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电影片”、“访问谈话式纪录片”、“新纪录片运动”的定义

2024-11-24 10:54:0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真实电影片: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法国出现的一个电影流派。由J.卢什和社会学家E.莫兰为首的一批纪录电影工作者组成。他们主张纪录片和艺术性纪录片用采访报道和观察的方式来对现实和人为诱发出的情势进行拍摄。它的出现与技术进步有关。真实电影主张的是生活流的纪录,他们仅把电影当做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工具,有时自己也做为被拍人物的积极同情者而出现在影片之内。真实电影做为独立的流派虽然仅存在几年时间,但是它的拍摄方法却对很多配迹腊国家产生了影响,而且也不仅仅限于纪录电影。
格里尔逊派:该学派认为纪录片应该富有创造性地对真实生活场景作出处理,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方式,在创作上对生活场景进行艺术加工,画面构图、镜头剪辑、音画配合等方面极其讲究,以致有时对于构图、蒙太奇和摄影的兴趣超过了对主题的兴趣。然而,这种技术加工有明确的限度,决不允许在形象内容上有所添加或窜改。该学派的积极意义在于否定了电影初期大量出现的简单复制日常生活事件的模式。
访问谈话式纪录片:采用长镜头拍摄,辅之以实况效果声,穿插在画面之间的访问谈话向观众州哪提供背景、发表议论,整个片子建构在访问上面。事件的见证人或参与者,直接站在摄像机前讲述自身的经历,时而做发人深省的揭露,时而做片言只语的佐证。弥补了直接电影那种含糊其辞、似是而非所造成的困惑,又避免了格里尔逊式的直接说教,呈现出一种主培滑观性和客观性彼此交融的状态和辩证的特质,使人感到作品公正、客观、可信。
新纪录片运动:中国新纪录片运动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下,形成一个密切相关艺术群体。其创作实践以吴文光的《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时间的《我毕业了》为标志。新纪录片在艺术表达上以一种近乎残酷的镜头语言,真实叙事,摒弃华美的外表与空旷的架构,却坦然回归纪录的本质。

回答2:

哈哈,你一定是我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