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涉及生涯规划的问题,近3000所高校,约700多个专业。填好志愿,就好比多考了20分。
原则上能上985,不上211,以此类推。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几个硬标准,最高的是985,其次是211,其次是本科、专科等等。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说,也会悄悄地立下这个规矩。
其实看学校出身是世界通则,不止中国,比如哈佛的人,嘴上不说,暗地里也会在意这一点。哈佛本科的申请录取比只有5%左右,但到了硕士层面,平均下来就超过40-50%了。本科是你第一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需要更加重视。一本二本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更不是社会上的学校层次区别,只是当地招生办为录取而决定的一个东西。有的学校在这个省参加一本招生,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是二本了,这个具体的可以上百度查。
北京上海优先,其次需要考虑各大区首位城市。在哪里上大学非常重要,毫无疑问,北京上海首选,其次建议考虑杭州、南京、广州、天津等东部沿海地区。有两个地方比较特别,一个是杭州,一个是深圳,需要特别提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界的问题,见世面的问题。在中国,你见的世面有多大,也决定了你的理想与定位。其次,他们有很多好学校的地方,高校聚集,形成了一种文化生态,这是所有高楼大厦解决不了的。
你确定你想好了学什么吗?其实对于多数人,在这个年龄没有想清楚是正常的,甚至半年后就后悔也是正常的。美国大学制度就是考虑到18岁时很多人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想学什么,因此,强调宽口径培养,按大类招生,包括换专业如喝凉水,非常自由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正因为此,你更不需要纠结了,读硕士时再说,尤其是专业与学校选择发生矛盾时,可以选择更好的学校,而不是专业。
好啦,选专业,选学校关乎一生,一定要考虑周到。
填报志愿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再者考虑的就是国家未来的发展,以及专业的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同时也可以向老师请求帮助听一下老师的意见
填报志愿应该遵循“冲稳保原则”,尽可能选择服从调剂,别人的意见可以参考,但最终还是要自己决定。
一定要明确自己的高考分数大概可以选择哪一所学校,也要明白喜欢什么专业。
在填报志愿时,我们应该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分数与高校分数线的差距,要根据自己分数和自己的爱好来填报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