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教师,就是那种“数理化通吃、语文艺术天文地理全扛”,什么都会点、什么课都教的老师。在国人印象中,在偏僻乡村当老师才这么干,因为那里师资实在匮乏,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一个老师,只好“被全科”,英国小学目前基本都采用“全科教师制”。
包班上课,避免“割裂的评价”
在英国,由一位全科教师“包班上课”已是多年的传统。“如果只教一门课,那么老师只会关注孩子在这门课上的表现,这会导致‘割裂的评价’。比如说,一名学生在数学课上表现很差,那可能是因为他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点欠缺,但这不代表他其他方面有问题——如果没有全科老师综合观察,他可能会被认定为‘差学生’。”
全科教师的职责正是凭借“全科背景”捕捉孩子的潜能。这种潜能,往往不由学科界限来粗疏划定,一名细心的全科老师会发现“爱做火箭的学生”、“擅长拼写单词的学生”……
发现了孩子的潜能,学校会有意培养。利物浦德拉萨尔天主教学校校长帕特里克·弗格森介绍说,在英国有个很好的传统,当全科教师发现了某个学生的潜能,不论是体育、科学还是艺术,而本校无法提供额外培养,就到校外邀请专业人士免费辅导。“对社会机构而言,这也是发掘人才的好机会。”如今的“足球天才”鲁尼,当年就就读于这所学校,学校为他请来职业球队教练定期作“课外辅导”。
不够专业,全科教师有“短板”
“由综合到专业”的教育路径:“幼儿园、小学阶段为综合教育,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导向;初中、高中,划分不同学科,让学生有所侧重地学习;大学则在学科里细分出专业。这样的教育路径,与孩子‘由广到深’的兴趣发展特点相合。”
不过中英双方老师的一致观点是:全科教师仅在小学适用。而且,“全科有‘跨学科’的意思,这是当下很重要的教学改进思路;但全科教师会有‘不够专业’的短板,需要在专业与综合之间寻求平衡。”“中国学生的数理化基础明显优于欧美国家的同龄人,这可能正是从小由专业教师带教的功劳。”
由此看来,专业教师和全科教师,不能简单化地厚此薄彼,而应取长补短。“上海在培养全科教师方面已有探索,比如伴随着二期课改,在中小学设立了科学教师,同时编写科学课程——这门课糅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科学教师可以看作是理科领域的‘全科教师’。”
“三师会堂”,上海眼下的尴尬
但棘手的问题是,科学课开出来了,合格的科学教师难觅。
有个科学教师带孩子们做课堂实验,他拿来一盆水、一些橡皮泥,问:怎么改变物体的形状,以改变物体的浮力?乍听很有趣,但学过物理的人会发现,这其实是个错误命题——浮力大小和物体的形状是无关的,而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这种液体的体积有关。“这个科学老师兴致十足地把橡皮泥捏成碗状、球状,但不解释浮力原理,而且因为他不懂,解释了也是错的——结果,教给了孩子一个错误认知。”
“小学的课程内容虽然简单,但都在打基础啊!基础不能打歪。”眼看合格的科学教师一时难觅,有的学校转而尝试科学课的另类教学法,叫做“三师会堂”:物理、化学、生物老师一起进教室,轮流上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