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味儿》 今天是大年三十,除夕夜,早上起来就见妈妈和姑姑在准备年夜饭,而我和表弟还有姑父就负责贴春联,我和表弟可开心了。我们准备了剪刀、胶带纸、春联,姑父贴高的地方,我和表弟就贴矮的地方,我们一会就贴完了,整个家被我们 装扮的喜气洋洋,这应该就是大人们常说的年味儿吧!
二、《新年的第一天》 今天是新年第一天,早上,爷爷放过鞭炮,我和表弟先给爸爸妈妈拜年,爸爸妈妈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红包,然后又给爷爷奶奶拜年,奶奶笑呵呵的也给了我们红包,然后爸爸妈妈就带我们去长辈家拜年,到了大爷爷家里,大奶奶给我们泡了好喝的红糖茶,还拿了很多好吃的,我也祝他们新年好!身体健康!最重要当然是恭喜发财,大奶奶直夸我嘴甜会说话,当然我也得到了一个大红包哦!不过妈妈说红包要存起来当学费。自己存学费也是快乐的事情。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就是说话。其中有两层意思:其一,要有话说;其二,话要好好说。这儿只谈谈后者。如何说话才算好呢?能激活读者大脑的话便是好话。如何激活读者的大脑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想想读者的大脑究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即是说,我们首先要研究读者语言解读背后的生命状态。
思维模式立体化。中国人的思维不同于西方人,西方人长于流线型的逻辑思维,而中国人更喜欢立体化的形象思维。《周易.系辞上》中有这样一句话:“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立象以尽意”正是我国浩瀚诗文基本的“立体化”思维模式的最好概括。诗言志,而志不直言,巧借“象”言之。马致远想说羁旅之苦,便列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象助其言之;读者借助“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的提示,去感受这些象,自然心有戚戚,感同身受了。文载道,而道不直说,常借比喻或寓言言之。诸子百家文,无不如此。一部《庄子》,寓言(含喻)就占十之八九。先秦而下,《诗经》,汉赋,唐宋华章……《围城》……亦无不如此。又如“鹰鼻”的表现力自然强于“勾鼻”,“鹅卵石”也强过“垒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个“绿”字,以形象的“色”激活大脑,使满脑里皆是光鲜春色,又恍若眼前,尽得风流;而将“到”“满”……易“绿”字,大脑便只能知道江南皆春而无余韵,正如囫囵吞枣,知枣而无枣味,因为思维没有获得“立体化”的满足。
其四,认知选择情感化。个人在物质的及社会的环境里,选择对象形成认知。在认知过程中,个人重视的首先是符合其欲望、情绪的对象。因此,读者更愿意接受情感化的主观性语言。“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的表现力自然强于“绿色的邮筒立在街的对面”。“云破月来花弄影”中,“弄”较“摇”好,原因在着一“弄”字,花不复花,影不复影,花影皆性情中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