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乐的几个重要时期是什么

告诉我,尽快,谢谢
2024-11-24 22:58:1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没什么悬赏分啊~~~不过帮忙是应该的

我们现在把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前半期的音乐称为“巴洛克音乐”,它具有与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和古典派音乐都不同的特征。但是,我们在这儿所说的“巴洛克’是单指艺术史上某个时期的名称。就象日本的平安时代决不是自始至终都是平平安安的时代一样,巴洛克时期也决不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所以巴洛克音乐的本质和特征,不能从词源中去探索。
那么为什么要用“巴洛克音乐”这一词呢?“巴洛克’一词原是从美术术语中借用过来的“巴洛克音乐”,是指:与巴洛克美术同时兴起的音乐。在美术史上,一开始“巴洛克”这个词却带有词源中所带有的那种贬意。人们把美术上的黄金时代一文艺复兴时代——出现老化、奇形化的阶段称作“巴洛克”,但是进入本世纪后,经过沃尔夫林(1864—1945,瑞士美术家)和里格尔(Alois Riegl 185d一1905),等学者的努力纠正,人们认识到了巴洛克时期美术的积极意义,从此人们使用“巴洛克”一词时就不再带有轻蔑的语义了。萨克斯(CurtSachs 1881—1959,音乐学家,生于德国)于1918年首次将这个概念借用到音乐史中。以后“巴洛克”这个名称 先在德国,继而在美国,以后又在世界各地普及开来,一直沿用到今天。现在仍有一些拉丁语系国家的学者,受词源的影响而不愿使用“巴洛克”这个名称。但我们还是可以将它看作一个方便的名称加以使用,因为它容易使我们想起音乐与时代思潮以及它与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中就没有和“形状不规则的珍珠”这一概念相近的作品。巴洛克音乐追求强烈的感情、强烈的对比和不断的运动这一倾向,确会让人联想起词源的含义(当然是指褒义),这种倾向在刚冲破文艺复兴时期初期的巴洛克音乐作品中尤为突出。后期巴洛克音乐虽有同样倾向,但已有明确的条理,我们平常所说的巴洛克音乐大抵是指后期巴洛克音乐,所以人们听来就感到很柔和。

音乐史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批判地吸收前一时代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因而,不妨把巴洛克音乐看作是文艺复兴后期所出现的各派音乐风格日臻成熟阶段。与此同时,历史上也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小小的事件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发展,成为某场重大变革的原因。巴洛克音乐就符合后者的情况。它的出现与一个被称作“佛罗伦萨同志会”的团体(Camerata,意大利语,“同志”之意)的活动是分不开的。“同志会”是指聚会在巴尔第伯爵(Giovanne Bardi 1534—1612)宫邸的一批文学家、音乐家以及学者。他们从1580年前后开始研究希腊悲剧。他们的一个目标,就是希图以古希腊悲剧为样板创造出一种崭新的音乐形式。其结果,他们否定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音乐,并力求把语言与音乐完美地结合起来。于是被称作“抒情独唱”(Monody)的音乐流派诞生了。这种流派的特点是以简单和弦伴奏形式的通奏低音为背景,进行吟诵式的独唱,其语言抑扬顿挫,情感丰富饱满。“佛罗伦萨同志会”中的一个成员佩里(JacopoPeri 1561—1633)1597年以这样的风格为音乐剧《达夫内》(Dafne)谱了曲,这就是今天歌剧的雏形。1600年,加勃里埃里(Giovanne Gabrieli 1557—1612)作曲的宗教剧《灵魂与肉体的表现》在罗马的清唱剧大会上首演,从此清唱剧得到了发展。所以,我们可以把歌剧与清唱剧看作是巴洛克时代最有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另外,有必要一提的是,作为室内独唱曲的康塔塔也是随着“抒情独唱”的开始而出现的。
一字一句都唱得很规矩的吟唱形式虽然有着一定的感染力,但仅以这种方法来组织音乐,仍会失之于单调。于是歌剧与清唱剧后来逐渐发展,摆脱了抒情独唱风格音乐的单调的缺点,音乐的表现形式丰富起来了。以咏唱为主的叙事调和以曲调为主的咏叹调逐渐分离,这样人们既可以欣赏到华丽动听的歌曲,伴奏也因开始使用大型管弦乐队而显得丰满。被视为初期发展的里程碑的作品有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3)的歌剧《奥菲欧》(Orfeo)和《波佩阿的加冕》,卡里西米(Carissimi 1605—1674)的清唱剧《耶夫泰》等等。不久,这类音乐从意大利传向了其他各国。

音乐史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批判地吸收前一时代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因而,不妨把巴洛克音乐看作是文艺复兴后期所出现的各派音乐风格日臻成熟阶段。与此同时,历史上也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小小的事件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发展,成为某场重大变革的原因。巴洛克音乐就符合后者的情况。它的出现与一个被称作“佛罗伦萨同志会”的团体(Camerata,意大利语,“同志”之意)的活动是分不开的。“同志会”是指聚会在巴尔第伯爵(Giovanne Bardi 1534—1612)宫邸的一批文学家、音乐家以及学者。他们从1580年前后开始研究希腊悲剧。他们的一个目标,就是希图以古希腊悲剧为样板创造出一种崭新的音乐形式。其结果,他们否定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音乐,并力求把语言与音乐完美地结合起来。于是被称作“抒情独唱”(Monody)的音乐流派诞生了。这种流派的特点是以简单和弦伴奏形式的通奏低音为背景,进行吟诵式的独唱,其语言抑扬顿挫,情感丰富饱满。“佛罗伦萨同志会”中的一个成员佩里(JacopoPeri 1561—1633)1597年以这样的风格为音乐剧《达夫内》(Dafne)谱了曲,这就是今天歌剧的雏形。1600年,加勃里埃里(Giovanne Gabrieli 1557—1612)作曲的宗教剧《灵魂与肉体的表现》在罗马的清唱剧大会上首演,从此清唱剧得到了发展。所以,我们可以把歌剧与清唱剧看作是巴洛克时代最有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另外,有必要一提的是,作为室内独唱曲的康塔塔也是随着“抒情独唱”的开始而出现的。
一字一句都唱得很规矩的吟唱形式虽然有着一定的感染力,但仅以这种方法来组织音乐,仍会失之于单调。于是歌剧与清唱剧后来逐渐发展,摆脱了抒情独唱风格音乐的单调的缺点,音乐的表现形式丰富起来了。以咏唱为主的叙事调和以曲调为主的咏叹调逐渐分离,这样人们既可以欣赏到华丽动听的歌曲,伴奏也因开始使用大型管弦乐队而显得丰满。被视为初期发展的里程碑的作品有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3)的歌剧《奥菲欧》(Orfeo)和《波佩阿的加冕》,卡里西米(Carissimi 1605—1674)的清唱剧《耶夫泰》等等。不久,这类音乐从意大利传向了其他各国。

要区别巴洛克音乐和别的音乐,只要注意通奏低音就行,因为巴洛克音乐时期也称“通奏低音时期”。通奏低音的确立与消失和巴洛克音乐时期的开始与结束大致相应。在听音乐时,你注意一下音乐作品中低音部的展开是否有其自己的旋律线。除构成作品骨架的各个声部以外,是否还有象古钢琴和管风琴一类乐器演奏的辅助和音。这两点是通奏低音最明显的特征。有了经验以后,便可知那些没有明显的通奏低音的、为独奏乐器所写的音乐以及不常见的只有上声部的音乐,就是属于变化了的巴洛克音乐。
随着文艺复兴时期到巴洛克时期人们对理想音响看法的改变,音乐作品出现了通奏低音。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中,各独立声部以对等的地位构成复调,求得整体的统一。可到了巴洛克时期,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上声部与下声部这两个极端上。作曲家们都创作只有上下两个声部的作品,中声部只在下声部(即通奏低音)中用数字标出,留给演奏家作即兴处理。独唱曲形式的“抒情独唱”(Monody)使用的就是这种结构,从二重奏鸣曲及三声部奏鸣曲中都可以发现这种“离心形音响构造”的典型形式。甚至连内声部十分整齐的管弦乐曲也受其影响。据说吕里等法国作曲家创作时通常只写上下两个声部,中声部则令其学生去完成。
通奏低音一般由两组演奏者担任演奏,一组是以左手演奏低音,右手补充和弦的古钢琴,管风琴演奏者组成,另一组是由重复低音部的大提琴,低音提琴或者大。管,古提琴(Gamba)演奏者组成.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通奏低音这一系统要求和声在低音上加上和弦,这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始终以各声部间的音程关系来构成乐曲的方法完全不同。而这种和弦的发展,却是巴洛克音乐的一大特征。巴洛克时期虽然非常流行复调手法,但使用复调手法时,在和弦的基础上组织音响的技法充实了原来把各独立旋律组织乐曲的对位技法,和声的发展同时带来了调性的确立。贯穿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法的地位下降了,它仅被视为写作古典风格音乐的一种手段,由大调,小调所组成的调性体系确立起来了。人们常说,巴洛克音乐比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更容易听懂,那也只是指巴洛克音乐中的后期作品。这与我们现在所说的Do—Mi—Ss充满在作品中不无关系。巴洛克后期的作曲家拉摩特别是他的《论和声》,使调性体系作为一种理论得以完善。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巴洛克音乐的一般特征。在声部构造的两极化倾向上我们可以看出巴洛克音乐提倡极端对比,这一特征在巴洛克音乐的其他方面也有所反映。例如在节奏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均一节拍已消声匿迹,强拍弱拍的交替出现,形成了鲜明的节奏感。但是,带有特定节拍的、富有动感的节奏给许多乐曲增色的同时,一些宣叙调和即兴性器乐也采用了节奏感不强的自由节奏,这两种对立的技法也应用到了“托卡塔与赋格”、“宣叙调与咏叹调”等对比性强的作曲形式中去了。此外,作曲家渐渐喜欢在一首乐曲中安排几个演奏组的作曲手法。从“威尼斯乐派”的加布里埃里到巴赫,用多声部合唱或管弦乐进行创作的实例是屡见不鲜的。大,小演奏组协同出现创作技巧,使协奏曲得以诞生。巴洛克音乐的华丽、明确、动人,都是运用这些技巧的结果。
不要忘记,巴洛克音乐的目的是为了表现感情。就是说作曲家们总是力图用音乐来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巴洛克音乐打破中世纪时期的调和与中庸,用音乐来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倾向,在初期巴洛克音乐使用半音阶手法和不协和音这一点上已经明晰地反映了出来,巴洛克音乐为什么追求极端和对比的技巧,也可以用他们强调情感表现.这个根本宗旨加以说明。

--------------------------------------------------------------------

有关巴洛克时期的器乐曲,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当时各个国家都创作了风格迥异的音乐。其次巴洛克前期与后期的作品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可以概括地说,巴洛克前期到后期器乐的发展,是受下述两个条件制约的:
第一,追求各种乐器所特有的演奏效果和特定的表现内容,形成了所谓的“习惯音调”(idiom,指某一流派、作曲家、乐器等特有的音乐风格)。各种乐器都能演奏的带中立性的作品逐渐消失,出现了小提琴乐曲只能用小提琴演奏,古钢琴乐曲非古钢琴演奏不可的局面。各种习惯音调的形成,使巴洛克后期出现了转换音调的现象。所谓转换音调,是指用弦乐器模仿歌剧中宣叙调的效果,或把小提琴演奏法移植到键盘乐器中去,这样便开拓出了千个新的演奏领域。
第二,器乐曲形式的分离。器乐曲的即兴形式,并列形式逐渐被富有条理的形式所取代。例如,寻求曲被赋格取代;坎佐涅被奏鸣曲取代,在独奏奏鸣曲基础上形成的三声部奏呜曲,受到了听众的欢迎。变奏曲的主题被安排在低音部。形形色色的舞曲发展成了组曲这一形式。对演奏组音响对比的偏爱集中反映在协奏曲的创作上,继大协奏曲(Concerto Grasso)以后,独奏协奏曲((Solo Concerto)也于十八世纪问世。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在这种背景下的作曲家们的创作活动。
活跃于十七世纪初期的作曲家中,以北欧的斯维林克(Janpieterzoon Sweelinck、l562—1621)及南欧的弗莱斯克巴尔地(Girolamo Frescobaldi、l583一1643)最为重要。这两位作曲家同时也都是闻名于世的杰出的管风琴演奏家。可以说管风琴音乐和古钢琴音乐的地位是由他们两位确立的。其中斯维林克以市民文化基础雄厚的荷兰为舞台进行活动。他是一位出色的教师,有“德国管风琴演奏家之父”的美名。以沙伊特(Samual Scheidt、l587——1654)、席德曼(Heinrich Scheidemann、1596—1663)为始祖的北德管风琴学派的成员,就出自斯维林克门下。另一位弗莱斯科巴尔地,是意大利初期丰富多彩的巴洛克器乐音乐创作的代表人物。继他们两位以后,代表性的键盘音乐作曲家当数德国的弗勒伯格(Johann Jakob Froberger、 1616—1667)他在创立组曲的基本形式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从十七世纪初开始,意大利涌现出大批小提琴音乐作品,这些乐曲逐渐使独奏奏鸣曲、三声部奏鸣曲和协奏曲的形式固定了下来。集其大成者是科莱里(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他所创作的结构端正、格调高雅的小提琴音乐,不管是奏鸣曲,还是协奏曲,都洋溢着古典风味。在他创作的众多作品中最为重要的是以小独奏曲(Concertino)与大合奏的对比作为基调的大协奏曲.它成为后期巴洛克音乐的典型器乐形式,亨德尔等许多作曲家都以这种形式创作了大量作品。不久,由托莱里(Giuseppe Tcrelli 1658—1709)首创、维瓦尔地(Antonio Vivaldi、约1675—1741)等加以完善的独奏协奏曲,并与大协奏曲并驾齐驱。独奏协奏曲这种形式在十八世纪的十年代流行于整个欧洲大陆,并被用于各种乐器.巴赫也从中受到了很大影响。
在法国,小提琴的普及晚了很多时间,柳特琴(1ute)和古提琴等古乐器在整个十七世纪始终处于有力地位。好用管乐器也是法国巴洛克音乐的特征之一。但最为重要的是古钢琴(Clarcin)音乐趋于成熟。由尚博尼埃(Jacques Champion de Chambonnieres、1602—1672)和路易斯·库普兰(Louis Couperin 1621—1661)开创的艳丽、明朗的古钢琴艺术,在进入十八世纪的时候,在弗朗索瓦·库普兰(Francois Couperln、1668—1733)和拉摩的努力下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他们所采用的形式是将几首小曲串连起来构成组曲,其中描写性音响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德国当时还是音乐艺术上的落后国家,正在努力学习两个音乐大国的音乐风格。所以在当时德国的器乐曲里,既有大量意大利风格的奏鸣曲和小提琴音乐。又有大量法国式的组曲形式,最具德国特色的形式当推管风琴音乐。沙伊德以后的德国管风琴艺术,是由布克斯特胡德(Dietrich Buxtehude、1637—1707)和帕赫尔贝尔(John Pachelbel、1653—1706)推向新的顶峰。十八世纪又出现了巴赫,他在管风琴音乐领域留下了巨大的成果。在管风琴音乐里结出硕果的赋格,在其他音乐形式里也同样被视作德国特有的严谨形式而受到欢迎。在其他国家里,西班牙的管风琴音乐和英国的联合音乐(Consort Music)也有它们应有的地位。

奏鸣曲Sonata

指类似组曲的器乐合奏套曲。自海顿。莫扎特以后,其指由3-4个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套曲(钢琴奏鸣曲)或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小提琴奏鸣曲)

交响曲symphony

大型管弦乐套曲,通常含四个乐章。其乐章结构与独奏的奏鸣曲相同

谐谑曲scherzo

诙谐曲。节奏强烈,速度较快、轻松活泼的三拍子器乐曲或声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