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个秀才写诗嘲讽曾国潘,却被曾国潘重用?

2024-12-19 08:15:5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中国有句古话叫“宰相能撑船”,意思是人要量体裁衣。但显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古代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如果听到一个让人不快的话,会害死下面的人。所以,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往往都是有权势的人物,能做出大事,比如曾国藩。

曾国藩被誉为“半圣”,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有人甚至称他为永恒完美的人之一。1811年,曾国藩出生在湖南一个普通农民家。他的父亲是当地一所私立学校的学者。与其他名臣相比,他的背景肯定不好,那么他有什么素质可以让他一步步登顶呢?

 因为天赋?显然不是。毕竟,他甚至考了两次。他在分散的体育馆参加考试时排名不高。他只得到了第19名的二等奖。因为运气?显然不是。曾国藩一生的跌宕起伏,经历的起伏远超常人,但每次都能很好地化解,原因就在于他能听别人的话,是一个懂得“买”人心的人。

一:被天才嘲弄

《寿文录》一书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曾国藩曾经养过10名工作人员,他们都是他从各地找到的,当时都是名人。有了曾国藩的庇护,这10个人通常行为傲慢,还自称是“三圣七贤”,不是曾国藩不知道这些人的美德,而是他平时对这些人的美德非常依赖。

一天,一个叫李的学者来拜访。曾国藩家里有客人,就让他在书房里等。李秀才翻阅这本书时,看到桌上有一篇文章。这是一篇夸夸其谈的文章。作者是10名工作人员之一。这篇文章叫做“操你的心”。这大概意味着我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即使身边有美女,我也不会被诱惑。况且,追随曾国藩并不是要高官,而只是追随曾国藩的仕途。整篇文章是吹嘘和奉承。

现在李秀才再也受不了了,就当场拿起笔,在这篇文章旁边写了一首小诗,诗中说:

在苗族的徽章边上,红蓝相间的上衣旁边。

我没有动我的心,我只是想看看中间大厅!

老实说,这首诗已经很直白了,很明显,这是对工作人员的讽刺。第一句话是她们不受美女的诱惑,第二句“红蓝大顶”指的是清朝的官帽,后两句讽刺的是她们只想讨好曾国藩。虽然这首诗只有20个字,但写得很好。它在文章中没有使用贬义词,但却达到了“惩罚心灵”的讽刺效果。能即兴创作这样一首诗,说明这个天赋确实很有才华。同时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勇敢而有抱负的文人。

写完这首诗,李秀才溜走了。一方面,他觉得曾国藩再利用这种马虎的人,他们不值得追随。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自己是这样写的,他一定是扇了曾国藩一巴掌,因为这首诗是对幕僚的讽刺,但其实也说曾国藩根本不认识人!


2: 曾国藩的一系列手术太情绪化了

曾国藩见了客人,回书房看了这首诗,自然知道是李秀才写的,于是派人去找他,对下一个人说:找到他,给他奖励。经过多方努力,他终于找到了李秀才。此时,曾国潘的一系列手术非常感人。

首先,他再次奖励李秀才,这是兑现了他之前的承诺。但对于李秀才这样的人来说,如果他想再利用,肯定不是钱能打动他。否则,他一开始就不会写这样的诗,所以曾国藩作了必要的解释,大致意思是:

我一直都知道那10个人都是沽名钓誉之辈,但是他们都有虚名,我现在实力不够,所以借用的正是他们的名气。但我真正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刚正的人才。你写了那样的诗,破坏了他们的虚名,其实就是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肯定不会放过你。


不得不说,这话说得确实是够高明!首先,他解释了自己为何会用那10个人。都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些事自己心里跟明镜似的,但是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自己实力不够,可见他是一个很懂策略的人。

其次,他这样说其实是“连哄带吓”地让李秀才为自己所用。给了他重赏是肯定了他的刚正,但是只给赏显然不能让这样一个读书人服气。让他知道他没有了退路,随时会被那10个人所害,他就不得不跟着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