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使我们为之奋斗的东西,叫做理想;而实现理想所必需的东西,却是信念.很多人说,做人最重要的莫过于要有鸿鹄之志,这话不假,但我觉得,做人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那,就是信念.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幅漫画,画中是一位志大才疏的挖井人,由于缺乏信念,浅尝辄止,最终失败了. 其实,他已经在地上挖掘了不少的大坑小坑,但没有一次坚持到底.甚至当他渴望的水源就在眼前时,他却弃之而去,终使功亏一篑.
可见,雄心大致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还在于行动,在于行动中有没有坚韧的毅力,有没有顽强的信念.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理想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那就会变得鼠目寸光,以至一生碌碌无为.但是,理想毕竟还只是一纸空文,要把它变为现实还要靠坚强的信念.人间没有平坦的路,人类历史每前进一步都需要经过火的陶冶,血的洗礼.如果我们只有远大的理想而不以巨大的信念从事“韧”的战斗,当岁月匆匆流逝,我们就会发现,理想仍然是理想,它还是天幕远景上的海市蜃楼,我们就会像那个挖井人一样,终于一无所获.可如果我们在树立理想的同时,不忘坚持刻苦努力,以顽强的毅力去拼搏,用一种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信念向困难冲击,就一定能战胜困难.有一位寓言家说得好:“理想是彼岸,现实是此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就是架在两岸的桥梁.”我们要凭着一份信念,终会成功.
荀子说:“骐骥一越,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成大事者皆有志,成大事者亦具恒.理想和信念是不可分割的,当我们再困难面前想要退却的时候,想想马克思的名言吧: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愿我们相会之际,都能自豪的谈起自己的成功,而不要像那个挖井人一样,半途而废无恒心,到头来空悲切,白了少年头.一、人理想与实现社会理想、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关系?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
聚力和向心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应当看到,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问题,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与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办法不多是密不可分的.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学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不强,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哲学社会科学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滞后,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尤其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问题上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往往只是把理论学习的目的定位于拿文凭或考研提高考分,而不是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未能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生活环境日趋复杂.当今时代,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开放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腐朽、消极的东西,使我们的社会呈现出多种思想观念并存的局面;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变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革中,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分配、组织形式、就业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时代给“黄、赌、毒、邪”等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一些消极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沉渣泛起.这种社会生活环境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使人们对现实政策的评判、对社会与个人前途的期望发生巨大变化.大学生是一个容易为外界感染的群体,对市场经济的种种负面作用“免疫力”不强,自然更容易受到侵蚀.
独生子女性格特点独特.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过多家庭照顾下长大的,有很强的优越感,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艰苦环境的磨练.独生子女独特的生活环境使当代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个中心”、“两个矛盾”、“三个压力”.一个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为中心;两个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高与现实实现率低的矛盾,对环境高要求与自身低奉献的矛盾;三个压力就是学习、生活、就业压力.尤其是生活压力,除了部分特困生外,主要体现为一些长期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面对挫折和新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不强.这就使得原来比较直接的“理想目标”教育,对这代大学生难以发挥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努力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首先,要在回答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对各种问题尤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兴趣浓厚.要增强教育的感染力,首先必须回答好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提高他们学理论、用理论的兴趣.其次,要在满足成长需求上下功夫.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个性培养和自我设计,越来越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此,必须热切关注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满足他们成长中对理想信念的需求.要在将大道理讲透的同时,将小道理讲深,让他们切实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一辈子受益,从而增强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再次,要在营造氛围上下功夫.当前,由于信息更加公开,传播更加快捷,发泄情感的方式更加直白,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加容易捕捉,思想脉搏也更加容易把握;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加强,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也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 人生在世,总要有理想有追求.一般而言,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之分.由于人们世界观的差异,其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是有差异的,正确的进步的崇高的理想,犹如行船的风帆,鼓舞和激励着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前进;错误的落后的庸俗的理想,则总是迫使人们在个人鼻子底下转圈,一心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和庸俗的精神生活.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受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不否认也不排斥人们选择和拥有不同的个人理想,比如人们对吃、穿、住、行、娱乐等美好的生活理想;人们希望有一个工作轻松、报酬优厚的职业理想;人们期盼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变得更加宜人的环境理想,等等.但是,就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而言,社会理想还应占主导地位,只有树立了科学的、崇高的社会理想,才能使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和谐一致,才能更顺利地实现个人理想人为什么要活着?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的利益,尽心尽力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然而,有的人把个人理想看得高于共同理想,认为共同理想是虚的,个人理想的实现才能带来实惠.我们不否认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在许多方面有共通之处.在社会主义中国这个大家庭里,由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休戚相关,决定了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只能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革命军人作为社会组织细胞中的一分子,我们的个人理想必须服从社会共同理想的需要.只有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共同理想之中,才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才能激发改革创新的热情,让青春发出光和热. 曾几何时,多少人期望独立自由、生活富裕.但这个夙愿却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罪恶行径击得粉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才成为社会的主人,强国富民的梦想才逐步变为现实.人们也正是从历史的比较中,才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所以,只有把实现共同理想当作实现个人理想的前提,才会有实现个人理想的可能.反之,漠视共同理想,只追求个人理想,其结果只能是渺小的、难以实现的.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力强盛的同时,我们个人的生活也走出温饱,跨入小康,许许多多昔日普通的工人、农民、士兵等,在改革开放的大舞台上成为风云人物.这又进一步说明,个人理想的实现有赖于国家、集体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个人理想的基础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只有把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把倡导对国家、集体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与满足个人的利益愿望、实现个人的价值统一起来,个人理想才会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