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pSuveJC0_lGutpQiA2x2FA
摘要: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我们把它理解为:教育源于生活,也是为了生活,所以我们也强调创设生活化的科学环境。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科学教育的开展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我们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作指导,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同时又将科学知识不断运用于生活之中,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以此达到幼儿科学教育的最优化。
关键词:幼儿、科学、生活教育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科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教育,贴近生活的教育更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现今,幼儿园新《纲要》中的科学指导要点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新《纲要》精神不谋而合,他倡导的教育主张,至今仍显前卫,可以有效地用于指导当前的幼儿科学教育。因此,我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尝试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使生活成为课程资源,让教育融入生活之中。
一、内容选择“生活化” 。
《幼儿园科学活动》一书中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内容具体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人体与健康、动植物、生态环境、自然科学现象、科学技术。但以往的这种“常识课”教育模式常常过于侧重于知识面的培养,一般是直接教授幼儿以事实、定律或原理,内容以教师预设的为主,比较孤立,使幼儿很难真正的感兴趣,因此科学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那么在生活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去挖掘一些怎样的真正适合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呢?
(一)、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形象的,幼儿又是具有很大自我发展潜力的个体,对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对感兴趣的东西他们会学得积极主动、效果好。在幼儿丰富多彩的一日活动中,处处都隐藏着知识和道理。我们要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的观念,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组织科学活动。如:在自然角里我们进行了稻谷发芽的实验,孩子们每天都会去关注稻谷发芽的情况,过了几天,浩浩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米没有发芽呢?”我走过去一看,果然,稻谷都已经发出了嫩芽,可有一粒米却已经被水泡得发胖了,我及时表扬了细心的浩浩,同时也抓住了这个良好的教育契机,让幼儿通过多种途径(上网查、和爸爸妈妈一起翻阅图书等)去查找米为什么不能发芽的秘密,由于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孩子们探求答案的积极性很高,很快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我想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知识,要比我们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要有意义得多。
(二)、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生成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内容。
幼儿由于年龄小,难于理解许多复杂和抽象的科学概念,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能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如今,幼儿的生活是丰富而又多彩的。不论是周围日新月异的大环境,还是各自生活的小环境,每天都有许多新鲜的、有趣的事和物刺激着孩子们的各种感官,令他们感到兴奋和激动。而孩子也在有意和无意之中,以他们特有的敏感的眼睛和心灵收集着这些信息,享受着其中的乐趣。孩子们亲身经历的生活是科学教育中最好的教材,只有抓住幼儿感兴趣且熟悉的内容,幼儿才有话可讲、乐意交流。他们嘴里源源不断流露出的日常生活中的琐琐屑屑。只要仔细倾听、仔细辨别,就不难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以此来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成幼儿感兴趣且熟悉的活动。例如:周一早上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幼儿一边玩着桌面游戏,一边交流着双休日在家的情况。一个小朋友说,“昨天爸爸妈妈带我上动物园。我看到了老虎和狮子,还有猴子,我还给它喂了香蕉。”旁边的缘缘也兴奋的说:“我也去了,我看到了河马和孔雀,可是孔雀没开屏一点也不好看,妈妈说等它开屏的时候就很好看,我们等了很长时间孔雀才开屏,真是漂亮极了。” 可见,孩子们对动物是非常感兴趣的,但对有些动物又不怎么了解,抓住这一点,我们趁热打铁生成了“动物世界”这一科学主题活动,并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由于这些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幼儿在交流时自然有话可讲。因此,日常生活中如能及时捕捉到幼儿交流中的 “兴趣点”,也就意味着找到了开展科学活动的线索和依据。
(三)、反映生活的整体性,强调科学内容的整合。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需是整体性的教育。因为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初浅的,表面的,概括能力还很低,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往往不能过于分化。而且,幼儿的科学内容源自于幼儿的生活,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生活不可能只反映人类知识体系中的某一部分而与其他部分无缘,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多样性,自然、社会是以“整个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的,要实现教育的生活化,就不应把整体的生活拆散去追求将现实生活割裂的知识系统。我们尝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进行多个不同领域内容的整合。如:在“ 多彩的秋天”主题中,我们开展了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水果”,请每位幼儿都自带一样水果,让幼儿介绍自己的水果 ,相互比较其颜色、形状、大小,并将水果分成若干份,进行自由挑选,设计水果拼盘图案,互相欣赏、相互交换品尝。在这些环节中,既有语言的锻炼,又有科学的观察与比较,美术的设计和拼搭,还有情感交流等,其内容是综合的,就如同我们日常的生活情景,自然而完整,幼儿在完整的生活情境中获得经验。
二、将科学溶入幼儿的生活之中。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应该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幼儿的学习过程是真实的生活情境体验的过程,生活情境体验是指幼儿的学习和幼儿的生活不可分,是置身于现实情境中的人格化的学习。因而我们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所做的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把课程题材原于经验之中”,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
我们注重通过幼儿的生活实践,让幼儿调用自己原有的经验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瓶盖打不开了、玩具不动了……其实,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幼儿碰到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解决问题。开始,可以先向幼儿展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过程和需要的材料、工具,帮助幼儿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让幼儿从学过的知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当玩具动不了时,我们可以进行讨论,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当幼儿围着玩具查看时,我们可以提出“这个玩具是靠什么动起来的”等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经过启发,幼儿可能马上会想到答案,“是不是没有电了”“也可能是电装反了”等,显然,孩子们对电动玩具是有一定了解的,这时,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问:“那应该怎么办呢?”很快孩子们就想到了重装电池和换电池的办法,通过他们的尝试问题解决了,当孩子们看到玩具又动起来时,他们不仅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还增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亲历亲为的研究过程,幼儿通过感知能发现问题,再分析面临的问题,调动原有经验作出猜想和假设,再亲身动手验证,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得出结论,并能在同伴间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就是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在活动中“玩”科学、“做”科学,萌发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做准备,也为幼儿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定最初的基础。
(二)、让幼儿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中。
幼儿日常的科学活动不应只局限与我们的教室,我们应该让孩子走出教室,融入到社会中去,以此来弥补幼儿园科学教育设备和资料的不足,使他们得到大量的第一手感性资料,让各个社会现象来丰富科学教育的内容。例如在开展科学活动:马路上的车子时,我们就先带孩子到马路上去观察各种各样的车子,在观察中让幼儿随意的交谈,如车子的种类、车子的标志等等,适时的丰富了幼儿的认知范围,而且充分利用了我们我们幼儿园就在马路边上这一丰富的资源,让孩子们去马路边去观察各种各样的车子,还请司机叔叔做了详细的介绍,丰富了幼儿关于车子的经验,了解了车子的组成部分。在进行科学活动:春天的花时,由于我园的花的种类比较少我们带领幼儿来到了附近的花卉种植场地,在那里通过花工的介绍孩子们认识了春天里的各种各样的花。在探索中我们要抓住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捕捉点点滴滴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活动都扩展了科学教学的内容,丰富科学活动课程的教学形式,拓宽科学活动途径,让幼儿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在幼儿园小课堂和社会的大课堂中有效地完成科学教育任务。
(三)、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
散步是一项较轻松的活动,它不同于幼儿园的各种教学活动,因而师生的心情也舒畅、愉快。虽然,散步活动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所占的时间不长,但它也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必要环节。如在散步时,孩子们很自然地簇拥着老师慢慢走,如果忽然发现一部分孩子不走了,这时他们一定是有了新的发现。如地上的蚂蚁,或者在捉跳跃的蚱蜢。此时,老师就捉抓住时机,走过去与他们一起观察,共同讨论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从而使老师与孩子们达到心灵间的沟通。又如,带孩子们做操时,突然,这时一架飞机“轰隆隆”地从天上飞过,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了,会不约而同地抬头望着天空,兴奋地挥动着双手高声喊“飞机、飞机”,孩子们多么希望飞机能停下来,可是飞机越飞越远,直到飞机在空中消失,他们才失望地回过神来。不过,他们又进入了热烈的讨论中,“那是架什么飞机”“飞机到哪里去了”“我见过怎样的飞机”,这时老师可以顺应孩子们的兴趣点,将早操暂停一下积极加入孩子们的讨论中去,并加以引导“飞机为什么听不见你们的声音?”“飞机为什么不掉下来?”,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开阔了幼儿的视野,而且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除了在散步中可以渗透科学,在其他环节中科学知识也随处可见,它们都隐藏了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只要老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它、把握它,就能活化我们的教学。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理论的内涵是广博而深邃的,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能更好地发挥幼儿的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科学活动中闪烁出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