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地球可以自转,人类却不能研制出永动机?

2025-02-02 14:56:2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地球的自转了将近46亿年,但是地球的自转和“永动”毫无关系,这一切都来源于引力,引力为地球提供了初始的动能,集合全地球能量现代人类能够接近“永动”,但能量过于庞大,现代人类无法掌控。

纠结于永动机就是个伪命题,永动机的概念是一种假想的机械,这种机械不需要外部能量的持续输入,却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这已经违背了物质、能量存在的本质,物质方面来看,物质之间有各种能量作用,只要永动机是物质构成,在运动之时免不了有能量的损失,而能量需要依存于物质,没有物质就会不断地消散,能量守恒,能量不能凭空出现。

所以永动机的概念就只能骗那些中学没毕业的人,如果理论上可以实现,顶尖的科学家会前赴后继地投入到永动机的制造中去,可是现实并没有,就是因为这玩意儿理论上不可能。

地球自诞生到现在已经46亿年了,依然在绕太阳运转,依然以比较高的速率自转,接近24小时一个自转周期,接近365天为一个绕日公转周期,似乎能量是源源不断地,可是类比人造卫星,只要超过第一宇宙速度就能在地球轨道上靠惯性无动力运行,地球如今稳定地绕日运行也是最初获得充足的初始动能,类比人造卫星,达到第一宇宙速度之后若持续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人造卫星会脱离地球轨道进入太阳轨道,成为人在行星。

地球也是一样,如果后续有持续的能量输入,地球肯可能会逃离太阳系,成为太阳一样绕银河系中心运转的天体。

可是地球并没有,就是因为在获得最初的动能之后,地球缺乏持续的推动力。在过去的将近46亿年的时间内,地球的自转速率已经减缓了很多,根据赤道附近的地质特征,恐龙时代时地球自转一周大约18小时,如今是24小时,起码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角动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明的地球自诞生后原始能量在不断地损失。之所以在数十亿年中自转周期才有十几个小时的变化,原因在于地球本身的质量很大,初始动能需要乘以运行速率,所以地球的初始动能十分庞大,以至于46亿年依然没有耗尽。

地球这么庞大的初始动能,是太阳系形成期间无数次撞击引起的,而撞击的原因是引力的存在。引力会使得星际气体、尘埃不断地聚集,起初只是形成气体团、太阳系原始的小规模星团,可在太阳形成之后(太阳年龄50亿岁)太阳因为其庞大的引力拉拢太阳系所在的星云物质,使星云物质绕太阳黄道面那样一个轨道范围内运动,地球有幸地在太阳轨道上形成,是无数太阳系原始的“星子”撞击的结果。

而且地球历史上还发生过火星撞地球那样大规模的宇宙事件,每一次撞击都是由引力引起,而每一次撞击都给改变着地球的动能,经过几亿年的时间地球最终形成,彼时地球是一颗自转相当迅速的天体。

如今的地球自转角动量角动能已经降低了很多,也就是说地球的运行状态远远称不上所谓的“永动”,只是相对于人类的寿命而言,地球动能的衰减似乎是永远的,毕竟人类寿命以年为单位,而地球年龄以亿年为单位。如果能掌握行星级别的能量,人类的确有可能在很长时间中的“永动”,不用担心能源问题,可惜人类目前的文明等级不足以掌握这么庞大的能量规模。

回答2:

因为太空中没有摩擦力,而永动机违背了物理学规律,所以地球可以自转,人类却不能研制出永动机。

回答3:

因为地球也不是永动机,地球自转是靠的自身能量与磁场的作用,如果地球的磁场消耗光了,地球也就不能自转了。

回答4:

地球自转是因为受到了自身和其他天体的影响,它本身就不是永动机。永动机是永远不存在的,人类自然无法制造永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