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高分题

2025-01-25 08:31:3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竹的景观效应分析

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竹之美体现于姿、色、声、韵诸方面。竹的外形集秀、美、胜、意于一体,竹子秆型挺拔秀丽,枝叶潇洒多姿,虚心有节,独具风韵,有声、影、意、形“四趣”。从竹秆形态、大小、颜色、竹枝形态、竹叶类型、竹笋出土和拔节生长等不同种组合及不同角度展现出竹子的洒脱、素雅、挺拔、刚强、古朴、奇特之美。竹子千姿百态,形态各一,秆型奇特有龟甲竹、佛肚竹、罗汉竹等;秆有方有圆,叶有长、短、宽、窄、针状、椭圆状等之分;有高有矮,高如毛竹、红竹、麻竹等,矮如地被有铺地竹、翠竹、菲白竹等;有散生有丛生,散生如毛竹、紫竹、罗汉竹等,丛生如孝顺竹、凤尾竹、慈竹等。竹的色彩美体现在笋色、杆色和叶色上,笋色多为黄、红;杆色最富于变化,有嫩绿、金黄、暗紫和斑纹等;叶色从墨绿、翠绿到黄绿等,在整体上会表现为竹林的色相变化,各种色彩具有不同的情感表现,给人以不同的联想。“竹风声若雨,山虫听似蝉”,竹子在风中、雨下、昆虫飞鸟活动时,均能发声,或萧瑟、或清远、或幽朗,这种天赖之声与人的思想感情有相似或相通之处,身处其境,能引起共鸣。竹在不同季节也能创造不同的景观——雪竹的高洁,雨竹的洒脱,雾竹的漂渺,风竹的摇曳、萧瑟清远,更有竹笋破土而出拔节向上生长的韧劲,唐代诗人李贺有诗赞“箨落长字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埃”。当人们闲情逸致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中时,观竹影,似画而高于画;听竹声,”风来叶萧骚,和之以急湍”,远异于松涛的音乐美;丰采神韵似村姑,婷婷玉立如君子;虚心劲节,由感于大自然的造化神工,一种无限舒畅和退想便会油然而生,在给人以美的享受中陶冶人们的情操。

竹不仅自身美感突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因其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霜雪等特点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契合,被人格化,象征着虚心谦和、高风亮节、坚贞不屈的操行以及柔韧、孝义精神,其内涵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禀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历史个性。历史上有不少诗人、学者写过许多关于竹的诗文,以竹之态、竹之景写竹之情,表达了文人志士坚贞、虚心、高达、旷远的高尚志趣和文化心理。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杜甫有“绿竹半含笑,新梢才出墙”诗句。宋代苏轼的《绿竹筠》中咏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清代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我国古代画家不仅画竹,还结合其他素材创立各种竹子画体。苏轼爱竹亦画竹,文曰:“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诗人称为“三益”,并创立了以竹、石为主题的画体,宋元若干画家好写松、竹、梅,称“岁寒三友”。世族文人将自身感情溶入竹子,将竹子作为“清高、气节、坚贞”的象征。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将竹之节和做人的气节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人人效仿的精神,“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能毁其节”是中华竹文化中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不畏强权,英勇向前。

2.竹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的作用

竹子以其繁多的品种、优美的姿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造景素材,在我国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中均曾广泛应用。

《拾遗记》中记载“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冈素竹”。大意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兴土木,建“上林苑“从山西云冈引竹子到咸阳,这是我国历史上用竹子造园最早的文字记载,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的兴起,在皇家园林和宫宦私家园林植物造景中采用了大量的竹子,无论是“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北魏御苑“华林苑”,还是“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的洛阳显贵私园,都有竹子的倩影。唐代王维辋川别业中以竹子命名的就有斤竹岭、竹里馆等,当时已形成“有地唯栽竹,无家不养鹅”的风气。南宋周密兴叹吴兴宅苑“园园有竹”。至唐宋竹子造园达到了全盛时期,明清时期宅院中竹子造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形成江南园林中的—大特色。许多园林以竹命名,仅扬州就有莜园、水竹居和听萧园等,以竹命名的景点就更多了,笼烟筛月之轩、花潭竹屿、竹楼小市等,现存的江南古典园林中也有不少竹子造景的范例,如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沧浪亭的“翠玲斑”、留园的“碧梧栖风”等。扬州的个园更是因园主人性爱竹,以竹文化为主题进行植物配置,春景用刚竹,夏景用水竹,秋景用四季竹,冬景用斑竹,幽篁满园,密莜成片,产生“竹枝石块两相宜,群卉群芳尽弃之,春夏秋时全不变,雪中风味更清奇”的意境。因竹境通于禅境,在寺观园林中也常以竹造景。 在佛典中“青青翠竹,总是法身”,作为佛教创始人的释迦牟尼和中国佛教中最熟悉的观音菩萨,特意选择幽静、清雅的竹园讲佛法,做道场,不能说是一种巧合,说明竹子作为一种“法身”,已深深融人了中国佛教。现在很多竹种的名称也还带有浓重的佛教色彩,如体态和蔼的是观音竹,竹节象弥勒佛肚的是佛肚竹,竹杆基部如十八罗汉的是罗汉竹,烟雾缭绕中诞生的是紫竹,僧人手中捏出的是方竹,以及贵州的焚净玉山竹,四川的金佛山方竹,湖南君山的圣音竹等等。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中普陀山上有“紫竹林”,九华山上有“闵园竹海”,蛾眉山万年寺内翠竹丛生;天台山国清寺门外修竹夹道,四川乌龙寺山道两旁竹林茂密,江苏兴福寺内竹径通幽。北京位于竹子分布的最北缘,但寺庙栽竹却极为普遍,仅《长安客话》和《帝京景物略》,就记载了近20处,其中以潭柘寺、碧云寺水泉院、卧佛寺和龙华寺为胜。如潭柘寺,“亦以山名寺,周围多修竹”,“冬夏常青,悦人心目,不减江南之趣”(明末《明一统名胜志》)。康熙和乾隆游寺所题赐榜和书联中均提及竹子,如“松竹清泉”、“暗水流花径,清风丽竹林”。又如碧云寺水泉院“前临荷沼,沼南修竹成林,疏疏潇碧,泉由竹间流出。岩下琢宝为屋,正对竹林”。《帝京景物略》中对卧佛寺竹景的描述更为生动:“观音石阁,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燕放难竹,至此林林亩亩,竹丈始枝,笋丈犹箨,竹粉生于节,笋梢出于林,根鞭出于篱,孙大于母”。

历代名园中以竹为题材的数不胜数,造园家使竹子的诗情画意与造园的意境相互渗透融合,创造了“竹里通幽”、“移竹当窗”、“粉墙竹影”、“竹坞寻幽”、“竹石小品”等园林佳景,给欣赏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在造园典籍《群芳谱》、《闲情偶寄》和《园冶》中,对竹子的审美价值与用竹造景都有精辟论述。

3.竹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运用

作为传承竹文化悠久历史的中国园林,一直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备受东西方人们的喜爱。中国竹文化深厚的意蕴对竹子造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竹子在中国园林中运用相当广泛,成为中国园林的特色之一。现代园林中应充分借鉴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一些艺术手法,并巧妙运用竹文化,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中国的园林中几乎没有不用竹子来造景的,可见竹子的魅力所在。竹能与自然景融为一体,在庭院布局、园林空间、建筑周围环境的处理上有显著的效果,易形成优雅惬意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竹在园林造景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以竹为主,创造竹林景观

以形态奇特、色彩鲜艳的竹种,以群植、片植的形式栽于重要位置,构成独立的竹景,或以自然的声音形成美丽的竹林景观。如用秆形、色泽互相匹配的树种,造成一种清净、幽雅的气氛,具有观赏憩息的功能。以广阔的庭院,创造竹径通幽的竹林景观,幽篁夹道、绿竹成荫、万竿参天、云雾缭绕,步入其间,会感到盛夏酷暑不见,畏月清风忽来,身置竹径,会产生一种深邃、雅静、优美的意境。竹林景观,因其浩瀚壮观、气势恢宏,故又称“竹海”。竹海可以是散生竹也可以是丛生竹,以散生竹居多。形成的景观于浩瀚壮观之中,也不乏秀丽清雅之美,散发出谈谈清香。如浙江莫干山竹海,漫山遍野皆是竹,劲竹挺拔,风摆凤尾,竹波万里,甚为壮观,陈毅元帅曾题诗曰“莫干好,遍地是修篁。夹道万芋成绿海,风来凤尾罗拜忙,小窗排队长”,置身其中,犹如与造物主同游,宠辱皆忘,心旷神怡。除“莫干山竹海“外,我国较为著名的赏竹胜地有 “蜀南竹海”、“闵园竹海”、“长宁竹海”及“宜兴竹海”等。

3.2 与建筑小品搭配,美化环境

在亭、堂、楼、阁、水榭附近,栽植数株翠绿修竹,不仅能起色彩和谐的作用,而且陪衬出建筑的秀丽,同时掩映在修竹丛中的“精舍”,亦可使人体会到白居易所说“映竹年年见,时闻下子声”的那种情境。在房屋和墙垣的角隅,配置紫竹、方竹等,形成层次丰富、造型活泼的清秀景色,同时也对建筑构图中的某些缺陷引起阻挡、隐蔽作用,使环境变的更为优雅。亭榭之旁,以竹衬托,配石笋三两,紫竹数杆,生机盎然,亦富情趣。利用竹影似画却高于画,择以粉墙为背景配合山石,结合诗词、画题,构画出意境深远的精品;也可将清秀的竹子数杆置于漏窗前做漏景的屏障。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使之“日出有清阴,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涤有清韵,霜凝有清光,雪染有清趣”。在园墙、园门、廊榭、墙角用这种拟画法配置是对我国古典园林的传统手法的继承。

3.3 与山石及其他植物配置

假山、景石是特殊风趣的庭园小品,若配植适当竹子,能增添山体的层林叠翠,呈现自然之势,山林之美。竹类植物与其他植物材料的组合,不仅能创造优美的景致,更能将无限的诗情画意带入园林,并形成中国园林特有的情境与意境。竹景观除了少量彩叶种类如菲黄竹、菲白竹以及一些具有色斑和条纹的竹竿外,主要以翠绿的叶色为基调,如此可以形成清幽、雅致的环境,但在特定的空间也可以点缀其他观花及彩叶植物,如竹丛间植以春花、秋实及红叶等植物,与竹相映,艳丽悦目,颇有特色。如竹与桃混栽,形成“竹外桃花三两技,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春竹与桃花不仅带来浓郁的春意,而且具有美丽的色彩效果。或用数条茁壮的石笋若隐若现在几竿修竹丛中,再植以几株四季青绿的桂花象征春意永存。另外,以竹为背景,兰花、寒菊为地被植物衬托,几株梅花点缀其间,构置景观,既突出了“四君子”的主题,又给萧瑟的冬季带来清丽。亦可把严冬时节傲霜斗雪、屹然挺立的松、竹、梅混栽,称之为“岁寒三友”图。

3.4 园以竹胜、景以竹异的专类竹园

专类竹园主要收集各种竹类植物作为专题布置,在色泽、品种、杆形上加以选择相配,创造一种雅静、清幽的气氛,同时兼有观赏、科普教育的作用,主要以竹类公园为主。

竹类公园是供游人观赏的以竹景、竹种取胜的专类竹园。它主要运用现代园林造景手法科学组织观赏竹种的形式美要素,结合必要的人文景观,创造出深远的园林意境,全面展示竹子外在的秀美风姿和内在品质,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为城市居民提供赏心悦目的休闲娱乐空间。当代的成都望江公园、浙江安吉公园、北京紫竹院这类园以竹胜、景以竹异的专类竹园,更多的展现出竹荫、竹声、竹韵、竹影、竹趣等的奕采,更以多品种的竹类取胜。四川成都望江楼公园全园面积近12 hm2,有140余种竹子广植其中,主要有慈竹、刚竹、毛竹、凤尾竹、观音竹等,园内一片片、一丛丛各种翠竹相互交替配置,形成了夹景萧萧、幽篁如海的园景特色。浙江安吉竹种园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散生竹和混生竹品种较为齐全的综合性竹种园,总面积为40 hm2,有竹类品种300多个,被人们赞誉为竹子大观园,有方竹、紫竹、花竹、佛肚竹、金竹、龟甲竹等珍贵竹种,是集教学、科研、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竹类公园。北京紫竹院公园也是以竹景著称的竹类公园,园中种植各种耐寒竹类100余种,辟有竹景点20余处,号称“华北第一竹园”。

3.5 浓缩大自然的竹盆景景观

竹盆景是把大自然的竹景美景浓缩于盆中的园林艺术。宋元时期就开始有竹盆裁,明代竹盆景已广泛流传,屠隆《考盘余录》中谈到松竹梅“三友”盆景是“盆景之高品也”,清代竹子盆景在意境刻划和造形艺术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竹制盆景已经成为盆景艺术家们对审美艺术的艰苦探索和刻意追求。现代竹子盆景主要分“全竹盆景”和“竹石盆景”两大类,一般来说外形奇特,体形较小的竹种是较为理想的盆景材料,如娟秀文雅的观音竹,清瘦质朴的苦竹,骨劲节奇的罗汉竹,体如敷粉的单竹,秆形独特的方竹和形似龟背的龟甲竹等。它们既可单种栽植“成林”,也可与其它材料配置成景,若与怪石相配,竹之潇洒出尘与石之刚强嶙峋形成刚柔相济的竹石盆景;若与松竹梅同栽.松之挺拔苍翠、梅之冰肌玉骨和竹之虚心有节,形成奋发向上的“岁寒三友”图。我国著名的盆景大师周瘦鹃的《竹趣图》、《竹林七贤》、《枯木石竹图》完美地体现了竹子的情趣和风格,成为竹子盆景的精品。扬州的《东坡遗风》、《翠野图》、《潇湘流水》、《竹林隐逸》、成都的《竹林深处有人家》等等作品都是竹子盆景的优秀代表。

4. 小结

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景而显。以竹造园,不管是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不管是以竹造景、借景、障景,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风格多种多样。我国有着丰富的竹类资源,又有着深厚的竹文化底蕴,只要因地制宜合理地加以运用,把竹文化内涵巧妙地用于现代园林中,就可创造出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竹子除了配置园林景点,深化园林意境之外,还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竹子的功能将得到新的评估,“一枝一叶总关情”竹子与人类的关系将更为紧密而深远。

回答2: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并列其中,可见竹子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其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它四季常青,姿态优美,独具韵味,情趣盎然。当人们有闲情逸致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时,一种无限舒适和遐意便会油然而生,难怪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因此,公园里,村寨旁,一丛丛一片片的翠竹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能陶冶和升华人的高尚情操。
竹子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它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玄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反财富奉献给人民。
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总结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被列入人格道德美的范畴,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的确,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所在。
在精神文化方面,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独特,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对中国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竹是中国文学的重要题材,从《诗经》时代开始,历代皆有咏竹赋竹的诗文佳作,创作了难以计数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竹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独树一帜,异彩缤纷。
青青翠竹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面对竹子有感而发,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竹子神话、诗歌、书画,形成了中国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大量竹诗,直接提及的有5首,出现7次;间接提及的有几十首之多。如《诗·卫风淇奥》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历史上对《诗经》中上述有关竹的记载有不同看法,但事实上指竹子是确凿无疑的。《诗经》编成于春秋时期,此后各朝代各种典籍中都有竹诗画记载。
在叙竹诗画时,我们不可不提到几个动人的爱竹故事。据《太平御览》记载,晋代大书法家王徽之(子猷)(王羲之子)曾“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他平生爱竹,可算竹子的好知音。宋代苏东坡对竹子的评价也很高,他在一首《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清代杰出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特别喜爱和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也数以百计,丰富多彩,独领风骚。他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挺,任尔东南西北风”,高度赞扬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在中国革命史中,先辈们以竹题诗作画也颇多,其中以方志敏烈士最为典型,他自撰对联挂于卧室以自勉:“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甚至自己的儿女也以松、竹、梅、兰命名,足见竹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他在革命的艰难关头写下了气贯长虹的史诗:“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升,依旧与天齐。”
中国是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全世界有1200多种竹子,其中有500多种就分布在我们国家,而且我们国家竹子的栽培面积和竹子的种类,以及竹子的蓄积量,在世界上都是排在第一的。福建省的竹子面积应该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大概有七十多万公顷,而云南竹子种类是最丰富的。刚才我们说,我们国家有500多种,其中有200多种就分布在云南,而且云南的竹子多姿多彩,各式各样的珍稀品种都在云南有分布。

回答3:

中国竹文化,无竹令人俗。

1、筷、箸:吃饭的主要工具,源自竹子。

2、篮、箱、筐、笼、篾、箩、簸箕、篱笆等生活日用品:呵呵~~

3、笔:写作的主要工具。

4、筒:放笔之处。

5、简:纸张发明之前主要的书写用品。

6、篇:因为汉朝以前文字都是写在竹简上的,所以称为篇章。

7、籍:书籍。和篇的来源类同。

8、符:可想而知,最早的象形文字都是刻画在竹上的。

9、箭簇:杀人工具也少不了竹子。

10、箬、笠:独钓寒江的渔翁戴的帽子。

11、筝、笙、笛、箫、管:音乐演奏少不了竹。

12、笞:惩罚人的刑具。

13、篙、竿:撑船不可缺。

14、簪:女人的饰物……

15、筑:建房有竹。

16、笨:……

17、策:文体的一种,由于也是写在竹简上,故而以竹为部首。

18、筏:小船好掉头啊~

19、笺:竹可制纸。

20、算:以竹筹算术……

21、答:结果为答。

22、筵:宴会也少不了竹。

23、签:求卦卜筮必用也。

24、等:庙上竹林待何人?

25、竺:姓。

回答4:

我国竹源丰富,且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仅楠竹种植面积就达400多万hm2。随着活竹取汁技术的应用,开发竹汁保健食品的潜力很大,现将我国利用竹汁为原料开发出的一些产品介绍如下。

竹子坚实而富有弹性、韧性,劈裂性能好,很适宜劈篾编织。不同的竹种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如毛竹、桂竹、淡竹、黄古竹、水竹、慈竹、单竹、青皮生等,竹节平而疏,纤维坚韧,是优质劈篾用竹种。竹子经锯切、卷节、剖竹、开间、劈篾、刮篾、劈丝、抽丝及浑丝等多道工序能制成各种竹丝篾片。竹编就是竹丝篾片的挑压交织,一般称被挑压的篾为“经”,而编入的篾称为“纬”,由经与纬的挑压可编织出千变万化的图案,制作出千姿百态的竹制工艺品。
中国的竹编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掌握了编织技术。浙江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200件竹编器物,就足以佐证当时已有比较娴熟的编织技能。战国时期湖北楚墓出土的一把竹编扇子,扇面用细篾片编织成矩形图案,已相当精细。东晋时期浙江嵊县竹编就有“篾短秋翼蝉”的记载。明、清时斯,竹编品种渐趋繁多,做工更为精致。竹编在民间已十分普遍。始创于元未明初的湖南益阳水竹凉席,盛行于明代的安徽舒城舒席已经成了当时的特产。清代同治年间,四川成都地区将竹编和瓷器、漆器相结合,创出了瓷胎竹编新工艺。艺人们用细如发丝的竹篾,在酒具、烟具、茶具、花瓶等器具上进行编织,典雅别致,成为四川竹编的一大特色。目前除成都外,渠县、自贡等地也有新的发展。浙江的东阳竹编在清代之前就选为贡品。民国初年,东阳艺人马富进编织的“魁星像”,在1929年西湖博览会上受到高度评价。清未民初,竹编工艺品还远销欧美国家。建国以来,嵊县(现为嵊州市)竹编发展更为迅猛,在动物造型及竹材的新工艺上均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中国历代的竹编艺人们通过对竹丝篾片的挑、压、弹、插、绕、穿、贴等技法,创造出数以百计的竹编技法毫图案,常见的有十字编、人字编、圆面编、装饰编及弹插编织等。竹编艺品的色彩也比较丰富,有的表现淡雅清新、有的表现富丽庄重,一般以体现竹材本身的质地为非作歹乘。竹编工艺目前有器具类、欣赏类及屏风、壁挂等三大类别。

回答5:

筷——吃饭需要
笔——写字需要
笼——生产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