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奶 半斤牛奶,含钙300毫克,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乳酸、矿物质及维生素,促进钙的消化和吸收。而且牛奶中的钙质人体更易吸取,因此,牛奶应该作为日常补钙的主要食品。其他奶类制品如酸奶、奶酪、奶片,都是良好的钙来源。健康提示:夏季牛奶饮用也要需有选择 2、海带和虾皮 海带和虾皮是高钙海产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补钙300毫克呢。并且它们还能够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 海带与肉类同煮或是煮熟后凉拌,都是不错的美食。虾皮中含钙量更高,25克虾皮就含有500毫克的钙,所以,用虾皮做汤或做馅都是日常补钙的不错选择。 友情提醒:容易对海制品过敏的人们要小心食用哟。 3、豆制品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钙量也很高。500克豆浆含钙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钙就高达500毫克,其他豆制品也是补钙的良品。 友情提醒:豆浆需要反复煮开7次,才能够食用。而豆腐则不可与某些蔬菜同吃,比如菠菜。菠菜中含有草酸,它可以和钙相结合生成草酸钙结合物,从而妨碍人体对钙的吸收,所以豆腐以及其他豆制品均不宜与菠菜一起烹制。但,豆制品若与肉类同烹,则会味道可口,营养丰富。 4、动物骨头 动物骨头里80%以上都是钙,但是不溶于水,难以吸收,因此在制作成食物时可以事先敲碎它,加醋后用文火慢煮。吃时去掉浮油,放些青菜即可做成一道美味鲜汤。 友情提醒:鱼骨也能补钙,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做法。干炸鱼、焖酥鱼都能使鱼骨酥软,更方便钙质吸收,而且可以直接食用。 5、蔬菜 蔬菜中也有许多高钙的品种。雪里蕻100克含钙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每100克钙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友情提醒:这些绿叶蔬菜每天吃上250克就可补钙400毫克。 6、补钙药物 如今市场上的补钙药物适合于依靠食物摄入不能满足钙需求的儿童、青少年、孕/哺乳期妇女、老人,甚至于工作紧张、压力大、生活没有规律的白领女性。它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并且容易控制补充量。 友情提醒:在服用时需要严格遵守医嘱,以免服用过量,反而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一些复合维生素和钙质补充剂,因维生素本身可以和钙质产生协同作用,相对于单纯补钙来说,服用后益处更大。 补钙还是以食补为佳 给宝宝补钙非常重要,这是很多父母都关心的话题。市场上有许多品种的钙剂,虽然有些广告中称其吸收率很高,但实际效果与期望值有一定差距。一些医生主张——补钙还是以食补为佳。 食物的科学烹调能够增加钙的摄入。这里介绍几种多钙食品的烹调方法: 1、可以把小黄鱼制成酥鱼。做法是:把锅烧热,在锅内放入葱、姜铺底,把10公分左右长的小黄鱼排放在上面,加适量醋用慢火炖烂,甚至可以连鱼头、鱼刺都变酥了。这样,整条鱼都变成了可以食用的钙剂。 2、高压锅饨鸡。可以把鸡肉、鸡骨尽量饨烂、饨酥,鼓励宝宝把软骨嚼碎咽下,也能够补充钙质。 当然,以上这两种食品不太适合于2岁以前的宝宝,2岁半以后,多数宝宝已长出了20颗乳牙,有了咀嚼能力,才可以给宝宝吃这类食物,否则宝宝也不易消化吸收。 还可以做大骨头汤。将买来的大棒骨洗净,敲裂或敲断,凉水下锅,放入骨头,烧开后,撇去浮沫,加葱、姜、料酒,用小火炖煮,时间可长一些。让宝宝喝汤,吃骨髓。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补钙食品,适合各年龄的宝宝。该汤还可以加在宝宝的其它食品中,混合喂养。比如用骨头汤下面条,蒸鸡蛋羹等。虾皮和豆腐中含钙量较高,也应该经常给宝宝食用。 另外,断奶以后的宝宝每天也应该保证至少摄入牛奶250毫升,增加钙的摄入量。 很多人以为,通过饮食可以补钙,但实际上在日常饮食中,很多不经意、不正确的膳食行为会让你丢失大量的钙。 磷多丢失钙:钙磷比例失衡是导致人们缺钙的元凶。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钙∶磷比例是2∶1,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过多地摄入碳酸饮料、可乐、咖啡、汉堡包、比萨饼、小麦胚芽、动物肝脏、炸薯条等大量含磷的食物,使钙∶磷比例高达1∶10~20,这样,饮食 中过多的磷会把体内的钙"赶"出体外。 补钙不补镁,吃完就后悔:人们补钙的时候,只注意补充维生素D,却往往不知道要补充镁。钙与镁似一对双胞胎兄弟,总是要成双成对地出现,而且钙与镁的比例为2∶1时,是最利于钙的吸收利用的了。所以,在补钙的时候,切记不要忘了补充镁。含镁较多的食物有:坚果(如杏仁、腰果和花生)、黄豆、瓜籽(向日葵籽、南瓜籽)、谷物(特别是黑麦、小米和大麦)、海产品(金枪鱼、鲭鱼、小虾、龙虾)。 大鱼大肉"吃"掉钙:高蛋白饮食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所在。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A:每天摄入80克的蛋白质,将导致37毫克的钙流失;B:每天摄入240克的蛋白质,额外另补充1400毫克的钙,将导致137毫克钙的流失。额外补充钙并不能阻止高蛋白所引起的钙流失,过量摄入大鱼大肉而不注意酸碱平衡,将导致钙的大量流失。那么,怎样饮食才能促进钙吸收?维生素C促进吸收钙:把含钙高的食物与维生素C和泡菜汁一起服用,或者每天自己制作脐橙、柚子、橘子、芦柑、柠檬饮用,其生物利用度要增强12%。显然是这些水果中大量的维生素C的参与,使得钙能更好地被小肠吸收。 荤素平衡提高钙的利用率:比如豆腐炖鱼,鱼肉中含维生素D,豆腐含钙丰富。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使豆腐中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另外,主食讲究谷豆类混食,不仅能使氨基酸互补达到最理想化,还能促进钙的吸收。
想补钙先补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维生素D天然来源不多,其中牛奶和某些鱼类含有维生素D,日光中的紫外线也可促使人的皮肤合成维生素D, 所以蘑菇无疑是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之一。然后多吃点海带,虾皮,紫菜,小白菜,油菜,茴香,豆制品,奶类等含钙高的食品
“腰酸背痛腿抽筋”症状绝大多数是“缺钙”,充足的钙营养是“治疗骨质疏松症”最基本的“药物”,不是“国民膳食结构造成钙摄入量低”,而是食物中含钙量越来越少。全国城乡人均钙摄入量已经从1982年的每天694.5毫克,降到了2002年的每天390.6毫克,这还不是“人人缺钙”是什么吗?这些数据是2004年10月12日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中的数据,这还不算科学依据吗?30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钙摄入量却逐年降低。这充分说明,“补钙”也是“药补不如食补”是不科学。钙——可以当作“药”来治病,钙——更是每一个地球人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之一,它与人的健康和衰老密切相关,只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罢了。 另外,补钙的关键不是“吸收率”,而是“吸收量”,补钙所追求的就是“钙吸收量”的多少,而不是高的“吸收率”。
如果你缺钙严重的话最好吃钙片,这样效果才好,不过,平时多吃些海产品也有补钙的功效,多喝奶。
多吃海虾最好。当然也可以睡前吃点苏打饼干,喝一杯牛奶,也是最好的补钙方法。
个人意见: 专家们普遍认为,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应是缺钙人群的首要举措。专家们表示,许多食物富含天然钙质,具有易被人体吸收、烹调简单、食用方便等突出特点。如鱼、虾皮、海带、紫菜等海产品,牛肉、豆浆、豆腐及鲜奶、酸奶、鸡蛋、芝麻都是上好的补钙食品。另外,价格低廉的蔬菜也是摄取钙质的优良食物来源之一,如金针菜、胡萝卜、白菜、油菜、菠菜、扁豆、毛豆等同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钙质。国人如果能养成每人每天喝250克鲜奶的习惯,便可提供易与蛋白质结合、被消化吸收的有机钙300毫克,再加上膳食中其他食物供给的钙约300毫克,便能基本满足人体对钙的需要。 专家们进一步强调说,对于一般人群而言,除了改善膳食结构,还须增加运动和日晒,以促进体内钙的吸收、合成。在此基础上,确有不足的部分才需要服用合适的钙剂。那么,人体究竟需要多少钙,不足部分又该如何计算呢? 据中国营养学会有关专家介绍,目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供给量中钙的标准是:6个月以内每天400毫克,6个月~1岁600毫克,1~10岁800毫克,10~12岁1000毫克,12~16岁1200毫克,成人800毫克,45岁以后800~1000毫克,孕妇、乳母1000~1500毫克。 专家提醒说,由于人的饮食、运动习惯不易改变,钙补充剂确实还有存在和应用的必要。但是,在服用钙剂时必须要考虑到饮食中已经获取的那部分,如饮食中已获取2/3,那么只需补充1/3就可以了。一般而言,成人每天除去在饮食中获取的钙外,钙补充量以300~400毫克为宜,以2000毫克为最高限度。长期超量服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一顿饭不能吃成胖子,补钙规律就像“一日三餐” 王福权教授告诉记者说,摄入推荐剂量的钙副作用较少见,但一次摄入高剂量钙会在小肠管腔产生高浓度钙,使钙吸收趋于饱和,长期摄入易出现副作用。正常健康个体服用高剂量钙剂的主要问题是便秘(特别是老年人)及肾结石、膀胱结石。 赵燕玲秘书长也介绍说,补钙不当可出现便秘、肠肿胀及胀气等消化系统副作用。如滥用钙的药物则危害更大,可患上高钙血症。她强调,补钙要依据人群的年龄和个体状况来确定,其中青少年、老人及孕期、绝经妇女是补钙重点人群。 除了遵循“缺多少、补多少”原则,还要考虑吸收。何丽表示,片面宣传哪种钙吸收率高是不科学的。因为维生素D及甲状旁腺素、生长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多种因素和个体健康状况均可影响钙吸收。此外,随着年龄增长,钙吸收率会逐渐下降。因此,确保补钙科学和钙平衡意义重大,滥用钙剂会导致软组织钙化及奶碱综合征,危害健康。 在记者采访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从吸收角度而言,所谓“高浓缩”钙剂是不科学的,“少量、多次”更符合生理规律。在多数情况下,口服钙的吸收实际上4个小时内就可完成,补钙分剂量和“一日三餐”是相通的,正如一顿饭不可能吃成胖子一样,补钙不可能立竿见影,“蛮补”不仅欲速不达,还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而把每天的服用量分成较小剂量,分次服用,可抑制导致骨吸收减少的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其吸收效率要比一次大剂量服用更高。 还有专家提出,过多使用含有维生素D的钙制剂会导致维生素D中毒,儿童过量服用钙制剂则会抑制对锌元素的吸收,影响发育。长期服用高钙还可引起疲劳、恶心、呕吐及乏力,并干扰铁、镁、锌、锰等其他微量元素吸收,同时导致钙浪费和营养缺乏症。其原因在于当满足身体需要后,代偿性肠净吸收率下降,多余钙就会被排出体外。而服用高钙的另一危害还在于服用者往往以为服用高钙剂就已经补充了充足的钙,反倒对真正的缺钙丧失了警惕。 据记者了解,为防止滥用钙剂造成的危害,许多专家还提倡因病而异,选择合适的钙剂。如碳酸钙溶解需要低酸碱度,不适合胃酸缺乏病人;磷酸钙富含磷,慢性肾衰病人不宜。服用甲状腺激素、四环素、皮质类固醇等药物和遗传性代谢缺陷、伴有骨转移的癌症病人不宜服钙,氯化钙、葡萄糖酸钙与药物合用时也会影响药物疗效甚至有害。心脏病患者补钙不当,也会因钙沉积引发意外。 王福权警示说,要想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缺钙,需要补多少,如何补,必须到正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这也是科学防治和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最为准确、直接的手段。 企业缺乏“共生”意识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副秘书长贾亚光一下子就为记者拉出了一串当前钙保健品夸大宣传的误区:“腰酸背痛腿抽筋”症状就能确认是否“缺钙”吗?光补钙剂就可以“治疗骨质疏松症”吗?“国民膳食结构造成钙摄入量低”能被说成是“人人缺钙”吗?“吃了补钙品就长高”有科学依据吗?有机钙、无机钙、活性钙、分子钙、离子钙、超微钙、纳米钙……钙的种类何时才可以穷尽? 究竟该补多少钙,补多了有没有用?打个比方,是往茶杯里倒水,杯的容量是固定的。钙的吸收与摄入量成反比,当钙摄入量为150毫克时,吸收率可达50%;摄入量为300~400毫克时,吸收率达35%;摄入量为400毫克以上时,其吸收率仅为25%。这是贾亚光为消费者算的一笔补钙账。 “明明白白消费钙保健品仍然是消费者的困惑。要树立正确补钙观,还需企业增强‘共生’意识,需管理部门和专家共同努力,加强科普宣传,维护消费者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部主任丁世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