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速率计算公式:R=(1/T)*log₂N (bps)
其中:T为一个数字脉冲信号的宽度(全宽码)或重复周期(归零码),单位为秒;一个数字脉冲也称为一个码元,N为一个码元所取的有效离散值个数,也称调制电平数,N取2的整数次方值。若一个码元可取0和1两种离散值,则该码元只能携带一位(bit)二进制信息。
若一个码元可取00,01,10,11四种离散值,则该码元就能携带两位二进制信息。以此类推,若一个码元可取N种离散值,则该码元能携带logN位二进制信息。当N=2时,数据传输速率的公式就可简化为:R=1/T,表示数据传输速率等于码元脉冲的重复频率。
扩展资料
数据传输速率为每秒钟传输二进制码元的个数,又称为比特率。单位为比特/秒(bit/s)。调制速率为每秒钟传输信号码元的个数,又称波特率,单位为波特(Bd)。
数据传送速率为单位时间内在数据传输系统中的相应设备之间传送的比特、字符或码组平均数。在该定义中,相应设备常指调制解调器、中间设备或数据源与数据宿。单位为比特/秒(bit/s)、字符/秒或码组/秒。
与硬盘产品不同,硬盘的数据传输率强调的是内部传输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而移动硬盘则更多是其接口的数据传输率。因为移动硬盘是通过外部接口与系统相连接,其接口的速度就限制着移动硬盘的数据传输率。
虽然USB1.1接口能提供12Mbps;USB 2.0接口能提供480Mbps;IEEE1394a接口能提供400Mbps;IEEE1394b能提供800 Mbps的数据传输率,但在实际应用中会因为某些客观的原因(例如存储设备采用的主控芯片、电路板的制作质量是否优良等),减慢了在应用中的传输速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传输速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传输速率
时钟频率a(mhz)
总线周期t等于x个时钟周期
总线宽度d
数据传输率v=d/t=d/(x*(1/a))
一个时钟周期为1/66MHz,
总线的传输周期位4×1/66MHz,
由于总线的宽度位32位=4B,
所以总线的传输速率位4B/(4×1/66MHz)=66MBps.
总线的传输速率(即总线带宽) = 总线的工作频率 * 总线的宽度。
总线的工作频率 = 1 / 总线传输周期 。
总线的传输周期(即总线周期)可以包含多个 总线时钟周期(注:总线时钟周期=机器时钟周期=CPU时钟周期),也可以出现一个CPU时钟周期包含多个总线周期,也可以有一个总线周期为一个CPU时钟周期,所以总线周期和CPU时钟周期之间的关系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如会有一种情况:一个时钟周期传送了两次数据(上升沿传输一次,下降沿传输一次),则表明 一个时钟周期 = 2个总线传输周期 。
而一个CPU时钟周期是由CPU的主频决定,即 CPU时钟周期 = 1 / 主频 。
总线宽度=数据总线的宽度,若计算机有32根数据线,则表示 数据总线的宽度 = 32bit = 4B,所以 总线宽度 = 32bit = 4B 。
如 总线工作频率 = 33MHZ,数据线有32根 ,则 总线带宽 = 33 * (32/8) = 132 MB/s 。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数字化仪每秒能输出的坐标的对数。单位为“对/秒”。不过数据数量还和传输的波特率有关。波特率是在网络应用中经常使用到一个技术指标,在这里则是表示数字化仪和计算机系统交换、传输的速度。它是指每秒钟设备或网络之间能够传输的二进制信息位数,它的单位是bps(bit per second)。波特率越高,数据传输率自然也就越大。当然,数字化仪的波特率也不是完全用来进行数据传输,在这其中会有损耗和延时,因此在选购时需要两者结合起来看。比如同样19200bps波特率的产品,有的产品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00对/秒,有的则可以达到350对/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