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音。
音标(phonetic symbol)是记录音素的符号,也是音素的标写符号,应用于语言学中,如汉语的拼音字母、英语的韦氏音标和国际音标等。音标的提出者是H·斯维斯特 P·帕西 琼斯。英语音标中有20个元音,28个辅音,共48个。
音标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标由多个音素组成,由2个元音音素构成的音标我们称之为双元音。
国际音标是英法两国学者创定的,主要适用于表注印欧语言、非洲语言和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它发表后,在欧洲语言学界比较流行。美国人多数仍用他们自己研究的重拼法与美洲印地安语的符号。
汉语方言中的有些音,本表也不能包括。例如:普通话舌尖元音[ ]和[ ],就是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增订的。吴方言中大多数腭化辅音[ ]、[ ]、[ ]是语音学家赵元任提出的。
国际音标表内所定的声调符号只有8种,这对研究描写声调语言是不够的。赵元任提出了声调拉丁字母,发表于1930年的《语音教师》上,它适用于一切声调语言,已为国际多数学者所采用。汉语普通话的四声标为ā、á、ǎ、à以成为常识。
音标中的小撇代表重音符号。标在下面的叫做次重音符号。次重音,发在上面的是第一重音,就是说英语音标中在下放的小撇的音的中读要比发在上面的是第一重音要轻。在读重音时音调稍微明亮上扬;重音的体现更多的是通过非重读音节的弱化来体现的。重读的音节中的元音的发音通常也是开口较大的
而非重读音节中的元音发音通常趋向于“闭音”或者轻音,也就是开口较小。
英语音标上的小撇是重读音节的标记,代表在发音的时候要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