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六中2009年初一上地理复习题纲

我要地理!地理!不要冒牌!
2024-12-26 05:39:3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地理中考复习资料(之一)
世界地理部分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最大周长(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视点越高,看到的地面范围越大。(站得高望得远)。
3.每当月食发生时,月面上呈现的地球阴影的边缘为圆弧状。
4.根据人造卫星测量,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5.麦哲伦环球航行
●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项目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运动
状态 绕地轴不停旋转 斜着身子绕着太阳不停旋转
周期 1天 1年
产生的现象 1.昼夜更替
2.时间的地区差异
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四季变化
3.五个热量带
(二)地图
●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要读懂地图,一定要学会辨别地图上的方向,有经纬网要根据经纬网辨别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有指向标就根据指向标来辨别方向,一般情况指向标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计算两地距离,可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海拔是指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线,就是等高线。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山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不一(课本37页,读图判断):等高线向高凸的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凸的是山脊(高和低根据等高线上的海拔判断);缓坡的地方等高线稀疏,陡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陡崖坡最陡,多条等高线密成一条线;两个山顶之间的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线闭合,中心数值高,四周数值低的是山顶;等高线闭合,中心数值低,四周数值高的是盆地。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主要的地形类型:
五种主要主要的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分成设色地形图是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500M,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电子地图是指利用计算机存储与处理的地图。现在最先进、最方便的要数电子地图。利用它可以进行更全面的查询,车载导航电子地图可以使你在开车时不会迷失方向,会发声的电子地图可以指引盲人行走。遥感图被广泛用于天气预报、洪水及火灾的监测等方面。
2、地球仪
地球仪:南极、北极、地轴。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
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
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
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歌谣:本初子午线/0°经线在中间,东经西经在两边。东经向右渐增大,西经向左渐增大。最大度数180度,与0°经线共成圆。赤道最长在中间,南纬北纬在两边。向北增大是北纬内,向南增大是南纬。赤道起点为0°,南北极为90°。
纬线 经线
形状特征 圆(除极点外) 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的分布 由赤道向两极变短,极点为零 等长
标度的范围 0°—90° 0°—180°
度数的变化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渐大 以0°经线向东西方向渐大
相同度数的区分 北纬(N)、
南纬(S) 东经(E)、
西经(W)
零度线的确定 赤道 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
半球的界线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20°W、160°E为划分东西半球
(三)气候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概念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天气 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风雨、冷热、阴晴等大气状况 两者都是指一个地方的大气状况 短时间的,多变的
气候 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长时间的,一般变化不大,稳定的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世界三大大气污染:温室效应(二氧化碳)、臭氧层的破坏(氟利昂)、酸雨(二氧化硫)。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60页图4.7)
气象台站观测和记录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一个地方的气温通常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表示。
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月平均气温是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年平均气温是一年中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一般地,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低;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是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等温线分布图的阅读:
1)等温线是地图上气温值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根据图上的注记确定各条等温线的数值。
3)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4)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61页图4.10)
降水的测定:
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量多用雨量器和量杯测量,单位是毫米。
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
人们根据世界各地的气象记录,把降水量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叫做等降水量线。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称等降水量线图。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①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②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④温带地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⑤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温度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C表示,读作摄氏度。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常见天气符号:
晴 多云 阴 雷阵雨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小雪 中雪 大雪 雾
霜冻 冰雹

台风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气温的时间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阅读:
①纵坐标表示温度,单位是℃,横坐标表示时间,单位为月。②图中各点为一年中不同月份的平均气温③气温变化曲线图的功能:估计一年中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计算气温的年较差;判断气温季节变化大小,气温曲线弯曲程度的大小,反映了气温年变化的大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
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异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该地的全年降水总量,二是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全年多雨(赤道附近)、②全年少雨(内陆及两极)、③夏季多雨(30°—40°大陆东岸)、④冬季多雨(30°—40°大陆西岸)、⑤常年湿润(40°—60°大陆西岸)。
会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例子:七年级上册课本63页图4.13
3. 主要气候类型
●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世界气候类型的及特征:(七年级上册62页)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为干、湿两季,降水总量较少。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雨旱两季更为明显,降水总量较多。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热多雨,冬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各月降水均匀。
寒带气候:终年严寒干燥。
●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因此,不同纬度的气温和降水产生差异。一般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降水情况是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
海陆位置:由于陆地吸热快,放热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近海地带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多;远离海洋的陆地,降水少。近海而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
地形因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因此,在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
● 举例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气候与人们的生产息息相关。生活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人们,在衣、食、住、行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明显,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农作物的种类和耕作制度。

回答2: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千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1.1 亚洲及欧洲
“亚细亚”和“欧罗巴”: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 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大特征:1.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差异: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 高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对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小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形分布 中部高,四周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内流区面积广大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1.2 非洲

国家最多的大洲:“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国家。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约占全洲面积的。
炎热的气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非洲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气候特点:气温高;干旱地区广;气候类型成南北对称分布。
丰饶的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
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亟待发展的经济:

1.3 美洲: “新大陆”: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移民与经济:

第二章 了解地区

2.1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大小岛屿的总称。马来群岛的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河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日本被称为“地震国”
地区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 由北向南
马来群岛 地势崎岖 短小湍急。
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榄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2.2 南亚

南亚次大陆: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的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千米。
三大地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一年分三季:三季分为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宗教与社会:佛教;印度教;巴基斯坦伊斯兰教。
人口与经济: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

2.3 西亚
五海三洲之地: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亚洲;非洲;欧洲。
这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国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国家: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世界石油宝库:占世界总产量的25%。通过波斯湾运出。石油输出路线:

2.4 欧洲西部

位置与范围: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包括30多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雄厚的经济实力: 繁荣的旅游业:

2.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冰雪世界: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原、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在北极圈内,长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万。当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极地科学考察:中国的长城站(6213′S;5858′W)中国的中山站(6925′S;7610′E)

第三章 走进国家

3.1 日本(Japan):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首都东京。通用语言:日语。 多山的地形: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国土的3/4为山地丘陵。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著名的活火山,海拔3776名,为日本最高峰。
湿润的气候:日本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东西融合的文化:在古代,日本文化受我国影响。在近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日本人的衣服:和服;日本人最喜爱的传统食品:寿司
发达的经济:二战后,日本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居世界前列。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加工制作业、高科技产业、国际贸易、金融业和信息产业都位居世界先进行列。主要工作部门有电子、家用电器、汽车、造船、钢铁、化学、纺织、精密机械等。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但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渔业生产大国。日本的交通运输也相当发达。主要城市:东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人口达1200多万。

3.3 俄罗斯(Russia):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幅员辽阔,令图170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平原广大: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大河和山脉呈伟大的地形区的重要界线。俄罗斯领土中,有70%是旷阔的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丰富的资源:西伯利亚的贝加尔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俄罗斯的石油开采量居世界第三位。黄金产量居世界第2位。改革中的经济:俄罗斯是重要的工业大国,能源、钢铁、机械、化学、航空航天等部门地位突出。俄罗斯主要的农产品有谷物、马铃薯、亚麻和乳肉制品。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俄罗斯在1991年由苏联解体为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西伯利亚的开发:

3.5 美国(United States):美国的领土:组成:阿拉斯加州、“本土”、夏威夷州。国旗:星条旗。 高度发达地经济: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他的工业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美国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发展工业具有许多优势。美国是世界上的工业大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既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人口与城市:人口在2000年为2.82亿;人种绝大多数为欧洲迁移的白种人,也有美国原来的少部分黑人。美国人口分布不均。美国人口稠密地区是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而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 美国首都华盛顿,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纽约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洛杉矶是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圣弗朗西斯科由名旧金山、三藩市,是美国太平洋沿岸的金融、贸易、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著名的天然良港。

3.6 巴西(Brazil):亚马逊(孙)平原与亚马孙(逊)河: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国家,国土面积854.7万平方千米。巴西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亚马逊平原部分约占全境的1/3,其余部分基本上属巴西高原。这里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林中幽暗湿润,人烟稀少,通行苦难。亚马逊河支流众多、水流平缓,航运便利。河口为喇叭形海湾,宽达300多千米,洪水季节一片汪洋,号称“河海”。 发展迅速的经济: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巴西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比较高。巴西农业机械化程序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的铁矿储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铁矿。巴西水力资源丰富,水电在国内供电量中的比重逐渐提高。
人口与城市: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总人口达1.70亿人。巴西的最大城市圣保罗城市。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亚。

3.7 澳大利亚(Australia):拥有一个大陆: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西北面与亚洲相邻,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等周围岛屿,面积约774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澳大利亚首都是堪培拉。通用语言是英语。
低平的地形: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近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西部是宽广平坦的高原;中部平原区面积约占大陆总面积的25%;东部山地北起的约克角半岛。 古老的动物:
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和适宜发展农牧业。由“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美誉。
我冲不冒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