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雨是最寻常的。烟雨迷蒙是春天的特色,也是春天的韵味所在。古往今来,吟咏春雨的诗篇不计其数,春雨在诗人笔下神采飞扬,风韵独具,构成诗坛上一道令人心驰神往的风景。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诗僧志南《绝句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一个是“沾衣欲湿”,一个是“湿”而“不见”,无不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春雨轻柔飘逸的神韵,精巧细致地描绘了春雨迷蒙的景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则用“酥”来比喻春雨,使春雨之“润”变得形象可感,初春细雨,烟雾霏霏,青翠小草,若有若无,隐约可见, 好一幅妙趣横生的初春美景图。而“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王勃《郊兴》),着一“光”字,既见春雨之“润”,又写出了花的精神,一字之妙,形象逼肖,神韵飞动。
杜甫的《春夜喜雨》则堪称吟咏春雨的诗中极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孝行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 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圣以极为细腻的笔触,通过传神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绵绵春雨随风入夜的情景和雨后鲜花的形态。其中,“潜”、“润”、“细” 用得十分传神,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绵绵春雨的形状,而且把它写得有知有情有味;“红”、“湿”、“重” 则形象地刻画了雨后鲜花的姿色神形,表现了在春雨滋润下鲜花绰约多姿的风韵。诗人以“春夜喜雨”为题,全诗却不着一个“喜”字,而是通过刻画夜降春雨滋润万物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春雨应时而临的欣喜之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并赋予了新的象征含义。
虽说人们见到丝丝春雨一般都会喜上心头,但也有人面对绵绵不绝的春雨却是愁上眉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词中营造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意境,传达出一种淡淡巧液哗 的愁绪。贺铸《青玉案》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自问自答,诉说自己的愁情如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词中巧妙联系眼前景物,一连用了三个比喻,生动地表现了自己的愁情之多。最妙的是秦观的《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飞花”和“梦” ,“丝雨”和“愁”,原本并埋判毫不相干,无从类比,可是词人巧妙地抓住它们之间都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构成了新奇独特的比喻,以纤细的笔触将不可捉摸的幽梦愁情清新可感地表达出来,的确是独具匠心。
如果说一些诗人从春雨细密如丝、绵绵不绝的角度着笔,既突出心境的凄凉,又摹状愁绪的绵长,以浇胸中块垒,必竟雨露滋润,是五谷丰登的象征,热爰春雨赞美春雨的诗词还是主流。宋代诗人黄庭坚咏道:“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诗人看到春雨润泽万物,使大地充满生机,因而感到欢欣鼓舞。唐代诗人韦应物《观田家》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南宋诗人范成大《村居即事》亦云:“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春雨滋润了土地,为春耕春种创造了有利条件,农人在蒙蒙细雨中播下了种子,也播下了希望。
吟咏春雨的诗篇,俯拾皆是,美不胜收。现在,和煦的春风已吹彻长城内外,绵绵春雨又飘洒在大江南北,春雨滋润大地,泽被万物,也给我们带来欢乐与希望。
安宁道中即事```清```王文治
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
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
彻云涧```唐```郑露
延绵不可穷,寒光彻云际。落石早雷鸣,溅空春雨细。
春雨二首````唐````李建勋
春霖未免妨游赏,唯段扒缓到诗家自有情。
花径不通新草合,兰舟初动曲池握模平。
净缘高树莓苔色,饥集虚廊燕雀声。
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
萧萧春雨密还疏,景象三时固不如。
寒入远林莺翅重,暖抽新麦土膏虚。
细蒙台榭微兼日,潜涨涟漪欲动鱼。
唯称乖慵此漏多睡者,掩门中酒览闲书。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游春图
白玉
独自去游春,唯见寒袭瞎水绕孤村。凄凄惨惨三月雨,纷野竖纷:点点滴滴寻知音。佳梦又重温,恩恩爱爱都是真。缠缠绵绵多少拍脊空恨?伤心:一梦醒来夜已深。
韩愈的 天阶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游春图
独自去游春,
唯见寒拦链旁水绕孤村。
凄简橡凄唤扮惨惨三月雨,
纷纷:
点点滴滴寻知音。
佳梦又重温,
恩恩爱爱都是真。
缠缠绵绵多少恨?
伤心:
一梦醒来夜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