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在此卸货,经由铁路直接运送到欧洲的腹地。
比雷埃夫斯港(简称“比港”)是希腊最大港口,被称为“欧洲的南大门”,也是“中欧陆海快线”海陆交界的中枢节点。
过去的很长时间,中国的货物要想进入欧洲,都需要穿过印度洋、绕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再纵向穿越整个南大西洋、路经西非海岸,几经辗转才能抵达欧洲。
而通过比雷埃夫斯港,一艘满载中国货物的集装箱货轮可以直接穿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在此卸货,经由铁路直接运送到欧洲的腹地。
扩展资料:
此次航行的一大亮点是“再航北极、双向通行”。即在2013年永盛轮首航的基础上,再航北极东北航道,并升级为往返双向通行。西行冰区航段,不雇请引航员,只雇佣破冰船;东行全程,均未使用引航员和破冰船,由船舶独立完成,节省了可观的引水和破冰船及相关费用。
据中远集团介绍,“再航北极、双向通行”项目,开辟了中国往返欧洲的新航线,提高了北极航行的商业价值。如果中远北极航线实现常态化运营,必将有利于拓展“一带一路”规划内涵,对于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走出去、扩大欧洲市场份额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开辟往返中国和欧洲的新航线
海运航线是指船舶在两个或多个港口之间,从事海上旅客和货物运输的线路。我们这条航线,不经过非洲和中南美。
1、(中国)-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北大西洋-(欧洲)
2、(中国)-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洋-好望角-南大西洋-西非海岸——北大西洋-(欧洲)
扩展资料:
海运航线
1、特点
1)是连接各要素的纽带,是船舶在系统中运行或行进所循的轨迹,在海运空间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海上运输的航线分布于各大洋之间,这也是海运较其他运输方式的优势所在。
2)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利用这一优势,是系统组织中重要的问题。航线在系统中受其他要素的制约,在选择航线时,要考虑到货物、船舶以及港口各要素的状况,对系统组织做全面的评估后方能作出合理的选择方案,是一个相对被动的要素。
2、形成
1)世界各地水域,在港湾、潮流、风向、水深及地球球面距离等自然条件限制下,可供船舶航行的一定经路,即称为航路。
2)海上运输承运人在许多不同的航路中,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未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所选定的营运通路称为航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海运航线
不经过非洲很中南美,经过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在到红海过苏伊士运河,再从地中海靠到欧洲。
图片是中远的航线图
经过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到地中海,如果要去西欧或者北欧,就从直布罗陀海峡出去到大西洋再往北就好了。
1,(中国)-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害-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北大西洋-(欧洲)
2,(中国)-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洋-好望角-南大西洋-西非海岸——北大西洋-(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