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芙蓉镇》古华
《芙蓉镇》是古华1981年创作的小说,作者把自己二十几年来所熟悉的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浓缩进该书里,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力求写出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小说曾获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1986年,《芙蓉镇》被谢晋改编成电影。
经典摘录:
1、那是什么样的年月?一切真善美和假恶丑、是与非、红与黑全都颠颠倒倒光怪陆离的年月,牛肝猪肺、狼心狗肚一锅煎炒、蒸熬的年月。正义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派性应运而生、风火狂阔。
2、芙蓉镇上许多熟知他们案情的人,都偷偷躲在黑角落流泪,包括黎满庚和他女人“五爪辣”都流了泪。他们是立场不稳,爱憎不明,敌我不分。他们不懂得在和平时期,对秦书田这些手无寸铁的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残忍。
3、老天爷,生活在他的感情深处,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他感觉到了生命的伟大,做了一个母亲真了不起。她们孕育着新的生命,生产新的人。有了人,这世界才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痛苦。这世界为什么要有痛苦?而且还有仇恨?
4、活下去,像狗一样的活下去!
二、《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
这部小说仍然保持着刘震云奔放的想象力和不羁的风格,用不同时代的两段故事和具有血缘关系的不同时代的普通人的命运,讲述了人生的“出走”和“回归”的大主题,由此试图追问横在东西古今之问的现代中国的“大历史”。
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生动地刻画出中国人的生存境遇。与外国人身上背负的十字架不同,中国人身上背负的十字架不是宗教而是语言。
这部稍嫌琐碎的小说,用不断出场的人物来说明,在中国,语言是一个人气脉里最厚重的东西。语言这个东西的顺畅流淌很玄妙,不能靠血缘,不能靠爱情,不能靠道德,不能靠等级划分,甚至连机缘也靠不上。
所以,祖祖辈辈的中国人就这样一代又一代被语言削薄了身子,变成一个孤独的手掌,尽其一生都在寻找能够覆盖自己手掌上孤独纹路的另一只手掌。
《一句顶一万句》试图从以杨百顺为首的小人物的命运变迁中去寻找破解孤独的钥匙,而一个又一个不断出场的人物故事只是把这个寻找钥匙的机会围成了一个圆圈,真正的钥匙在圆圈中间。
经典摘录:
1、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2、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3、我活了七十岁,明白一个道理,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没法挑……我还看穿一件事,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
4、人要一赌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5、孩子,头一回我不以主的名义,以你大爷的名义给你说,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
6、顺着你说的人,心里就是憋着坏。
7、世上的事情都经不起推敲,一推敲,每一件都藏着委屈。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你让别着心了。
三、《天行者》刘醒龙
在长篇小说《天行者》中"作家大胆闯进描写对象‘自我'内心世界中去,准确又合乎逻辑地揣摩人物在特定情势下的所想、所说、所做,同时保持他清明的理智和独特的创作个性对生活、对人有自己的敏锐观察和见解"对他笔下的每个人物还做出了恰如其分的美学评价。
《天行者》零距离的描绘了中国乡村教育的现状,总体上来说是’民办教师的纪念碑,乡村学校的艰辛史。
本书收录前后有关联的三个故事,第一个为作者早年创作,后两个为后增补,显然前后精彩程度差别很大,以第一个故事为最优,也最沉重。作者文笔诙谐幽默,轻松自然,但不妨碍表现时不时出现的人物严肃的内心情感和贯彻始终的沉重主题,很多描写和桥段设计让人过目难忘。
经典摘录:
1、这是久经沙场的英雄,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但凡功败垂成,莫不是感天动地的悲剧。
2、姹紫嫣红,独钟一缕,至沧桑不改。天理人伦,琴瑟和鸣,伴日月轮回。
3、如果将来你有机会去城里,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有了钱就急忙去买宝马车的男人。更不要相信那些将宝马车停在身边与你搭讪的男人。
4、“冬天再冷也还等得来春天,若是心里冷了下来,一生也温暖不了。李子,其实我好羡慕你。就像吃甘蔗,我是从最甜的蔸子往不甜的杪子吃,你是从不甜的杪子往蔸子上吃。我是会越吃越苦,相反,你越吃越甜。”
四、《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
迟子建怀着素有的真挚澄澈的心,进入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世界,以温情的抒情方式诗意地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
这部“家族式”的作品可以看作是作者与鄂温克族人的坦诚对话,在对话中她表达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等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彰扬。迟子建的文风沉静婉约,语言精妙。小说具有诗史般的品格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是一部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关于鄂温克民族的温情史志,一个女人对于原始部落的最真切的留恋。难以置信的是迟子建写作时一气呵成和全篇小说气贯长虹般的美丽。
抛却她的种种警世价值而言,迟子建可以算作把男女之情写得最干净最曼妙的一位作家,一个严肃的写作者。那团燃烧在部落之间的火终于还是因为伐木工人、乡村干部、社会主义的侵入而苍老了、黯淡了、熄灭了。
而围绕那团圣火展开的传奇故事却永远流淌在笔端。可以想象身在漠河老家的迟子建在三个月如此短暂的写作时间里,是如何贪恋于那些久远而动人的故事,贪恋于自己前世的记忆。
经典摘录:
1、在那段岁月,我相信照耀温度翁河的是两轮月亮,一轮在天上,由神托举着;一轮在岩石上,由我的梦托举着。
2、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的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听不到那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
3、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故事总要有结束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尾声的。
4、我发现春光是一种药,最能给人疗伤。
5、你去追跑了的东西,就跟用手抓月光一样的,你以为用手抓住了,可仔细一看,手里是空的。
6、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地被晒得弯了腰了。
7、月亮周围没有一丝云,明净极了,让人担心没遮没拦的它会突然掉到地上。
五、《抉择》张平
《抉择》直面现实,关注时代,以敢为人民代言的巨大勇气和张扬理想的胆识,深刻地揭示了当前社会复杂而尖锐的矛盾,突出地塑造了在艰难抉择中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市长李高成的崇高形象,也比较充分地展现了广大群众和党的优秀干部与腐败势力坚决斗争的正面力量,给读者以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信心。
小说注意调动操作心弦的情节和细节等艺术手段,在冲突的浪尖去刻划人物,描写生动爽利,语言流畅激越。整部作品正气凛然,具有强烈冲击读者心灵的思想和艺术力量,其启示意义,尤其发人深省。
《抉择》一书,不只记述了改革中各个阶层的人物表现,也是作家着笔的视点与典型化人物的抉择。而作家在写作的时侯,作品中又常反映着作家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同时,也折射出作家的道德观、价值观。掩卷沉思,小说命题《抉择》,不仅是作家的构思与谋篇,又暗喻着一个沉重又严肃的话题。
经典摘录:
1、它会让你感到很神秘,而神秘就是一种权威、一种象征、一种深不可测的玄机和力量。
2、驴粪蛋外面光,走到里面,立刻就发现它里面其实要多差有多差,要多脏有多肌!
3、能力不够,却很有“魄力”,这样的领导是很值得让人深思的,有时候也是非常可怕的。
我个人比较推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
这本书表达主旨很明确,就是让你知道该如何活?怎么活着?阅读这本小说,你可以发现很朴素的一个道理,要充实的生活下去,唯一的方式便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属于的生活方式。
我觉得《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和稻盛和夫的《活法》都可以让人明白一些人生道理,都值得一看。
建议大家看看路的著作《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该书于1991年3月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虽然是陕西文学的代表作,通过时代的变迁反映社会现实,但是每个人或多或少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激烈着好多人努力勤奋的去生活。
《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白鹿原》、《蛙》几乎是路人皆知的作品。这四篇作品阅读性很强,就是你读了开头,后面很容易代入进去。《平凡的世界》相当励志,我觉得在农村生活过的人看了会更有感触。《穆斯林的葬礼》有人会说三观不正,我觉得可能是在外国待久了,小姨子才会觉得爱上姐夫没什么(外国更开放些吧),影响比较深刻的是他们的婚礼,把穆斯林文化讲的比较好(貌似感觉也就婚礼和葬礼有穆斯林的感觉)。《白鹿原》略色情,可惜的是写到建国就戛然而止。《蛙》是讲计划生育和一代知识分子的迷失。这几部作品个人感觉还不错。
我看过的茅盾文学奖作品有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刘心武的《钟鼓楼》、路遥《平凡的世界》、霍达《穆斯林的葬礼》、陈忠实《白鹿原》、阿来《尘埃落定》、王安忆《长恨歌》、熊召政《张居正》、贾平凹《秦腔》、莫言《蛙》、毕飞宇《推拿》、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等10多部,每届都有!印象最深的有《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白鹿原》和《尘埃落定》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