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市东海镇的桥

越多越好,要有介绍,急!!!
2024-12-16 04:12:3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迎仙桥在东海镇,横跨东海,是陆丰县城连贯新旧墟的交通要道。始建于南宋宝佑二年(1524),其时为十三洞木桥。据《陆丰县志》载:"邑南门外当新旧墟间,长一十三洞,宋宝佑甲寅知县肖泰夫建。"民间相传桥建后桥神肆虐,为祈求神明点化,迎接仙人常临人间驱邪造福而得名。清唐熙初年因战事毁重修。雍正四年(1726)又被洪水冲断,重建为石砌九孔墩柱式平桥,长68米,桥身置石栏杆。乾隆八年(1743),石栏板折断,随以木板修复。乾隆九年(1744)端阳节,人看龙舟,争先拥挤,木栏损坏,溺死17人。后重用石栏修复。1934桥面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宽4.9米,桥墩保留。抗日战争时期,曾遭日机轰炸,1969年桥面扩大补强加固,面宽加至8米,两端各填去一孔,成为六墩七孔平桥。1990年全桥拆除,重建为三孔大型石拱桥,面宽20米,两边设人行道置石栏杆。"仙桥夜月"为古代陆丰八景之一。该桥桥名是由当年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书写的。

回答2:

龙山桥。迎仙桥。人民桥。金杈桥。茫洋桥。乌砍桥。

回答3:

龙山桥。迎仙桥。人民桥。金杈桥。

回答4:

一、迎仙桥
迎仙桥,连结东河两岸,贯通陆城南北,“仙桥夜月”乃陆丰八景之一。
迎仙桥始建于宋宝祐甲寅年(公元一二五四年),为十三洞木桥。清康熙元年被焚毁,康熙八年修复。雍正四年被洪水冲垮,后筑为九孔石板桥。乾隆八年石板桥折断,桥面代以杉板。乾隆九年端阳节赛龙舟,发生桥断人溺重大事故,群众又捐资修建为石板桥。一九三四年为通行汽车,桥面改为钢筋混凝土。抗日战争曾遭日机轰炸。一九六九年重新加固,两旁扩建人行道成为长52.6米,宽8.9米的六墩七孔桥。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迎仙桥于一九九零年七月动工重建。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由东海镇政府筹建,新桥于一九九一年二月竣工。现为三孔石拱桥,长52米,宽18.8米,总造价150多万元,其中东海镇东兴实业(集团)公司捐资80多万元。
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书写了桥名。
二、金钗桥
金钗桥建于一三二二年,原乃柴桥。据传,其时东海郑厝寨(现保昌社)郑妈,拔发簪金钗一支,带头捐资建桥,故名金钗桥。一八一零年和一九二三年先后二次重修,一九三八以钢筋混凝土结构重建此桥,桥长51.5米,宽仅3.1米。
一九九四年冬,远运(香港)有限公司俞木先生慷慨解囊,捐资人民币180万元,重建金钗桥。桥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49米,宽12.8米,由东海建筑队承建。桥栏杆由福建惠安崇武海滨石雕厂用福建青石精制安装。桥的造型美观典雅。
三、龙山桥
龙山桥位于龙山北麓,龙潭之南,是东海镇交通要道,原为广汕公路之枢纽,地理位置重要。一九五五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创建,原乃木桥。一九七0年春,政府拨款改造为三孔石拱桥,并改名为红山桥。
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地方党领导下,一九九二年,陆丰联大实业总公司慷慨解囊,捐资75万元,重新改造,并恢复龙山桥原名。
四、人民桥
人民桥位于陆城西侧,连接六驿村与南堤路,建于一九七九年。以前,该处没有桥梁,河两岸是农田、池塘、树林,交通极不方便。一九七九年,东海镇人民政府筹集10万多元建起了三孔双车道拱桥,命名人民桥。通车后,北直达人民路连接广汕公路,南连接南堤环城路。
一九九一年,东海永利集团总公司捐资50万元改建人民桥,扩宽桥面、两边人行道,桥栏杆用青石精制安装,两边中央各安双龙戏珠,精雕玉琢,古朴典雅,改造后的人民桥长52米,宽15.8米。桥南是陆丰人民、工商两家银行,桥北是中国银行陆丰支行和东兴宾馆,可称是陆丰金融重地,是东海镇的交通要道,与迎仙桥遥相对望。
五、神冲桥
神冲桥位于东河下游,连接东海神冲村与陆城金碣路,建于一九八七年,桥长52米,宽12.5米。
历史上这里没有桥,城南的神冲村,白蓝村虽与陆城咫尺之距,群众却苦于一河之隔,进城得绕道4公里或摆渡过河,交通不便,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东海镇委、政府和神冲管区把建神冲桥作为造福人民的大事来抓,筹集资金40万元,于一九八七年建成一座三孔钢筋混凝土结构拱桥,造型美观。从此,结束了摆渡和绕道之苦,也加快了两岸经济的发展。

回答5:

龙山桥,金钗桥,迎仙桥,人民桥,都是大型石拱桥.
介绍我就没办法了.因为我离开家乡太多年.历史我根本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