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购房落户条件为是需要在市区购置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上成套商品房、取得房产证、足额付款并实际居住、有合法职业的人员及配偶、未成年子女。
根据《济南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暂行办法》第四条 投靠亲属。
1、夫妻投靠:外地居民与本市常住户口居民登记结婚,可以随时办理夫妻投靠落户,不受婚龄、年龄的限制。在济一方系外地新迁入的,需取得本市户籍满3年后申请办理夫妻投靠(符合随迁准入条件但未同期办理迁入的除外);
2、父母投靠: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不受身边有无子女限制,允许其来济投靠子女落户;属父母投靠在济子女的,不能再以投靠父母的名义办理外地其他子女的随迁或连环迁入;
3、子女投靠:未成年子女可自愿选择随父或随母落户;独生子女投靠父母的,未婚人员不受年龄限制;非独生子女家庭,除未成年子女外,可以照顾1名未婚成年子女投靠(在职职工按调动办理);
4、因父母双亡而投靠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未成年人;
5、经民政部门批准的符合《收养法》规定条件的被收养人员、社会福利机构依据法律规定程序收养的弃婴弃儿和孤儿。
第五条 购房人员。在市区购置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上成套商品房、取得房产证、足额付款并实际居住、有合法职业的人员及配偶、未成年子女。
扩展资料:
《济南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暂行办法》第十条 各有关部门依据市政府确定的人口迁移户籍管理准入条件,在各自职能范围内为要求迁入的人员办理相关手续。凡符合准入条件规定并提出申请迁入要求的人员,应根据申请的理由,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 符合准入条件的人员持准入管理部门出具的调动登记表、派遣证、安置信和养老保险等相关证明材料到公安部门办理准迁入户手续。
第十八条 各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规范管理行为,凡符合户口迁移条件的,要及时办理,不得推诿拖延。凡不符合条件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批准迁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济南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暂行办法
济南购房落户政策取消了原购房面积90平方且取得房产证、购买二手房需取得房产证满两年,以及当年纳税3万或3年累计纳税5万等落户条件的限制。
长期在济南市拥有不论是购买、继承、赠予等合法产权住房,实际居住、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将由由准市民转为新市民。
济南市实行居住就业落户,新政规定:
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满1年,拥有合法住宅用途房产(含居住性质公寓)并取得房产证或不动产证的,可申请落户济南市区。
合法稳定住所证明包含:
1、房屋产权证或不动产证;
2、合法有效的购房合同及发票或安置协议;
3、判决书或公证书等合法有效产权证明;
4、公有住房产权单位、房屋管理等部门出具的分配住房、租住公共租赁住房等合法有效使用权证明;
5、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房屋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等。
6、租赁房屋,需提供在当地房管部门办理租赁登记备案证明及房屋所有权人同意落户协议证明等,本条特指在迁入鼓励落户区域和放开落户区域,在租赁房屋落户需提供的证明。
扩展资料
济南市分区域实施三种落户政策:
1、优化落户政策,实施范围为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大桥和桑梓店办事处除外)及历城区(王舍人、鲍山、郭店、唐冶、港沟、彩石、孙村、临港、遥墙、董家、巨野河街道及唐王镇除外)。
2、鼓励落户政策,实施范围为:天桥区的大桥、桑梓店街道及历城区王舍人、鲍山、郭店、唐冶、港沟、彩石、孙村、临港、遥墙、董家、巨野河街道及唐王镇。
3、放开落户政策,实施区域为长清区、章丘区及三县。
上述三个区域落户政策不是相互独立的,优化落户区政策同等适用于鼓励落户区域及长清区、章丘区,而三县则以有合法稳定住所或合法稳定就业为基本条件全面放开。
参考资料来源:济南市人民政府——济南市户籍制度改革户口迁移政策解读
济南市规定: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满1年,拥有合法住宅用途房产(含居住性质公寓)并取得房产证或不动产证的,可申请落户济南市区。
从2017年8月10日起,济南市户籍制度改革开始全面实施,被誉为“史上门槛最低”的户口迁移政策可以让没有房子、没有学历、没有职称的外地人也在济南落户。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就业为基础的户籍制度改革,让济南以更为开放的姿态吸纳外来人口落户济南。
济南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
原政策中90平米住房面积限制曾经让很多购房面积不够的外来人口无法落户济南,从而带来了很多的生活不便。为了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大城市不得采取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规定,新政中一个改革亮点就是“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满1年,拥有合法住宅用途房产(含居住性质公寓)并取得房产证或不动产证的,可申请落户济南市区”。
该条取消了原购房面积90平方且取得房产证、购买二手房需取得房产证满两年,以及当年纳税3万或3年累计纳税5万等落户条件限制,一大批长期在济拥有不论是购买、继承、赠予等合法产权住房,实际居住、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将由由准市民转为新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