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指的是清明节。
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清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期内。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季的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在欧美,春季从中国的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在爱尔兰,2月~4月被定为春季。气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进入春季,当温度高于22℃时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清明时节,即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清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期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节前一两天,是寒食节。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避乱流亡,介子推始终追随,以此因为重耳没有粮食吃,介子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让重耳吃。
重耳励精图治,终成为一代名君,于是就想起来要报答介子推,但是介子推不愿追求功名利禄,不肯下山,晋文公就下令放火烧山,逼介子推下山。但介子推最终没有下山,而是被火烧死了。
晋文公很伤心,就把宣布这天禁火寒食,“寒食节”也就由此而来。
更多图片(43张)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首诗写的是清明
春天。二十四节气中春分过后就是清明(农历二月十七是春分,三月初三是清明)。春分是代表春天过去一半了,所以清明是在春天。
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