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考古时文物保存的问题

2025-01-02 10:20:3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以有机质文物如丝绸举例:

在地下时

地下埋藏环境主要包括:地下水和水中的有害离子,土壤中的盐碱类及有害离子,昆虫、霉腐微生物等
他们本身就对文物有破坏作用,但是由于埋藏时间很长,地下的腐蚀达到化学平衡,就会呈现出一个稳定态。这时的文物是稳定的,并且由于地下环境的稳定性,它的保存是比较完好的。

在出土时

1.温湿度的剧烈变化

温湿度的作用,在于促进各种文物破坏反应的进行,是文物遭受损害的根本因素。在室外环境下,温湿度变化更剧烈,对织物的破坏更大

2坑壁坍塌

在北方地区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带的遗址或墓葬发掘中,常常会发生土坑壁的起壳、脱落甚至塌陷,泥土及周围其它文物造成纺织文物堆压负重,形成叠压粘连,也会造成破坏

3 降尘及风沙的作用

4 动物昆虫的破坏

发掘现场周围是农田或考古发掘后遗址中的腐殖物所形成的独特的营养生态条件,会诱集大量的农田害虫进入遗址或墓葬,威胁并破坏出土文物

5 微生物或低等植物的大量滋生

6 地下水

发掘暴露造成的地下水分散失、裂隙及粉化等表面风化因素的加重、光线或紫外线的辐射等都直接或间接的起到破坏作用。

以上是文物出土瞬间所经受的过程,这样的变化往往超过了其本身的承受能力,所以就会出现酥粉,破碎,甚至化成灰的后果

一般有文物赋存的墓葬里都是缺氧密闭的,但是绝对不是真空,里面存在大量的惰性气体,这样的环境中才减缓了文物的进一步腐蚀。

墓室里肯定是有病毒的,因为病毒无处不在,而且比小强还强,主要是繁殖很快。但是在地下的环境中,大部分病毒的生长都是受抑制的,发掘之后由于环境重新变的有利,它会出现一个短暂的爆发生长,之后会很快被周围环境理其他病毒,细菌等“吃掉”然后又回到生态平衡。

古代的病毒再厉害也没有现代的厉害,我们现在光流感就几十种!古代也就是猪瘟鸡瘟鼠疫之类的,现在都已经被医学界“拿下”了。所以你不要担心挖个古墓全世界人就生化危机了,那是电影里的。

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要问的不?
终于有个人问问题比较靠谱,不是不经大脑就拿出来瞎问问的了!!回答你的问题我还是很享受的,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