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是体育的伴侣
马列 发表于 2006-7-17 19:06:00
陈小川
不论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还是小规模运动会或日常运动训练,都要受到气象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越是大型体育活动,越需要准确及时有效的气象预报服务保障和某些特殊的专项服务。
首先,良好的气象条件和较完善的气象服务,历来是大型体育盛会开幕和闭幕式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遇有暴雨、雷击、冰雹等恶劣天气,会给运动员与观众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至少给赛事日程和文体活动效果带来不利影响。例如第五届全运会在上海召开时遇到了台风,从早晨开始下大雨持续约两昼夜,开幕式只得推迟举行。再如,第六届全运会在广州举行时,开幕日上午天气还好,晚上入场式中下起了小雨,浇湿了宾客与观众。
气象条件又是关系到能否创出优异成绩的敏感性因素之一,对田径、跳伞、航模海模、网球、足球、赛车、帆船、赛艇等运动的影响尤其大。例如,没有风时帆船帆板失去了动力,无法比赛;风太大时会有危险,也不能比赛。跳伞运动中驾驶员要根据高空风向风速、能见度等条件计算和修正飞机航向;运动员要视风的情况调整和控制好合适的飘落速度、修定落点靶标的偏差等。可见,使用好气象、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就能够取得较理想的成绩。在北京亚运会上,我国女选手周玲美在雨过天晴、空气清新、气温适中、人感适宜的气象背景下,超水平发挥,打破了女子一公里计时赛世界纪录。
气象条件对射击、射箭、飞碟等瞄靶项目的影响也十分突出。我国女子手枪队教练董湘玉和射箭队教练李淑兰等人在谈到应用气象时说:射手们极为关心气象情况,几乎每天早晚都要按时收听与收看广播和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以便安排好训练。特别是赛前,更要反复了解气象情况,以进行射击标尺与射箭瞄靶修正。一个优秀选手,要随时运用好平日里在顶风、顺风、侧风、下雨等不同气象环境下练就的过硬本领,临场比赛才能赛出技术水平。
据体育科研人员分析:在短跑、跨栏等田径项目中,在顺风和逆风的不同气象条件下,运动员的成绩差别是明显的。通常顺风风速每秒2米时跑百米要比无风时快0.15秒。正因为如此,国际田联规定在200米以下的径赛及跳远、三级跳远等项目比赛均测定风向风速。凡顺风时平均风速超过每秒2米者,只计算成绩,所创纪录不予承认。遇有运动员刷新全国或世界纪录者,在申报所创纪录时,必须严格填写场地、器材与风、温度、湿度等气象数据。在各类全国比赛及世界大赛中,多次出现过因超过风速致使所创成绩不能算做新纪录的遗憾。像马拉松比赛也因考虑到每次比赛的气象条件及道路等情况不同,规定只记录获奖名次和最好成绩,而没有世界纪录的具体数据。
在运动员日常训练中更需要掌握和应用好气象知识。“马家军”教练马俊仁在谈到他们训练情况时专门指出:在海拔高度较高、空气相对稀薄、气压较低、氧气含量较少的高原气候条件下训练,有利于队员肌体对缺氧的适应,提高耐力和心肺功能等,促进和改善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他们还逐渐摸索出许多利用高原气象训练来提高成绩的经验,多次在比赛中为祖国赢得荣誉。
现在,专家认为,在研究气象对体育比赛的影响时,重点对象应放在运动员身上,但对裁判与观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多年来,体育与气象界的专家们一般都认为室内体育运动是不受外界气象条件影响的。然而,今天以新的眼光来分析,上述看法就不够全面了。虽然室内风受到控制(相对而言),但气温、湿度与气流还是在变化的。细微的气流要符合以下三个原则:一是不影响运动员的舒适度;二是不影响观众的舒适度;三是不影响球和箭的弹性和投射。例如,美国体育协会根据长期实践和分析,对许多项目规定了一个适宜的气温范围。射箭、拳击、网球、柔道、射击等项目的适宜气温为13℃~16℃;篮球、壁球为10℃~13℃,羽毛球为7℃。
据后人的继续深入研究,发现体操运动员在室内比赛初级者最适宜气温为17℃,对高级者最适宜气温则是13℃~14℃,等等。
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一门新的边缘学科——体育气象学正在兴起,引起越来越多的体育界、气象界人员的关注。实践证实:在日趋激烈的比赛中,气象服务大有作为。应用好气象科学,更有助于赛出水平、取得好成绩。
冠军与风
陈平
优秀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23届奥运会上为我国争得了第一枚金牌,除了他平时刻苦训练之外,据说也与他细心掌握气象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知道,气象条件中的风向风速对射击比赛影响最大。尤其在飞碟和跑猪比赛时,子弹出膛后受风的影响更大。许海峰在1984年5月奥运会之前,曾到美国洛杉矶参加了“热身赛”。他是个有心人,在热身赛中,他非常注意当地的日出、日落及太阳在不同时间的高度,还注意当地一天中各小时风的变化规律,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回国后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模拟训练”,对洛杉矶的风速风向做到了心中有数。事隔三个月,他去洛杉矶正式比赛时,终于如愿以偿,为我国夺得了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
风对射箭比赛的影响就更大了,稍有一点风,射出的箭就会偏离很远。据有经验的射箭运动员介绍,在有风的情况下,要根据风向及风速的大小,通过瞄准其他目标,以达到射到靶心的目的。
我国女射箭运动员马湘君,被誉为“百步穿杨”、“箭无虚发”。1987年3月27日,她与南朝鲜“神箭手”王喜敬为争夺世界冠军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当天上午进行半决赛时,马湘君比王喜敬落后13分,处境很不利。在下午的决赛中,突然刮起了大风,这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给双方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要想最后夺冠,就看谁能战胜大风。王喜敬一时对大风很不适应,射出的箭大都偏离了靶心,成绩陡降;而马湘君则使出了她平时坚持在大风中训练所学到的“纠偏”本领,沉着冷静地射完最后36支箭,终于以330环的成绩荣获桂冠。
1986年在汉城亚运会上,我国帆板运动员勇夺两枚金牌,这与充分利用气象条件是分不开的。在进行帆板预赛时,汉城气象台预报赛场海面有4级风,我国教练员根据这一预报派了一位中量级的运动员参赛,结果实际风速不大,而我国运动员的体重较重,影响了帆板的速度,吃了亏。在最后的决赛中,南朝鲜气象台仍然预报赛场上有4级风,而我国教练员从其他途径获得了赛场有5级以上风的信息,于是果断决定派出一位重量级队员上场,而其他国家仍然派轻量级运动员。比赛开始不久,海面上刮起了五六级大风,这对体重较轻的外国选手极为不利,体轻压不住“舷”,风大帆板易左右摇摆,甚至翻沉;相反,体重较重的中国运动员压得住“舷”,使帆板能乘风破浪地行进。同时,这也与我国运动员在亚运会之前曾专程去海南岛搞适应性训练、积累了在风浪中驶帆的技术和经验有很大关系。这一次,中国运动员终于战胜了所有的外国选手,夺得了亚运会帆板比赛的冠军。
马拉松成绩好不好 气象拿意见
吴静
马拉松长跑(全程42.195公里)是运动会主要比赛项目之一。马拉松的成绩好坏,除对运动员的体质和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外,气象条件也起到重要作用。有人估计:一次马拉松长跑,运动员约消耗3000千卡的能量。能量代谢所产生的热量可由人体每小时吸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计算出来,这要求运动员具有特殊的呼吸和利用大量氧气的能力及高效率散热的本领。如果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全部储存在体内,则运动员的体温将以约0.2℃/分的速度上升,事实上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体温仅增加1℃~2℃,这说明人体具有高效率的散热机制。人体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除与人的体质、皮肤特性、出汗率、呼吸散热及衣着有关外,还受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速和辐射等影响,也就是说气象条件对运动员的散热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马拉松成绩的好坏。
人体散热有以下几个途径:1.传导:体内热能到达体表,直接传导给与体表接触的物体;2.对流:对流散热约占人体全部散热的15%,正常情况下,与人体周围的1~2毫米厚的薄空气层的湿度和温度有关;3.辐射:即肌体以发射红外线方式来散热。在一般情况下,以辐射方式散发热量大约是总散热量的40%~60%;4.蒸发:即通过汗液的蒸发来散发热量。
空气温度直接影响散热量的大小,空气温度低时有利于传导、对流和辐射散热,空气温度高时辐射散热减少,但汗液增多使蒸发散热加大。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汗液的蒸发快慢,影响蒸发散热的多少。日照是影响马拉松成绩的重要因素,因阳光照射使运动员体温升高,更重要的是太阳红外辐射使运动员散热能力降低。云量反映阳光照射的多少,阴天最有利于创造好成绩。降水对马拉松成绩的影响一分为二,大雨影响成绩;而微量降水对马拉松长跑最为有利,虽说雨水淋湿衣服运动员感到不舒服,但因体表雨水蒸发散热快,更有利于创造好成绩。
有人对美国波士顿自1957年以来每年举行一次的马拉松成绩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果:当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足够高时,世界级优秀马拉松运动员都因气象条件不利而跑不出理想成绩;当气温在10.0℃到24.0℃之间时,湿球温度和云量成为马拉松成绩理想的预报指标:当阴天并且湿球温度低于7.8℃时,成绩好的可能性很大,且很有可能破纪录;如果是晴天或者少云,湿球温度在7.8℃以上,成绩通常较差。绝大多数破纪录的成绩出现在阴天并伴有微量降水的日子。至于在其他地方举行的比赛,这些气象因子同样具有指示性,只是其指标值要作相应的调整。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比赛当日气象条件,对马拉松比赛成绩的好坏以及能否打破纪录等预先作出估计。
[以上来源:科学时报]
气象条件与体育运动
山西省气象台 杨小萍
在体育赛事的大看台上,一阵风吹过,神枪手十拿九稳的金牌会戏剧性地旁落,一片雨洒下,绿茵场上的一代骄子却突然变得找不着球门,奥运赛场上的每一块金牌的摘取,不仅是运动员教练员汗水泪水付出的结果,更是体育科技的结晶和综合国力的支撑,还需要比赛时的风调雨顺。
交织着光荣与梦想,变幻着速度与力量。四年一次的奥运盛会已经揭开了序幕。各个项目的竞争十分的激烈甚至残酷。这是人类挑战肢体极限的最好的地方。挑战着人类速度的极限,力量的极限,征服地球引力的极限,在灿烂的阳光下,在蓝天白云下,在众目睽睽下,去竞争那一块块烫手的金牌,体现着公平与竞争,体现着健康与生命力,这是教练员和运动员们多年训练的成果的展示,这是力量与健美的完美组合,是经济实力与科研水平的较量。
气象条件与体育运动的密切关系,已经越来越引起体育界和气象界的重视,冷暖适宜、风和日丽的天气会使大型体育运动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增色,运动比赛中充分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对发挥水平、创造佳绩有帮助。影响比赛的气象因素很多,气温、湿度、风、能见度、日照、雨、雪等都在其列,而不同的项目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又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如帆船、帆板一定要有风,没有风就不能比赛。而田径比赛时风速超过限度,所创造的成绩就不被承认,在上报申请记录时,除提供体育赛场的场地、器材等情况外,还必须提供当时的气象条件特别是风速等情况的报告。
气温通常对运动员的神经系统、内分泌功能以及血压有影响。如田赛运动员发挥水平最适宜的气温通常是20—22℃;径赛运动员发挥水平最适宜的温度为17—20℃;室内比赛的射击、拳击、柔道、射箭等项目的适宜温度为13—16℃;篮球、垒球为10—13℃;羽毛球为7℃。湿度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在热代谢和水代谢方面。湿度大会使体内汗液蒸发困难,妨碍散热过程,运动员会感到烦恼郁闷,湿度太小又有干渴烦燥的感觉。而且湿度往往和温度相互依存,当气温在40℃、相对湿度在30%,气温在38℃、相对湿度在50%及气温在30—31℃、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运动员消耗太大,身体的调节机能就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使工作能力下降,并提前出现疲劳状态。热天进行体育活动或爆晒在日光下,可使体温升高,当超过一定限度时,易发生中暑;在寒冷的环境中进行训练或比赛,要消耗更多的热量,人体为了维持一定体温,可能产生寒战和不适。所以适宜的温度是运动员发挥最佳竞技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体对热环境的适应比对冷环境的适应要快一些。前者一般要7—8天,而后者要三个星期。但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比冷环境要大一些。湿度较低时,有利于跳跃运动员发挥水平,而湿度偏大时,则有利于短跑运动员产生爆发力,湿度大不利于长跑运动员排汗,会影响耐力。
风在影响人体的热代谢以及神经系统和精神状态外,风向风速对许多运动有较大影响。风对短跑影响很大,在风速不超过2米/秒规则范围内,顺风可提高成绩,据计算,风速2米/秒跑百米,要比无风时快0.16秒。马拉松比赛在风速小于5米/秒、气温在12—14℃条件下最理想。实验研究,逆风有时还会提高标枪和铁饼的投掷距离。标枪在逆风时最佳投掷角一般为33—35°,在顺风时最佳投掷角(风速≤2米/秒)为35°。在顺风风速≤2米/秒时,男子铁饼的最佳起始投掷角为33—34°,逆风时应为21—31°,女子铁饼在顺风时的最佳起始投掷角为37—45°。据推算,微小的风速就会对链球施以驱动作用。在逆风的情况下,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加,链球的飞行距离也随之缩短,相比之下,风速为5米/秒的顺风情况却使链球的飞行距离增加了65厘米。但是当这一风速继续增加15米/秒时却仅仅使飞行距离增加了32厘米。另外,风的作用还改变了链球的飞行轨迹,在风速为10米/秒的顺风情况下,飞行轨迹的最高点要比在静风情况下高出5厘米,而在逆风情况下,这一最高点却比在静风情况下降低了80厘米。影响铅球投掷距离的主要因素是飞行过程中的正面空气阻力。实验表明,直径为12厘米的铅球的投掷距离(风速为1.4米/秒)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平均缩短了14到15厘米,直径为13厘米的铅球投掷距离平均缩短了18到19厘米。铅球具有一个光滑的表面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逆风会缩短它的投掷距离,但在顺风的条件下,人们并没有观察到顺风对投掷距离非常有利的一面。当风速与铅球的运动速度相等或风速超过铅球运动的速度时,逆风导致的害处变得更大。在风速为5米/秒的逆风情况下,铅球的投掷距离缩短了9到14厘米,在逆风风速为10米/秒时,其投掷距离缩短了22到32厘米。风速、风向、气温和气压是影响射击准确度的主要气象因素。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在射击比赛当中,当气温为15℃时,气压为1000hPa,场地的海拔高度为1000米,空气的相对湿度为50%和静风时,这样的天气条件最为有利。在射击场上风速超过4米/秒时,可能伴随着出现突然的风速和风向的变化。射击时风速如果超过4米/秒时,由于风力的作用会使射击的散飞程度增大,在风速为10米/秒时,子弹的散飞程度为静风情况下的2倍。顺着射击路线的风会使子弹的飞行距离增加,而逆着射击路线的风会使子弹的飞行距离缩短。与射击路线方向成90°角的侧风会改变子弹的前进方向,而伴着从侧面吹来的风,不仅影响了飞行距离,也影响了射击方向。从前面或从后面以不同的角度或多或少地斜着吹来的侧面风比纯粹的侧面风对子弹的作用力相对要小。除了风以外,温度的变化对射击命中率的作用是可观的。空气的温度变化时,密度也随之变化。当子弹在较低的温度下飞行时,途中 与更多的空气分子(较密的空气)碰撞而损失了它的速度。
在游泳比赛中,游泳池的水温不仅对运动员的身体产生生理影响,而且还产生物理影响。总的来说,水温较高时,人体的浮力较小,同时水分子间的相互摩擦也较小,在水温为25℃时出现的内摩擦比在水温为10℃时内摩擦约小30%。普遍认为24至28℃是训练和比赛的最佳水温,在国际比赛规定中,24℃的水温是举行比赛的起码水温。
足球运动以它那运动员力量与技巧的结合,激情与智慧的结合,青春与活力的结合成为一项最受众人欢迎的运动。娴熟的控球技术,恰到好处的传接球,完美的配合和准确的临门一脚,吸引着世界亿万人的目光,撩拨着众多人甚至不远万里跟随自己喜爱的球队观看比赛,成为忠实的球迷。而足球又是一项受天气影响比较大的运动项目。日晒雨淋不仅会影响球员状态的发挥,还会影响观众欣赏精彩的比赛。在世界杯足球赛中,各参赛队常常利用自己主场的优势,获取比赛的天时。如2002年世界杯时,阿联酋国家队利用乌孜别克斯坦队对高温不适应的特点,利用主场优势战胜了对方;中国队在与阿联酋比赛时,提前一周获得了比赛前一天有大雨的预报,米卢教练早早作好打水仗的心理准备,而不习惯水战的阿队在湿滑的场地上步履艰难大比分败北。
人对气象条件有一定的适应性.许多运动队利用高科技来帮助训练。如日韩世界杯比赛前,为帮助英格兰队取得好成绩,利物浦某大学专门收集了日韩地区近几十年比赛所在的5月和6月的气候资料,并根据资料分析建立了一个模拟日韩气候的实验室,让队员们在这间屋子里进行适应性训练。
可别小看这些,哪怕它仅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生理机能的5%,都将给比赛带来体能的优势。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运动赛场,时间已经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数字,这5%将会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前一段组织了各方面的专家对雅典奥运会期间当地的气象条件情况进行了研究,并与以往奥运会举办地的气候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中国选手有针对性地备战提供科学依据。目前,科研人员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每个运动员提供一本“雅典奥运会环境咨询手册”,虽然是非东道主选手也要占据“天时”之利。在奥运会开幕之前,我国各运动队在国内甚至国外寻找气候与雅典相似的地方进行封闭式训练,以适应雅典的气候。我们预祝中国队取得骄人的战绩,在雅典再创辉煌。
不论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还是小规模运动会或日常运动训练,都要受到气象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越是大型体育活动,越需要准确及时有效的气象预报服务保障和某些特殊的专项服务。
首先,良好的气象条件和较完善的气象服务,历来是大型体育盛会开幕和闭幕式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遇有暴雨、雷击、冰雹等恶劣天气,会给运动员与观众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至少给赛事日程和文体活动效果带来不利影响。例如第五届全运会在上海召开时遇到了台风,从早晨开始下大雨持续约两昼夜,开幕式只得推迟举行。再如,第六届全运会在广州举行时,开幕日上午天气还好,晚上入场式中下起了小雨,浇湿了宾客与观众。
气象条件又是关系到能否创出优异成绩的敏感性因素之一,对田径、跳伞、航模海模、网球、足球、赛车、帆船、赛艇等运动的影响尤其大。例如,没有风时帆船帆板失去了动力,无法比赛;风太大时会有危险,也不能比赛。跳伞运动中驾驶员要根据高空风向风速、能见度等条件计算和修正飞机航向;运动员要视风的情况调整和控制好合适的飘落速度、修定落点靶标的偏差等。可见,使用好气象、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就能够取得较理想的成绩。在北京亚运会上,我国女选手周玲美在雨过天晴、空气清新、气温适中、人感适宜的气象背景下,超水平发挥,打破了女子一公里计时赛世界纪录。
气象条件对射击、射箭、飞碟等瞄靶项目的影响也十分突出。我国女子手枪队教练董湘玉和射箭队教练李淑兰等人在谈到应用气象时说:射手们极为关心气象情况,几乎每天早晚都要按时收听与收看广播和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以便安排好训练。特别是赛前,更要反复了解气象情况,以进行射击标尺与射箭瞄靶修正。一个优秀选手,要随时运用好平日里在顶风、顺风、侧风、下雨等不同气象环境下练就的过硬本领,临场比赛才能赛出技术水平。
据体育科研人员分析:在短跑、跨栏等田径项目中,在顺风和逆风的不同气象条件下,运动员的成绩差别是明显的。通常顺风风速每秒2米时跑百米要比无风时快0.15秒。正因为如此,国际田联规定在200米以下的径赛及跳远、三级跳远等项目比赛均测定风向风速。凡顺风时平均风速超过每秒2米者,只计算成绩,所创纪录不予承认。遇有运动员刷新全国或世界纪录者,在申报所创纪录时,必须严格填写场地、器材与风、温度、湿度等气象数据。在各类全国比赛及世界大赛中,多次出现过因超过风速致使所创成绩不能算做新纪录的遗憾。像马拉松比赛也因考虑到每次比赛的气象条件及道路等情况不同,规定只记录获奖名次和最好成绩,而没有世界纪录的具体数据。
在运动员日常训练中更需要掌握和应用好气象知识。“马家军”教练马俊仁在谈到他们训练情况时专门指出:在海拔高度较高、空气相对稀薄、气压较低、氧气含量较少的高原气候条件下训练,有利于队员肌体对缺氧的适应,提高耐力和心肺功能等,促进和改善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他们还逐渐摸索出许多利用高原气象训练来提高成绩的经验,多次在比赛中为祖国赢得荣誉。
现在,专家认为,在研究气象对体育比赛的影响时,重点对象应放在运动员身上,但对裁判与观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多年来,体育与气象界的专家们一般都认为室内体育运动是不受外界气象条件影响的。然而,今天以新的眼光来分析,上述看法就不够全面了。虽然室内风受到控制(相对而言),但气温、湿度与气流还是在变化的。细微的气流要符合以下三个原则:一是不影响运动员的舒适度;二是不影响观众的舒适度;三是不影响球和箭的弹性和投射。例如,美国体育协会根据长期实践和分析,对许多项目规定了一个适宜的气温范围。射箭、拳击、网球、柔道、射击等项目的适宜气温为13℃~16℃;篮球、壁球为10℃~13℃,羽毛球为7℃。
据后人的继续深入研究,发现体操运动员在室内比赛初级者最适宜气温为17℃,对高级者最适宜气温则是13℃~14℃,等等。
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一门新的边缘学科——体育气象学正在兴起,引起越来越多的体育界、气象界人员的关注。实践证实:在日趋激烈的比赛中,气象服务大有作为。应用好气象科学,更有助于赛出水平、取得好成绩。
试析风速对运动员赛跑成绩的影响
徐惠雪[1] 洪林[2] 等
[1]盐城市电大响水分校,江苏响水224700 [2]盐城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盐城224002
摘 要:在忽略风速对运动员生理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一次要因素之后,从有风与无风两种情况下运动员在直线跑道上往返一次的时间之差入手,就风速大小对运动员赛跑成绩的影响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其讨论结果对运动员如何提高自己的赛跑成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风速 运动员 赛跑 成绩 数学模型
分类号: G822[机标]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相关文献:主题相关
具体可m到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