采飞扬,结构清晰,材料丰富。但是,作者只是在文章前半部分写“窗外”,中间提出:“那么窗内又是怎样的呢?”然后过渡到写“窗内”。整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写“窗内”。很明显,由于作者写作的随意性,导致文章偏离了题意。结果,文章被评为三类下。
②2010年深圳中考作文题“奖励自己”,有一个同学花大篇幅写“为什么奖励自己”,貌似合题,实质上是没有审清题目中是个动宾短语,因而便没有突出“奖励”这个行为,较好的写法是开篇点一下奖励自己的原因,然后放手写奖励的过程。
、因忽视而离题。只重视狭义的“题目”(不包括导语等)或者“话题”,而无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比如,导语中有“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或“选取你所经历的一幕”等的要求。前者如果不是叙述自己的经历,而是写一些泛泛而谈的空洞的内容,后者却是写出了多件事,那么,你就离题了。比如,2010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题:以“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二、扣题步骤
为了说明的方便,这里以一则材料为例来对扣题步骤作一梳理。
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或见闻吗?请以“石头与山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步骤一:认真审题
、搞清文题形式。作文的命题形式一般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作文时就要加以区分,以运用不同的方法。上述材料属于话题作文类型。
、分析文题要义。在看到文题时,要仔细分析题目,领会关键词语的含义,读出题目背后所隐含的信息,进而把握其要义,然后扣住其要旨来命题。
比如,2011年浙江绍兴的中考作文是一个命题作文题:“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这里,要领会两点:一是题目内含了一个比喻,二是“微笑”与“歌谣”的含义,尤其要注意,这里的“微笑”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其本质应该是乐观、坚强、泰然等含义。再比如,2011年江苏常州中考作文题是“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如果审题重心落在“理解”上,就偏题了。写作者必须扣住“过程”以及其前面的修饰语“慢慢的”三个字来谋篇布局。
分析上述材料可知,“山头”意味着大困难,“石头”意味着小困难,面对困难,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化大为小,不能放小为大。
、留意文题要求。一般一个作文题都会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其要求,比如,前面所说的“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求,还有对篇幅、文体等一般也会作出相应的限定。
步骤二:恰当拟题
除了全命题外,其他类型的作文题都涉及补题或拟题的问题。“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至少要符合三点:一是能扣住题旨,二是立意高远,三是引人注目。而且标题拟得好,还有利于打开思路,否则,文思就会受阻。
笔者所教年级曾在一次月考中有这样一个作文题:“我身边的_____”,有的同学拟为“我身边的世界/中国”、“我身边的朋友/老师/小人(所见、属于有形的)”,这就一般化了,甚至令人费解或不解。若拟为“我身边的幸福/感动/温暖/美……”(所见→所感、属于无形的),则就是上等题了,因为它既符合题意,也在立意上高人一筹。
在拟题中要达到扣题的目的,一个简单方便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题目嵌入法 ,即在拟写文章的题目时嵌入能体现相关话题的字眼,这样就能确保所拟标题能扣住题意而不至于偏题。
如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拟出下面的题目:《困难——山头?石头?》、《那只不过是一块石头》、《不要把困难当成山头》、《管他石头与山头》、《石头真的是山头吗?》、《山头与石头之辩/变》等。
步骤三:巧妙点题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在考场作文中,当题目确定之后,行文过程中要能扣住题旨,那巧妙点题便是重要的一环,大致有以下六种点题方法:
、设计题记点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写作中,在文章题目之后、正文之前加上一两句或一小段精短的话,这就是文章的“题记”,即给文章戴上一顶“凤冠”。题记,相当于人的眉毛。浓眉大眼,活力无限;柳叶丹凤,风情万种;卧蚕眉,刚毅忠厚;新月眉,柔情似水……这样看来,写好题记,不仅可以增添文采,还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导引读者情感倾向,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尤其是考场作文,如果能设计一则别具心裁的题记,定会给阅卷老师美好的第一印象,营造了愉悦的阅读心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作文“印象分值”。
题记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借用名人名言,可以引用一首小诗(或若干诗句);可以是谚语、箴言;还可以是一段自我感悟的文字,甚至是一个短小的故事。总之,题记具有或点明题旨或提示内涵或设置悬念或交待缘由或抒发真情或增加文采或渲染气氛等作用。
而在上述材料中,可以用以下内容作为题记来点题:
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②面对困难,不绕道,不退缩。——题记
③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
、开门见山点题——犹抱琵琶半遮面
就是指在文章的开头部分直接开门见山,直击话题或题目中的字眼,以点明话题或文章的主旨,引得下文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而不至于偏题。清人李渔《闲情偶寄》中言:“场中作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这里的“开卷之初”,就是指文章的开篇。例如上述材料中可以这样开头:
①林肯父亲廉价买回了一个有许多石头的农场,却认为那是山头而不去清除它们,后来,林肯的母亲带领孩子们清除了“山头”,因为它们只是埋入土里一英尺的石头。石头与山头,高度不知相差多少,但有时它们相差,不过一英尺的距离。
②悲观的人说,困难是一座坚硬的山头,搬不起撼不动,只能束手无策;乐观的人说,困难只不过是浅埋于土中的石头,只要肯用心,轻轻一挖,便可以将石头搬起。
③如果把一块石头看得如山头那般厚重,那么这块石头便真的不可撼动;如果把人飞上天看做是痴心妄想,那么人类的就永远没有飞翔太空的希望。别把问题放得太大,当你真正去做时,你会发现它原本没有想像中那么困难。
④同样的石头,林肯的父亲认为,它是一个山头,不可挖动;林肯的母亲却用行动证实了,这“山头”,仅仅是一块块石头而已,林肯的父亲和生活中的许多人一样,用放大镜“看”见了大山,不去尝试,不去探索,而他的母亲,却冲破了假象,最终成功把它们搬走。
、小标题式点题——一枝一叶总关情
就是将作文的主题(中心、观点)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加以叙谈,组成几个相对完整的意义段,然后给它们各加上一个简洁、醒目的标题。它的好处至少有两点:一是条理清晰,能让阅卷老师迅速把握文章内容;二是能打破时空,为我们选材提供便利。上述材料中,我们以《困难——山头?石头?》为题,可以拟出以下几个小标题:①悲观者:石头=山头;②乐观者:山头=石头;③努力者:山头=石头=0。
、重章反复点题——嘈嘈切切错杂弹
就是指同一中心句散见于不同的段落或者将某一线索句或中心句单独成段,均匀分布在文章中,以展现事物的层次性和文章的条理性。比如上述材料可以按以下段落展开:
段一:开头
段二:化山头为石头,需要智慧……
段三:化山头为石头,需要勇气……
段四:化山头为石头,需要努力……
段五:结尾
、中间分析点题——乱花渐欲迷人眼
就是在分析事例或说理中扣题,最好出现话题或题目的关键词,有时干脆示现观点。
①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这是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他做了成千上万次实验才让电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如果他认为发明电灯如同一个不可搬走的山头,那恐怕人类使用电灯的时间性要向后推迟,甚至永远不可能用上电灯。而他把研究的每一步看成一块块石头,在选择灯丝材料时,逐一排除的过程就是向下挖“石头”的过程,当实验证明钨丝最适合做灯丝的时候,就是让“石头”晃动的时候。
所以,生活中,那些看似坚不可搬的山头,往往由碎石头组成。我们只要多往下挖一挖,也就能把山移走,多数的困难也就这样被分解掉了
②宇宙“地心说”盛行的时代,人们对“地心说”信服得五体投地,几乎对它不产生一丝怀疑或否定。然而,哥白尼却不顾世俗的鄙夷的目光,不屑他人的诋毁,毅然地挪开了心中被公认的“地心说”这座“山头”,将自己所想付予实践。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研究,终于在大量的证据面前提出了“日心说”。后来他的“日心说”被认可,可以说他敢于挑战,敢于实践的精神十分可贵。后来,他的“日心说”被认可,可谓成功挑战了心中“山头”,山头最终风化成一块块可以移动的石头。
③东晋时,秦王苻坚率百万之众渡江而来,过惯奢靡生活的东晋士大夫个个闻风丧胆,无心一战,惟有谢安力排众议,组织精兵,在长江迎战苻坚。谢安认为苻坚虽号称百万之众,但多是些被迫征发而来的士兵,军心不稳,战斗力不强,再者,苻坚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不能齐力,从这些方面来看,这个貌似强大的百万之众也就不堪一击了。最终,事实证明谢安的敢于挑战强敌是正确的,淝水之战,谢安谢玄大败秦王苻坚,前秦的百万之众风声鹤唳,铩羽而归。
④纵观古今中外,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战胜困难、摆脱束缚的战斗史,正因为无数仁人志士知难而行,才有这辉煌的历史。所以什么是庸人?就是遇到困难就给理想,给自己打折的人。当不了总统就当个州长,州长还有点困难,不如做个区长吧,再不行就甘为平民。你给自己打折,命运还会给你打折。做什么事不会遇到点困难?因为畏惧就退却,退却之后就只能是一无所成了。
人生路上,多少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们不要将这些困难无限放大,视其为一座座不可逾越的山头。抖擞精神,放手一搏,走过之后才发现,它们只不过是一个个可以搬走的石头。
、结尾呼应点题——回头一笑百媚生
这种方法好处就是有放有收,而且可以将任性走远的文意拽回来,并以“豹尾”的力度进行点题。
①面对困难,拿出阿甘的执著来吧,拿出陈燕的勇气来吧,把山头化成石头,把洪流化成小河,在无极限的人生中,奋斗争取,创造奇迹!
②生命因为有了无数次风雨的撞击而显得精彩,因为有了那些类似“山头”的“石头”而显得神秘。我们轻轻拨去那一层面纱,会发现:原来那只是石头。
三、扣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识告诉我们,西瓜是圆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看到一只方形的西瓜会是何种反应?怀疑西瓜是真的,还是怀疑自己的眼睛?其实不必怀疑,它的确是一只真的西瓜——据报道,日本农民早在上个世纪就种出了方形西瓜。
题1: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碰到类似情形,存在会不断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请以“生活中的方西瓜“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题2:用上面所讲述的六种方法,分别对该文题予以扣题训练。
附:扣题参考答案
题1:参考范文见本博客另一篇:话题例文
题2:题目嵌入点题:《“方西瓜”需要包容》、《善待生活中的“方西瓜”》、《“方西瓜”――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接纳“方西瓜”》等等。
设计题记点题:我是一只西瓜,方方棱棱的。许多人见了我总是发出让我惊吓的声音,他们很惊奇,我也很奇怪。我要和他们说:看见我,不要大声呼喊。
—一只方形西瓜的自述
开门见山点题:常识告诉我们,西瓜总是圆的。这成了几千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日本农民却在上个世纪种出了方形的西瓜。生活中的常识往往会被打破,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善待生活中的“方西瓜”——有违我们常识的东西。
小标题式点题:段一,克隆羊多莉等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段二,接纳新事物,人类才会不断进步。
段三,接纳新思想,国家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
段四,接受新知识,才能在竞争中永不言败。
段五,生活在不断接纳中创造了乐趣。
重章反复点题:“方西瓜”的出现,我们要勇于接纳
“方西瓜”的发展,我们要敢于思考
“方西瓜”的成果,我们要乐于享受
中间分析点题:也许有人会说,常识是经过千百年锤炼的,是古人与今人智慧的结晶,又怎么可以容许违背常识的事物存在呢?其实,今天的常识又何尝不是昨天的“方形西瓜”呢?地球绕着太阳旋转,这是人尽皆知的科学常识了。当年哥白尼一提出“日心说”,却被教会斥为异端邪说,热心宣扬“日心说”的布鲁诺还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又如“血液循环说”今天已经成为了妇孺皆知的常识,可当初发现这一学说的林奈,却被斥为魔鬼与疯子。既然如此,那么今天的“方西瓜”又何尝不会成为明天的常识?所以让我们善待生活中的“方西瓜”吧。
结尾呼应点题:善待生命中的“方西瓜”吧!这会使科学发展得更迅猛,会使世界变得更加流光溢彩!
题乃文章眼、篇之魂。能否扣题,是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成败的关键。多年来,考场作文有“三大死刑”,即“偏题”、“错体”、“灰旨”,它让一代又一代考生们谈之色变,被有的考生戏称为“偏头怪身灰指甲”,其中以“偏题”最为严重,“偏题”就是没扣住题旨。而作文的扣题固然与审题、选材密切相关,但是学会掌握一些具体的扣题技巧,也相当重要。即便审题准,选材佳,但如果行文中不懂扣题,也会出现“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惨局。有人说,有时一两句话就有可能“救活”一篇被判死刑的跑题作文,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其实这种起死回生、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夫,就是扣题的功夫。
一、扣题问题
、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比如:
①对话题“借口——弱者的托辞”,一些同学大谈有时候借口也能寻求心理平衡,降低心理压力。这样一来,将“借口——弱者的托辞”这个话题变成了话题“借口”,只顾及了话题中的一部分,造成了整体偏离话题。
②北京2010年的中考作文题是以“凝聚”为题,就这两个抽象的字,学生可能一时难以适应,难以和自己平时熟悉的内容建立起联系,于是可能就只会东拉西扯,自然就扣不住题,不能较好地突出中心。
、因随意而离题。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出现主次不分等问题,这样很容易导致行文离题的问题。比如:
①对半命题“窗外的______”,一考生拟题为“窗外的美景”。文章描述生动,文采飞扬,结构清晰,材料丰富。但是,作者只是在文章前半部分写“窗外”,中间提出:“那么窗内又是怎样的呢?”然后过渡到写“窗内”。整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写“窗内”。很明显,由于作者写作的随意性,导致文章偏离了题意。结果,文章被评为三类下。
②2010年深圳中考作文题“奖励自己”,有一个同学花大篇幅写“为什么奖励自己”,貌似合题,实质上是没有审清题目中是个动宾短语,因而便没有突出“奖励”这个行为,较好的写法是开篇点一下奖励自己的原因,然后放手写奖励的过程。
、因忽视而离题。只重视狭义的“题目”(不包括导语等)或者“话题”,而无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比如,导语中有“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或“选取你所经历的一幕”等的要求。前者如果不是叙述自己的经历,而是写一些泛泛而谈的空洞的内容,后者却是写出了多件事,那么,你就离题了。比如,2010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题:以“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二、扣题步骤
为了说明的方便,这里以一则材料为例来对扣题步骤作一梳理。
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或见闻吗?请以“石头与山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步骤一:认真审题
、搞清文题形式。作文的命题形式一般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作文时就要加以区分,以运用不同的方法。上述材料属于话题作文类型。
、分析文题要义。在看到文题时,要仔细分析题目,领会关键词语的含义,读出题目背后所隐含的信息,进而把握其要义,然后扣住其要旨来命题。
比如,2011年浙江绍兴的中考作文是一个命题作文题:“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这里,要领会两点:一是题目内含了一个比喻,二是“微笑”与“歌谣”的含义,尤其要注意,这里的“微笑”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其本质应该是乐观、坚强、泰然等含义。再比如,2011年江苏常州中考作文题是“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如果审题重心落在“理解”上,就偏题了。写作者必须扣住“过程”以及其前面的修饰语“慢慢的”三个字来谋篇布局。
分析上述材料可知,“山头”意味着大困难,“石头”意味着小困难,面对困难,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化大为小,不能放小为大。
、留意文题要求。一般一个作文题都会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其要求,比如,前面所说的“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求,还有对篇幅、文体等一般也会作出相应的限定。
步骤二:恰当拟题
除了全命题外,其他类型的作文题都涉及补题或拟题的问题。“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至少要符合三点:一是能扣住题旨,二是立意高远,三是引人注目。而且标题拟得好,还有利于打开思路,否则,文思就会受阻。
笔者所教年级曾在一次月考中有这样一个作文题:“我身边的_____”,有的同学拟为“我身边的世界/中国”、“我身边的朋友/老师/小人(所见、属于有形的)”,这就一般化了,甚至令人费解或不解。若拟为“我身边的幸福/感动/温暖/美……”(所见→所感、属于无形的),则就是上等题了,因为它既符合题意,也在立意上高人一筹。
在拟题中要达到扣题的目的,一个简单方便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题目嵌入法 ,即在拟写文章的题目时嵌入能体现相关话题的字眼,这样就能确保所拟标题能扣住题意而不至于偏题。
如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拟出下面的题目:《困难——山头?石头?》、《那只不过是一块石头》、《不要把困难当成山头》、《管他石头与山头》、《石头真的是山头吗?》、《山头与石头之辩/变》等。
步骤三:巧妙点题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在考场作文中,当题目确定之后,行文过程中要能扣住题旨,那巧妙点题便是重要的一环,大致有以下六种点题方法:
、设计题记点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写作中,在文章题目之后、正文之前加上一两句或一小段精短的话,这就是文章的“题记”,即给文章戴上一顶“凤冠”。题记,相当于人的眉毛。浓眉大眼,活力无限;柳叶丹凤,风情万种;卧蚕眉,刚毅忠厚;新月眉,柔情似水……这样看来,写好题记,不仅可以增添文采,还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导引读者情感倾向,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尤其是考场作文,如果能设计一则别具心裁的题记,定会给阅卷老师美好的第一印象,营造了愉悦的阅读心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作文“印象分值”。
题记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借用名人名言,可以引用一首小诗(或若干诗句);可以是谚语、箴言;还可以是一段自我感悟的文字,甚至是一个短小的故事。总之,题记具有或点明题旨或提示内涵或设置悬念或交待缘由或抒发真情或增加文采或渲染气氛等作用。
而在上述材料中,可以用以下内容作为题记来点题:
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②面对困难,不绕道,不退缩。——题记
③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
、开门见山点题——犹抱琵琶半遮面
就是指在文章的开头部分直接开门见山,直击话题或题目中的字眼,以点明话题或文章的主旨,引得下文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而不至于偏题。清人李渔《闲情偶寄》中言:“场中作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这里的“开卷之初”,就是指文章的开篇。例如上述材料中可以这样开头:
①林肯父亲廉价买回了一个有许多石头的农场,却认为那是山头而不去清除它们,后来,林肯的母亲带领孩子们清除了“山头”,因为它们只是埋入土里一英尺的石头。石头与山头,高度不知相差多少,但有时它们相差,不过一英尺的距离。
②悲观的人说,困难是一座坚硬的山头,搬不起撼不动,只能束手无策;乐观的人说,困难只不过是浅埋于土中的石头,只要肯用心,轻轻一挖,便可以将石头搬起。
③如果把一块石头看得如山头那般厚重,那么这块石头便真的不可撼动;如果把人飞上天看做是痴心妄想,那么人类的就永远没有飞翔太空的希望。别把问题放得太大,当你真正去做时,你会发现它原本没有想像中那么困难。
④同样的石头,林肯的父亲认为,它是一个山头,不可挖动;林肯的母亲却用行动证实了,这“山头”,仅仅是一块块石头而已,林肯的父亲和生活中的许多人一样,用放大镜“看”见了大山,不去尝试,不去探索,而他的母亲,却冲破了假象,最终成功把它们搬走。
、小标题式点题——一枝一叶总关情
就是将作文的主题(中心、观点)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加以叙谈,组成几个相对完整的意义段,然后给它们各加上一个简洁、醒目的标题。它的好处至少有两点:一是条理清晰,能让阅卷老师迅速把握文章内容;二是能打破时空,为我们选材提供便利。上述材料中,我们以《困难——山头?石头?》为题,可以拟出以下几个小标题:①悲观者:石头=山头;②乐观者:山头=石头;③努力者:山头=石头=0。
、重章反复点题——嘈嘈切切错杂弹
就是指同一中心句散见于不同的段落或者将某一线索句或中心句单独成段,均匀分布在文章中,以展现事物的层次性和文章的条理性。比如上述材料可以按以下段落展开:
段一:开头
段二:化山头为石头,需要智慧……
段三:化山头为石头,需要勇气……
段四:化山头为石头,需要努力……
段五:结尾
、中间分析点题——乱花渐欲迷人眼
就是在分析事例或说理中扣题,最好出现话题或题目的关键词,有时干脆示现观点。
①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这是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他做了成千上万次实验才让电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如果他认为发明电灯如同一个不可搬走的山头,那恐怕人类使用电灯的时间性要向后推迟,甚至永远不可能用上电灯。而他把研究的每一步看成一块块石头,在选择灯丝材料时,逐一排除的过程就是向下挖“石头”的过程,当实验证明钨丝最适合做灯丝的时候,就是让“石头”晃动的时候。
所以,生活中,那些看似坚不可搬的山头,往往由碎石头组成。我们只要多往下挖一挖,也就能把山移走,多数的困难也就这样被分解掉了
②宇宙“地心说”盛行的时代,人们对“地心说”信服得五体投地,几乎对它不产生一丝怀疑或否定。然而,哥白尼却不顾世俗的鄙夷的目光,不屑他人的诋毁,毅然地挪开了心中被公认的“地心说”这座“山头”,将自己所想付予实践。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研究,终于在大量的证据面前提出了“日心说”。后来他的“日心说”被认可,可以说他敢于挑战,敢于实践的精神十分可贵。后来,他的“日心说”被认可,可谓成功挑战了心中“山头”,山头最终风化成一块块可以移动的石头。
③东晋时,秦王苻坚率百万之众渡江而来,过惯奢靡生活的东晋士大夫个个闻风丧胆,无心一战,惟有谢安力排众议,组织精兵,在长江迎战苻坚。谢安认为苻坚虽号称百万之众,但多是些被迫征发而来的士兵,军心不稳,战斗力不强,再者,苻坚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不能齐力,从这些方面来看,这个貌似强大的百万之众也就不堪一击了。最终,事实证明谢安的敢于挑战强敌是正确的,淝水之战,谢安谢玄大败秦王苻坚,前秦的百万之众风声鹤唳,铩羽而归。
④纵观古今中外,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战胜困难、摆脱束缚的战斗史,正因为无数仁人志士知难而行,才有这辉煌的历史。所以什么是庸人?就是遇到困难就给理想,给自己打折的人。当不了总统就当个州长,州长还有点困难,不如做个区长吧,再不行就甘为平民。你给自己打折,命运还会给你打折。做什么事不会遇到点困难?因为畏惧就退却,退却之后就只能是一无所成了。
人生路上,多少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们不要将这些困难无限放大,视其为一座座不可逾越的山头。抖擞精神,放手一搏,走过之后才发现,它们只不过是一个个可以搬走的石头。
、结尾呼应点题——回头一笑百媚生
这种方法好处就是有放有收,而且可以将任性走远的文意拽回来,并以“豹尾”的力度进行点题。
①面对困难,拿出阿甘的执著来吧,拿出陈燕的勇气来吧,把山头化成石头,把洪流化成小河,在无极限的人生中,奋斗争取,创造奇迹!
②生命因为有了无数次风雨的撞击而显得精彩,因为有了那些类似“山头”的“石头”而显得神秘。我们轻轻拨去那一层面纱,会发现:原来那只是石头。
三、扣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识告诉我们,西瓜是圆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看到一只方形的西瓜会是何种反应?怀疑西瓜是真的,还是怀疑自己的眼睛?其实不必怀疑,它的确是一只真的西瓜——据报道,日本农民早在上个世纪就种出了方形西瓜。
题1: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碰到类似情形,存在会不断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请以“生活中的方西瓜“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题2:用上面所讲述的六种方法,分别对该文题予以扣题训练。
附:扣题参考答案
题1:参考范文见本博客另一篇:话题例文
题2:题目嵌入点题:《“方西瓜”需要包容》、《善待生活中的“方西瓜”》、《“方西瓜”――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接纳“方西瓜”》等等。
设计题记点题:我是一只西瓜,方方棱棱的。许多人见了我总是发出让我惊吓的声音,他们很惊奇,我也很奇怪。我要和他们说:看见我,不要大声呼喊。
—一只方形西瓜的自述
开门见山点题:常识告诉我们,西瓜总是圆的。这成了几千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日本农民却在上个世纪种出了方形的西瓜。生活中的常识往往会被打破,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善待生活中的“方西瓜”——有违我们常识的东西。
小标题式点题:段一,克隆羊多莉等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段二,接纳新事物,人类才会不断进步。
段三,接纳新思想,国家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
段四,接受新知识,才能在竞争中永不言败。
段五,生活在不断接纳中创造了乐趣。
重章反复点题:“方西瓜”的出现,我们要勇于接纳
“方西瓜”的发展,我们要敢于思考
“方西瓜”的成果,我们要乐于享受
中间分析点题:也许有人会说,常识是经过千百年锤炼的,是古人与今人智慧的结晶,又怎么可以容许违背常识的事物存在呢?其实,今天的常识又何尝不是昨天的“方形西瓜”呢?地球绕着太阳旋转,这是人尽皆知的科学常识了。当年哥白尼一提出“日心说”,却被教会斥为异端邪说,热心宣扬“日心说”的布鲁诺还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又如“血液循环说”今天已经成为了妇孺皆知的常识,可当初发现这一学说的林奈,却被斥为魔鬼与疯子。既然如此,那么今天的“方西瓜”又何尝不会成为明天的常识?所以让我们善待生活中的“方西瓜”吧。
结尾呼应点题:善待生命中的“方西瓜”吧!这会使科学发展得更迅猛,会使世界变得更加流光溢彩!
作文的开头(顺德教研室)
贾宝玉在评论大观园时说过一句颇有见识的话:凡美,都必须“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全国几百万考生竞技的高考作文要出众,更是离不开一个“理”和“趣”。《高考》杂志收集和整理了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发现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但无一不闪烁着“机智”和“理趣”。单看看这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就足以让我们感到欣慰,获得启发。我们把它们作一些归类献给你,或许你也能从中得到借鉴。
一、先声夺人看开篇
开篇最忌讳的是一下笔就给人离题的感觉,它直白地告诉阅卷老师作者没有审准题意,作文评分就会大打折扣。请看2004年广东高考几篇作文的开头。
例1《由语言与沟通想起》:“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初春明媚的阳光,透露了夏日的气息;盛夏繁茂的绿装,昭示着秋日的丰收;金秋累累的果实,昭示着冬日的萧瑟。四季轮回,秋去冬来,自然界万事万物各自演绎精彩。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我们的人类社会也好比自然界,没有了语言的联系,没有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又怎能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搭起沟通的桥梁?”这个开头比喻失当,前面的比喻部分没有在相似点上进行很好地铺垫。为什么这样说?语言与沟通是前提和结果的关系,而“绿装”与“丰收”、“果实”与“萧瑟”哪里存在这种关系呢?特别是“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一句反问更是无法接近话题。
例2《心灵互动》:“大树从不讥笑小草的弱小,小草虽然弱小,却增添了草原的苍绿;牡丹从不讥笑野花的朴素,野花虽然朴素,却带给大地无限生机。大树与小草,牡丹与野花之所以能够和谐共处,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有了互相的沟通,有了心灵互动。”这个开头在往话题上靠拢的时候,同样没有找准相似点,显得牵强附会。
例3《语言与沟通》:“语言是一棵小草,沟通则是一片绿阴;语言是一朵白云,沟通则是一片云彩;语言是一朵鲜花,沟通则是一片花海。”这个开头将“语言”与“沟通”处理成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同样是没有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以上三例都是为了增加文采而通过比喻的方式切入话题的写法,这也是许多考生的惯常写法。如果考生对于话题题意没有准确的把握,一开篇就上了岔道,就会严重影响得分。下面这个例子就比较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语言的作用。
例4《沟通从语言开始》:“语言是桥梁,沟通此岸与彼岸;语言是瀑布,沟通溪流与深潭;语言是彩虹,沟通天空与大地。只有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沟通才能成功。如果语言失误,那就可能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那怎样才能使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促进沟通成功呢?”
所以,开篇写得好不好,核心问题还是在审题;审好题意破题时,先求准确,再求形象。以下介绍开篇的诸多方法。
1、引用名言名句
①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西施说:“爱情是工具。……” (《问世间情为何物》)
②在中世纪的一个教堂里,一位圣者开始了他的演讲:“我之所以成为圣者,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我的就是大家的。”悠悠岁月,弹指一挥。在跨世纪时的一所监狱里,一个小偷开始了他的人生独白:“我之所以会成为小偷,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大家的就是我的。”
(《圣者与小偷》)
③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旋转这只万花筒》)
2、巧用书信格式
①尊敬的孔子老爷爷:
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给孔子的一封信》)
②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3、借用章回小说笔法
①“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初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大江东去,浪花淘尽了往昔的英雄们。而曾经的蜀国的继承人阿斗也变得“乐不思蜀”了,天下已成为“司马氏”的天下。(《三国英雄开会》)
②梁山泊的聚义厅里,现在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一百单八位好汉都齐聚在这里,大伙儿都在争吵不休。他们在争吵什么呢?原来梁山泊最近要评选打虎英雄。这个荣誉称号评上就了不得,谁评上了就可以坐上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所以惹得众好汉齐聚在此,争论不休。(《谁是打虎英雄》)
4、巧用修辞
用修辞手法开头,易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如2002年《心灵选择》的开头写道:“如果你选择的是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如果你选择的是鳍,你将亲吻茫茫碧海;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你将体味莽莽绿林。而我的选择却是一一牢笼。”用排比句开头,句式整齐,语势铿锵,前后形成对比,既点了题又设置了悬念,促人赏读。此外,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诚信一一永远的绿卡》一文开头写道:“诚信如春天的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如夏天的一块甜西瓜,含在口中,甜在心里;如秋风从远方送来一片火红的枫叶,引起无限的牵挂;如冬天里飘飞的雪花,为麦田覆盖上一层层厚棉被。”开头运用比喻加排比,状写诚信的价值与意义,表达了对诚信的渴望。
5、抒情法。
即在文章的开头就直接倾诉自己的真情,以点明文章的主旨。常用的抒情法有假设式抒情、对比式抒情和烘托式抒情三种。如2001年的高考佳作《捞起诚信的背囊》开头写道:“如果人生是一趟奔驰的列车,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轮子;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航行中的大船,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背囊,它将伴你永远前行。”作者运用比喻和对比,从对比衬托中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又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选择的足音》的开头写道:“是什么,倏忽划过心头,留下瞬间华彩?是什么,静静浇灌心田,培植甘甜记忆?是什么,轻轻叩动心扉,带来永恒美丽?是什么,让你的心我的心他的心,一齐奏响那壮美的乐章?一一就是那一个个震撼人心的选择,就是那一次次艰难美丽的选择,就是那一曲曲高唱自己选择的歌儿……”开篇以四个排比问句,引发人们的深思,表达选择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抒写了作者的感情。
6、开门见山法。
因为这种开头直截了当,能直入文题,一下子进入写人叙事的场景,或者一下子抓住议论的本质,所以适用于多种文体。如2002年的高考优秀作文《选择中华魂》一文开头“翻看昔日的历史,寻找心灵的无悔选择”,以下便分小标题:1、英雄的选择。2、王者的选择。3、科学家的选择。这样一开头便三言两语直接引入下文。又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智慧和思想一一我的选择》一文开头写道:“在完成中学学业之后,我收到了三所大学的招生简章,我必须做出一种神圣的选择。”作者直截了当,言简意赅,以总述引起下文,为下文自己如何在“财富大学”、“权力大学”、“智慧大学”三者之间进行抉择作了总引入。
7、描写法。
描写法即借助于某种修辞或某种描写技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氛围,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开端做好衬托铺垫。这种方法对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尤为有效。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昭君的选择》一文开头写道:“深深的围墙,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慵懒的梳妆,犹如宫廷的车轮,在昭君的心里缓缓辗过。”文章开头用了四个偏正式的短语,形式工整,用词雅致,描写人物性状的修饰语,形象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特征,为下文昭君明智的心灵选择作了渲染和烘托,使开头的描写和文中的事件有着很好的映衬。又如1997年的全国大作文,有人在题为《白云,水滴》的文章中写道:“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白云,白云里是一颗颗的小水滴,是谁让白云高高飘起?是那些小水滴,你挽着我,我挽着你,共同营造那一份自由和飘逸。”文章以比喻开篇,拟人相衬,设问提起,语段极富诗意,为下文比喻我们的社会是一片白云,每个成员是白云中的一个分子张本,启示我们应该共同营造美好的环境。
8、承接话题法。
即文章开头沿着话题材料和话题所提供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延伸。这种承接既可以从话题背景语中的结尾处续接,又可以从原材料中截取一点续接。如2001年的高考优秀作文《诚信走访记》开头写道:“好烦闷啊,‘诚信’一直都很烦恼,便不时地发出感叹,为什么要抛弃我?难道时代不同,我也跟着没用吗?不行,我要去找好朋友,让他们评评理去!”尔后,文章编述“诚信”走访“金钱”的故事,揭示了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金钱交易、权色交易,就连文明纯洁的文化净土也出现了“文钱交易”。开头的巧妙设计,为下文的故事作了科学周密的导入。
9、人物亮相法。
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为感召读者,有时可运用特写镜头,让人物自我亮相,以收到未见其行先见其人,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目的。如2001年的高考佳作《岂可抛弃我——诚信自述》的开头写道:“在下姓诚名信,字不欺。伴宇宙而生,赖人心而存,上可溯古,下可耀今,远可助邦交,近可亲友朋。”文章开头毛遂自荐,交待姓氏、出生背景和独特个性,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借道白表达内心,点化文章主旨。
10、巧用寓言故事
①愚公一家世世代代居住在这儿,门口王屋、太行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日子难过啊!这里好像与世隔绝,城里有什么新鲜事儿传到这儿早已变成旧闻了,这种生活真的需要改变了。愚公寻思着:得想法子把太行、王屋两座山给搬了。(《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
②喜鹊贴出了大型广告:“为适应时代需要,本校将推行全能素质教育,无一不学、无一不教,包你的孩子成为无所不能的通才,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费,每学期3000元;培养费,2000元;赞助费,15000元。”(《全能学校》)
11、巧用揭示主旨的题记
①没有树的伟岸,但你可以有草的翠绿;没有牡丹的娇艳,但你可以有小野菊的洒脱……生命,可以不灿烂,但必须伟大!
题记
蝶曾是个美丽善舞的女孩。她一头披肩的长发,她窈窕的舞姿,曾给她带来了如雷的掌声与无数的鲜花,她曾被别人赞为中国将来的邓肯……然而,一切结束了,命运之神永远将她按在了轮椅里。生命暗淡了,寂静了,“白天鹅”变为无人关心的丑小鸭。多少次,她梦见自己穿上了水晶鞋,继续她的追求,可醒来时只听见“凄凄惨惨戚戚”的冷漠秋风。(《星星夜话》)
②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 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
题记
何为“诚信”,诚实、守信是也。综观历史,这“诚信”二字浸透了多少人的血泪啊。(《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
12、巧用解题形式
曾经有一位朋友,别出心裁地给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在下列美景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A.一片纯白的羽毛,在熠熠生辉的金色阳光中,悠然飘落。
B.一瓣落红,在清幽深邃的池水中回旋漂浮。
C.一颗流星,在黛蓝色的天幕中,一瞬而逝。
D.一滴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青嫩新绿的草叶尖,悄然滑落。
看完这道题,我顿时呆住了,万千变化的自然,日升日落、潮汐起伏,多少美景令人怦然心动,悠然神往。…… (《无穷的可能无穷的美》)
13、巧用名人作问答
①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但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福的。”而思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②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
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灵魂支撑起来!”(《给灵魂一个支点》)
14、巧用诗文显诗意
①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无论身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又来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万象人生坚守自我》)
②美是什么?我知道,美是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道曙光,美是秋天里比火更炽热的枫叶,美是黄昏的沙滩上疾行的丹顶鹤,美是大草原上驰骋的梅花鹿……鲍姆嘉通同意我的说法,并补充道:“美是感性认识,研究美学即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可康德却愤怒地瞪着我说:“片面,美是人类纯形式的主观感受,与事物本身毫无关系。我劝你还是看一看我的《判断力批评》。”我很虚心,认真仔细地研究了他的关于情感的美学著作。我正在为我的玄虚而洋洋自得时,黑格尔却泼给我一盆冷水:“不对,美应该是人类本质的外化。”接着,他就洋洋自得地谈起了他的美学理论。正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马克思在我旁边耳语道:“别听他的,他乾坤颠倒,是非不分,你千万别掉进唯心主义的泥坑里。美其实应该是人类本质与自由形式的统一。”美究竟是什么?我决定离开莫衷一是的欧洲,去一趟东方文明的古国,寻找美的答案。(《美是什么》)
③当广袤的天宇被染成漆黑的底色,新月初升无垠的天幕上缀满星星时,依栏凭吊的我总禁不住思绪满怀,我遥问天际的月亮: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寂寞的意韵》)
④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拥有答案的幸福》)
15、巧用听课笔记
听课时间: 2000年9月15日
听课目的:以小学二年级学生为示范,研究探讨“诚实做人”,以《诚实的孩子》为内容,教育孩子“诚实做人”。
听课内容:……?(《听课记录》)
下面重点谈一谈高考议论性散文如何入题。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题一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为考生展示才华提供了很自由的写作空间,每年的高考都涌现出了不少优秀作文,在各种文体的优秀作文中最为出彩的要属议论性散文了。议论性散文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但是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并非易事,不少考生在写作此类文章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入题较慢。入题较慢当然不算离题,但却往往使整篇文章显得扣题不紧,中心不够突出,这样的作文自然不容易获得高分。下面围绕“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选取2003年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中几篇比较典型的议论性散文的作文开头,简要介绍几种快速入题的方法。
1、由新颖形象的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2、由生动贴切的拟人入题,激发想象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湖北考生《学会历史的旁观》)
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了作者的睿智。
3、由精彩深刻的设问入题,启人深思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这样的入题方式,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简洁,却分量十足。
4、由优美的排比句式入题,先声夺人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5、由抒情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江苏考生《放下感情的叶片》)
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6、由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戚。”(山东考生《怎一个“情”字了得》)
文章开头即紧扣住一个“情”字,在三句话中嵌入了三句有关情感的名句,显示出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底蕴说白了就是积累,走上考场的时候,你该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而你所积累的东西不只是为了那道仅值4分的名句填空题吧。
7、由对比手法入题,表明立场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浙江考生《真情诚可贵
理智价更高》)
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8、由假设情景入题,埋下伏笔
“如果你正赶时间,可是走到路口却被人告诉前面过不去。如果这个人是你认识的人,你会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陌生人,你又会怎么办?”(江西考生《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是啊,假如遇到这种情景,我们该怎么办?是从感情亲疏的角度出发,对所认识的人相信多一点,对所不认识的人相信少一点,还是反过来?假如其他类似的情景,又该怎么办?很自然地,我们便顺着作者的思路追寻下去,去看看作者预设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9、由品评时事入题,追踪本质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湖北考生《我爱唐装》)
直接以APEC会议引起的“唐装热”入题,联系对唐装前后情感态度的不同,引出了对本质的追问——衣服自然不会有对错,错的是人们的情感和认知。假如能在入题时用时事材料来紧扣话题,通过品评时事来追踪本质,你的作文的开头是不是也能带着几分新鲜,闪烁着几缕智性的光芒?
编后语:实际上,一篇作文要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仅仅讲究写好开头的技巧是不够的。从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些精巧的开头并非只是简单套用某种入题的技巧才显示出新意来,而是结合了几种或多种技巧,并且,从优秀考场作文的开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这些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才是他们获高分的根本原因。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既要有意识地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要厚实自己的知识积淀。
抓住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