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意思是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驾驭天下最坚硬的东西。这句话不是出自《论语》而是老子的《道德经》,这句话在《道德经》的第四十三章 。
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译文: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驾驭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没有形体的能量,可以自由往来于没有间隙的物质。
扩展资料: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说的是很多人把天下至柔,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解释成有形态的具体事物,比如空气和水,其实空气和水,并不能驰骋天下之至坚。
因为,水可以穿石头,但是,靠的并不是自身的力量,如果阻力足够强大,水也会被降服,比如修坝筑堤,可以抵御洪水。
天下之至坚——至坚,代表任何有形的力量,大道的特性就是柔软,那么坚硬一类就属于背道而驰的一种力量,正所谓,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柔软胜于刚强,才是老子想要表达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天下最柔软的东西,驾驭天下最刚硬的东西。
语出《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理解】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天下最柔和的莫过于气,天清地宁之时,谁也看不到它的存在,谁也不在乎它的作用,它却始终默默无闻地发挥着柔和者的本能。当天昏地暗之时,它一改往日的沉默和柔和,飞旋怒吼,直冲云霄,以震天撼地之势,折枝断本,甚至于连根拔起;天下最软弱的莫过于水,风平浪静之时,它行走山谷,居低就洼,任人利用。没有人去爱惜它,也没有人去保护它。它始终自然无争地发挥着软弱者的本能。当暴风雨到来之时,它一改往日的平静和软弱,奔腾咆哮,一泻千里,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基倒厦,刷新世界。
水和气是再柔弱不过的了,但是,当它们驰骋天下,摧枯拉朽,涤荡污垢的时候,却充分显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威力。这一威力是“强梁”者永远无法阻挡的。
如果说“驰骋天下之至坚”显示了柔弱者的外在威力,而“无有入于无间”则显示了柔弱着的内在威力。钢铁可谓坚硬,可它们都是由原子组成的,每一个原子之内无不充满了至柔之气;骨、木可谓坚强,可它们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每一个细胞内无不充盈至柔之水。水和气无坚不摧,无孔不入,从这里我们才真正认识了柔弱者的巨大力量和作用,明白了“无为之治”即民主法治的好处。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是老子贵民思想的基础。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不言之教”的科学,“无为之治”的好处,天下的统治者很少有人认识到,即他们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一思想境界。这说明老子已经深刻洞察了统治阶级的贪婪本性。表明把施行“不言之教”和“无为之治”的治国策略完全寄托于统治者是根本不可能的。人民要想获得民主和自由,还得依靠自己的力量。
本章通过宇宙生成论揭示了宇宙的根本规律。正告统治阶级不要为了既得利益而对劳动人民实行强权统治,强与弱是可以转化的。老子把弱者比于百姓,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无比同情。“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明确表达了老子推翻反动统治还人民权力和自由的强烈愿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天下希及之”,则说明只有人民群众的真正觉悟,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获得幸福和自由。
看见题目吓我一跳,出题者是既不熟悉《老子》也不熟悉《论语》所以有此问。
天下最柔软的东西,驾驭天下最刚硬的东西。告诉我们不可以做人做事要懂得变通不能硬来。
孩纸,这句话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这不出自《论语》,而是来自《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