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词类活用

2025-01-02 14:44:5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第一册 1、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烛》 2、越国以鄙远 《烛》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 5、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 6、共其乏困 《烛》 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 8、闻寡人之耳者 《邹》 9、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 10、则修文德以来之 《季》 11、既来之,则安之 《季》 1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寡》 1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 1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 1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寡》 16、谨庠序之教 《寡》 17、树之以桑《寡》 1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过》 19、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过》 20、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 2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 22、履至尊而制六合 《过》 23、却匈奴七百余里 《过》 2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 2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 2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过》 27、会盟而谋弱秦 《过》 28、沛公欲王关中 《鸿》 29、吾得兄事之 《鸿》 30、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 31、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 3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 33、此其志不在小 《鸿》 34、籍吏民,封府库 《鸿》 第二册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 2、则思知止以安人 《谏》 3、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 4、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 5、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谏》 6、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谏》 7、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谏》 8、襟三江而带五湖 《腾》 9、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腾》 10、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腾》 11、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腾》 1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腾》 13、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腾》 14、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腾》 15、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腾》 16、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 17、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六》 18、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六》 1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六》 20、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六》 21、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六》 22、李牧连却之 《六》 23、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六》 2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 25、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 2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 27、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 28、火尚足以明也 《游》 2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 30、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 3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 32、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项》 33、多可喜,亦多可悲 《项》 34、雨泽下注 《项》 35、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项》 36、去今之墓而葬焉 《五》 37、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五》 38、缇骑按剑而前 《五》 39、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五》 40、不能容于远近 《五》 41、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 42、抶而仆之 《五》 43、安能屈豪杰之流 《五》 44、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 第三册 1、屈心而抑志兮 《离》 2、步余马于兰皋兮 《离》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离》 4、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 5、足以荣汝身 《孔》 6、留待作遗施 《孔》 7、昼夜勤作息 《孔》 8、栗深林兮惊层巅 《梦》 9、云青青兮欲雨 《梦》 10、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梦》 11、樯橹灰飞烟灭 《念》 12、大江东去 《念》 13、则以刘病日笃 《陈》 14、谨拜表以闻 《陈》 15、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 1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 17、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赤》 18、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赤》 19、侣鱼虾而友糜鹿 《赤》 第四、五册 1、岁征民间《促》 2、试使斗而才 《促》 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促》 4、成以其小,劣之 《促》 5、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促》 6、益奇之 《促》 7、成然之《促》 8、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庄》 9、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庄》 附: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结构 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经常搭配在一块使用,形成基本固定的格式,表达基本固定的意思,现总结部分如下: 1、无以、无从。

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如: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 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

例如: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 3、有所。

译为“有……的”(人、物、事) 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4、无所。

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 5、如何、若何、奈何。

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例如: 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鸿门宴》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6、所以。

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 例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说》 吾知所以拒子矣。

7、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

例如: 何以伐为?《论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8、得无……乎,得无……耶,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例如: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多小种(高三要学会的)什么是名词

主要有6种: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 ②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介宾短语。名词活用做动词 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 ③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 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 ④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 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 衣冠而见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

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 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②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4、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例如: 不及物动词类: 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如: ①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沸》)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5、意动用法:

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例如: ①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匪的选罚》) 2)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②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③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魏禧《大铁锥传》)

6、名词作状语 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3. 高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1 羞:以……为羞,意动 2 小:认为……小,意动 3 奇:以……为奇,意动 4 智:认为……聪明,意动 5 毒:认为……有毒,意动 6 乐:以……为乐,意动

1 ①代词,译为“他” ②结构助词,译为“这” 郯子之徒:郯子这一类人 ③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④音节助词,不译 ⑤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 ①代词,译为“他的” ②代词,译为“他们” ③副词,译为“难道” ④副词,译为“大概” ⑤代词,可译为“那些”

4.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使动用发:动词的使动用发,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一.使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使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动用法。

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

《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4.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2 2.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耻,以……为耻。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耻,以……为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耻,以……为耻。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 6.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 三.动词活用为为动词 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

《离骚》死,为……而死。 2.而世不能与死节者比。

《报任安书》为……而死。 3.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

四.名词活用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用作动词:游水)《劝学》 2.或师焉(“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师说》 3.族秦者秦也(“族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阿房宫赋》 4.义不赂秦(“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六国论》 5.由山以上(“上”用作动词;上走)《游褒禅山记》 6.晋军函陵,秦军泛南。《烛之武退师》军,驻扎。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师》鄙,把……当作边邑。

8.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师》盟,结盟。

9.鸷鸟之不群兮。《离骚》群,合群。

10.则耻师焉。《师说》师,学习。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学习。

用为使动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

“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 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 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使动用法。使……活。

7.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 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以……为老师。

5. 高中文言文的虚词实词和词类活用用背吗

文言文占据高考语文阅读部分的半壁江山,与现代文阅读平分秋色,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广和不断深入,对文言文的考察力度将会逐步加大.文言文的阅读较之现代文有一定难度,也是同学们失分最多的部分,同学之间也容易拉开差距,因此,许多高中同学在文言文复习方面存在困惑.对此,建议大家要熟悉考点.《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的考察是这样表述的:“能解释常见的文言词语,识别常见的文言句式,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能默写一定数量的文言名篇、名句.”解释常见文言词语所谓常见的文言词语,就是在我们课文中常出现的文言词语,所谓“解释常见的文言词语”,主要是指实词.现在上海存在H、S、新教材三种版本,但不管哪种版本,传统经典的篇目总在必选之列,常见的文言实词就存在于传统经典的篇目中.所以我们同学一定要熟透课文,做到迁移,所谓高考试卷中的解释文言实词,无非是经典课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搬个家.据统计,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另外还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属于考察范围.文言虚词较之实词比较复杂,灵活多样,难以区分和把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即: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识别常见文言句式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及固定句式等.尤其是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考察的机率比较高.同学们可以根据各种句式特点,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进行归类整理,这样既熟透了课文(所谓拉网式复习),又识别和掌握了常见的文言句式.用汉语翻译文言句这实际上是对考生综合运用文言文能力的考察,既有对实词的考察,也有对虚词的考察;既有对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的考察,又有对文言特殊句式的考察,同时也考察考生运用现代汉语组织语言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一般要看分数的设置,判断几个给分点,一般一个给分点是1分,然后判断哪几个重点实词必须解释出来,该句子含有哪几个特殊语法现象,必须通过翻译体现出来,一定要成竹在胸,不然,心中无数,乱翻一气,是没有多少胜数的.能默写文言名篇高考一般是五句中任选其中四句,4分.课内课外兼顾.散文、诗词兼顾.课内,要注意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就目前而言,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课外,主要还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名言名句.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多字、漏字、改字的现象,一定不能出现错别字,要知道有一个字错了,整个1分就没有了,前功尽弃.文言名篇、名句的默写,主要是考察我们同学扎实积累的态度.。

6.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使动用发:动词的使动用发,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一.使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使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动用法。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4.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2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耻,以……为耻。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耻,以……为耻。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 6.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 三.动词活用为为动词 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离骚》死,为……而死。 2.而世不能与死节者比。《报任安书》为……而死。 3.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 四.名词活用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用作动词:游水)《劝学》 2.或师焉(“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师说》 3.族秦者秦也(“族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阿房宫赋》 4.义不赂秦(“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六国论》 5.由山以上(“上”用作动词;上走)《游褒禅山记》 6.晋军函陵,秦军泛南。《烛之武退师》军,驻扎。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师》鄙,把……当作边邑。 8.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师》盟,结盟。 9.鸷鸟之不群兮。《离骚》群,合群。 10.则耻师焉。《师说》师,学习。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学习。

用为使动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 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 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动用法。使……活。 7.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 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