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最早完成的作品,也是其代表作,虽然题材相对狭隘,故事平淡且简单,但简·奥斯汀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与小说中每个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令这部小说拥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在当时英国文坛伤感小说和哥特式小说比较泛滥的时代,她的笔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曾与友人讨论过关于对于一部作品的读解问题:了解作者对读解作品的关系。了解作者究竟是对于读解其作品的帮助还是妨碍?对于此部《傲慢与偏见》显然我们不能脱离开对于简·奥斯汀的了解。众所周知的是她终生未嫁,其作品几乎都是涉及婚姻与爱情的生活题材。笔下的人物形象都塑造得相当鲜明,无论是主角还是陪衬对象,都鲜活灵动,因为他们的平凡而让读者倍感亲近。而这些著作中,无论是此部《傲慢与偏见》还是《理智与情感》《爱玛》等,我们都可在这些作品的女主人公身上找到简的影子,她们面对爱情和婚姻的坚韧跟她本人是如此相似。
如《傲慢与偏见》中的班纳特夫人,一个典型中产阶级的妇女形象,她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势利且神经质。她的生活目标就是将五个待字闺中的女儿嫁出去,不让家族蒙羞。她的择婿条件是金钱第一,不论其人品。在其小女儿莉迪亚和威克姆私奔之后,一度认为自己的神经已经被摧残到了极限,她口里嚷嚷着的是旁人的笑话不是女儿的行踪,她心中对于女儿是愤怒多于担忧。在班纳特夫人那里我们看到的是莉迪亚的罪过,她令家族蒙羞使得四个姐姐出嫁困难。但究其根本,若非他们对于莉迪亚的苦苦相逼,她又怎会与威克姆私奔的呢?
莉迪亚的“荣归”是小说中极具讽刺意义的事。家人对于她已婚的羡慕和她自身感到的无以复加的优越感,令她觉得自己从今后高人一等。班纳特夫人更是第一时间要出去炫耀她最小的女儿已经成功出嫁的喜讯。他们不管这桩婚姻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也不管女婿是何许人,更不管那二人之间是否有真实的爱情。唯一的担忧是伊丽莎白,但她的选择的方式仍是沉默。这是小说中每个人的悲哀,是那整个家族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时代的悲哀。
如同约翰·福尔斯的经典之作《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小说在其精妙的结构和独特的结局之下掩藏着的,是作者令读者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爱情的重新审视。比之《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表现的形式相当晦涩,意义与形象仿佛都只是透出的淡淡的气息。而《傲慢与偏见》从小说的名字到小说的题材,从书中人物的性格构建到最终走向,都汹涌的表达着小说的思想与精髓。
不可否认的是,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带给我们的思考也必将是永恒的。时代的特色也细致的建造在每个人的爱情之上,如同中国旧社会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些婚姻形式。当代人都会带着荒唐与怜悯的眼光去看待那些时代爱情,可是,女性解放婚姻解放的话题仍在继续升华与变异,发展至什么境地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认定的是,和这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萨拉一样,这种拥有坚韧的性格与对于爱情永恒的追求与信仰的女性会一直延续至多年以后。
伊丽莎白聪明漂亮,有主见,勇敢坚毅。她区别于身边的所有的女子,鹤立鸡群一般的,对于爱情和婚姻有自己的坚持。她不被金钱利欲所迷惑,在女子不能继承家族遗产的社会制约下,她仍旧果断的拒绝了远亲亦是继承者柯林斯的求婚。
在遭受好友夏洛克与柯林斯可悲的婚姻打击之后,她仍是可以好友的身份从容的前去拜访。
在所有人都垂涎于达西丰厚的家产和庞大的年收入的时候,面对达西的告白,在她的偏见之下,她认定了达西的傲慢与恶毒。她不耻于自己所知的达西对于威克姆的卑劣行径,也反抗着达西对于她家人的鄙夷和羞辱。
在了解到所有事情内幕的时候,她勇于认识到自己过去对于达西的误会,也欣赏承认了自己爱上了那个傲慢的贵族。在达西姑妈凯瑟琳夫人的再三阻拦与最后到家中对她施以侮辱之后,面对所有的抉择,她仍旧只跟着心的指引。
她的告白,面对的是父亲而不是达西,但这样的形式却更让人们感动。要知道那份坚持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班纳特先生是个慈爱的父亲形象,区别于其夫人,他支持伊丽莎白对于自己爱情和婚姻的坚持,在过去柯林斯的求婚问题上,他是站在女儿这一边的。因为他是男性,在上一代中,他可以坚持自己对于婚姻的选择,但是班纳特夫人是深受旧社会婚姻观爱情观毒害的一方,且将其传承了下来,加诸在她的五个子女当中。由于有了伊丽莎白的存在,她的传承计划始终不能完美竣工。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男主人公达西。这一人物形象总体来说,是相当木讷的。高大魁梧,气宇轩昂,容貌俊朗,出身贵族且见识不凡。最为要命的是他有丰厚的收入和庞大的家族势力。如此优越的条件令他无法无视门第区别,在男宾严重少于女宾的情况下也不能去舞池里请心仪的女子伊丽莎白跳舞。这是作者如同她刚开始给小说取的名字一样——《最初的印象》。通过一场舞会和威克姆后来的说辞,形成了作者对于达西最开始的人物塑造。而这个人物形象最终的揭示便是小说中悬念产生并解决的过程。
在戏剧之中,西方戏剧的特色便是以悬念的开始为开始,以悬念的结束为结束。简·奥斯汀这一紧贴生活的小说,也将人物塑造和人物真相运用的如鱼得水。本身各国的语言都有它的独特之处,但文化的意义却不能以国界来划分。小说原文中的每个文字的组合都已经完美得无懈可击,但翻译之后却不能缔造出原先的神韵。于是各部著作都被拍成了电影,毕竟那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可以通过影像直观的进入观众的眼中,可惜的是,视听语言读解出的毕竟只是一个轮廓,跟文字直接同心灵的碰撞达到的灵魂上的共鸣还是有太大的区别。于是,我们对于这部著作的读解必须由直接的艺术享受变为思考从而获得结果。
如同达西这个人物,我们不曾直接看到他为伊丽莎白的所作所为和一切付出,但是我们通过却仍旧可以体会得到。他在背后做着一系列的斗争和思考,表白也是木讷而直接的,千言万语最后都被伊丽莎白翻江倒海的顶撞弄得哑口无言。那一刻,我们知道当时社会与人物所处的情境压在二人爱情身上的重重大山。最终令人欣慰的是,他们终于翻越过了那些大山抵达幸福的终点。由此可见,不管时代与社会对人们的思想扣上了如何沉重的枷锁,爱情总是能够逾越一条条鸿沟到达有情人的身旁。比之当代人对于爱情的轻浮与随意,我们更能感受到那些在禁锢之下爆发的爱情是如何伟大。
跟达西一样出身贵族的宾利却没有展现出傲慢与不可一世,他温文尔雅谈笑风生,第一次来到庄园就对班纳特家的大女儿简谋生了好感,并且毫不掩饰的邀请她共舞。他认为简是整个舞池里最美丽的女孩,当然他的爱意并非肤浅的处于对简外表的迷恋,而是简与生俱来的淑女气息。宾利的妹妹卡罗琳也患有贵族们的通病,傲慢。她举止得体,端庄有素,自认为很有修养,并且多次有意无意奚落伊丽莎白。但这并非完全出自于傲慢与鄙夷,而是她在发现自己钟情的达西对伊丽莎白有感情之后从而从中阻挠。
这一次要人物并未起到改变人物命运推动情节的作用,但正是因为安排了这一角色才不至于让全篇显得有所欠缺。婚姻中的“门当户对”规则就是应该作用其中,令卡罗琳与达西看上去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最后达西却毅然和伊丽莎白结为伉俪,也就是这个人物的存在,令二人的爱情婚姻增添了另一层厚重感。
班纳特家的大女儿简,相貌姣好性格内敛,不管是爱情还是自我,她总是羞于表达,身上散发着传统女性的优雅气质。她不至于像莉迪亚与夏洛克的盲目与可悲,却也没有伊丽莎白勇于反抗和坚持的精神,可定位于一个中立的角色。她与宾利最终获得的幸福完全是由于男方宾利对她的不舍不弃。这段再平凡不过的爱情经历,虽然最终是甜蜜,但折射出来的背后的意义仍旧是可悲的。当时的女子最重要的生活目的似乎都只是嫁人,却拿不出追逐幸福的勇气。她们的命运都掌握在男方的手里。如果男方一旦表现得懦弱于迂腐,她的爱情和幸福都终将会被这个社会无情埋藏,跟着时代一起走向腐烂。因此成就简与宾利二人婚姻的,只是源于宾利的一往情深和他身为男儿的权利。
除了这两条主要的婚姻主线,简·奥斯汀还安排了夏洛克与柯林斯、莉迪亚与威克姆的婚姻线来进行反衬。莉迪亚是班纳特家最小的女儿,性格放浪不羁,生来爱慕军人。在收到双亲逼迫之后毅然同威克姆私奔,不顾忌自身与家族的名誉,也不考虑这件事之后她与她的亲人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威克姆是伪善的君子,他看似彬彬有礼,性格谦让,但他的爱情都是为了金钱的唆使。就像他曾为了金钱抛弃了达西的妹妹一样,他也为了金钱痛莉迪亚结婚。同样是私奔,不同的结果,只是因为金钱的左右。
柯林斯是一个悲哀的小丑角色。他仗着身为班纳特家族继承人的身份,任意在心中思量着自己的结婚对象。他已经是一个准有钱人了,因此他无需再对金钱苛求,而是以美貌来作为衡量标准。最先看中最漂亮的大女儿简,但在班纳特夫人心中,简已经有了更有钱的对象,于是将二女儿伊丽莎白推给他。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班纳特夫人并没有让柯林斯再作他选,而是将伊丽莎白以一个后补的形式推上去。可笑的是,他最终得到了的,是另一个跟他一样唯唯诺诺的不起眼角色——伊丽莎白的好友夏洛克。当他和夏洛克面对凯瑟琳夫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永远都不可能具备一个贵族人的气质。
这些都是典型的利欲熏心而迷失自我的人:莉迪亚的傻、威克姆的痴、柯林斯的贪和嗔、夏洛克的恨……这一切都造就了那些虚有其表的婚姻。这是典型的属于那个社会的人,就是这种社会造就了这样一个时代。
所有著作,小说或者电影,其表达主题意义通常都是通过人物。人物是一部作品的主体,人物的活动及各种人物关系构成起情节,他们的命运形成了作品的叙事构架。《傲慢与偏见》中,作者通过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迪亚与威克姆,夏洛克与柯林斯四段婚姻与爱情的发展与走向形成对比,主体与陪体各司其职,将作品意义作者观点展现的淋漓尽致。
班纳特夫人、凯瑟琳夫人这些反面角也构架的十分到位,她们代表也是当代社会与时代,她们虽然地位不同,但却一样一心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给有钱人。这二人对于人物行动的阻碍也是社会与时代的阻碍。莉迪亚与夏洛克这两个女子是时代的压迫者,她们的婚礼是时代之下的牺牲品。简与伊丽莎白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备受上天眷顾的宠儿,她们俩幸福的婚姻是那个时代潜存的希望。
时至今日,我们的社会当中也仍是不乏有被金钱迷离了双眼的人。难道那些新郎年龄是新娘父亲的年龄是如此相近的时候,你还真的相信他们的婚姻是纯粹的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吗?
当疼痛和希望都被交予你手中的时候,品味与思考也同时伴随着这部作品的终结被交到了你的手中。这不是某个根深蒂固的思想精神,而是对于时代与爱情的反思,是爱情、婚姻乃至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取向。
(4250字)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傲慢与偏见》这本书,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了。只是当时只是看到了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纠葛,起起落落的心情,让人沉浸在其中,几年之后,再次翻阅,别有一番风味。
班纳特家有5个女儿均未出嫁,而班纳特太太是一个神经质虚荣心十足的女人,将每个女儿嫁出去是她这一生唯一的大事却从不费心管教女儿的举止,而班纳特先生是个顾家的老绅士,却放任妻子和女儿的不得体行为,宁愿躲进图书室寻求平静。简·班纳特是班纳特家的大女儿,容貌美丽、性情温柔、沉静;伊莉沙白·班纳特是班纳特家的二女儿,个性活泼大方、聪慧与美貌并俱;三女儿玛丽容貌不若其它姊妹出色,因此便在品德及知识上用功,但也造成她的自大态度;排行第四的凯蒂个性浮华,与么妹丽迪雅最热忠跳舞,举止常失礼而不自知;么女儿爱慕虚荣、注重享乐、跳舞和与军官斗闹取乐是她生活的唯一目的。有一天他们家附近的搬来了一个有钱的单身男子彬格莱·查尔斯,他是一个个性温和、做人真诚不拘泥小节的富家青年,在一个宴会彬格莱却恋上了班纳特家的大女儿简,与简·班纳特相互爱慕;而彬格莱的好朋友达西·费茨威廉个性拘谨严肃,不善言词常给人自大傲慢的印象,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班纳特家的二女儿伊莉沙白,但是因为班纳特一家本身并不是得体的家族令这两段恋情受到障碍,伊莉沙白一开始就对傲慢的达西存有偏见,主要就是描述他们这段关系的转变过程。
书中的时代背景会造就许多不同的爱情观:“彬格莱先生仪表堂堂,大有绅士风度,而且和颜悦色,没有拘泥做作的气习。达西立刻引起全场的注意,因为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贵,于是他进场不到五分钟,大家都纷纷传说他每年有一万磅的收入。男宾们都称赞他的一表人才,女宾们都说他比彬格莱先生漂亮得多。”人们就是以财富来衡量一个人的。在达西与伊莉沙白的年代是趋于保守的,也会有贵族与平民的上的障碍;相较于现代这样的情形就会比较少发生。在我看法里我认为爱情是很美好的,两颗心的距离并不一定会因为形体的接近或分开而有所改变,青春和爱情,都是天底下最容易消逝的东西;一个女人在一生中能够被一个男人深深爱过,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呢?或者说,一个女人在一生中错过一个深深爱她的男人,是一种怎样的遗憾?傲慢和偏见,就属于人类弱点中最常见的两种。而人性又太容易被扭曲、被异化,一不小心,或一旦陷入盲目,失去公正和理智,被感情所操纵,就会出毛病,伊莉沙白和达西也只是一个代表而已。而出身、财产、地位、教养、一旦沾上上流的边,就容易染上傲慢的毛病,对贫穷、低下、粗俗的人瞧不上眼;而地位低、财产少的人,出于人类的一种自尊心,则以偏见对抗骄傲的优越者,这自然是另一种被扭曲的傲慢。不过《傲慢与偏见》与另一部《爱玛》中都以婚姻为其中心议题。就书中的人物而言,婚姻并非意味着男女间无法控制的热情而是双方与社会间的契约产物。小说人物全然融入其社会现实,依循社会规则,谱出故事情节。由于明白婚姻关系可提供阶级提升与经济改善的机会,财力与社会地位为决定结婚对象的相关条件。本文以社会女性主义观点切入,检视奥斯汀的社会背景,探索社会环境如何影响女性在面临婚姻时,内心的焦虑与挣扎。就社会女性主义者而言,物质环境为塑造女性婚姻意识的决定因素。事实上,婚姻,就小说人物而言,为一个阶级交换与经济交流的市场。为了达成结婚的目的,女性人物擅于把自己转化成商品,展示其外貌与才艺,吸引男性目光。此一时期女性受到社会价值的鼓励,利用其女性特质来赢得婚姻伴侣。然而,奥斯汀的女性人物在面临婚姻伴侣的抉择时往往呈现对婚姻无意识的不安。爱情是一条主线,然而婚姻与爱情还是有差别的,其中一点诚实,男女主人公就太缺少了。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女主角不安。
人,总是先入为主,达西先生傲慢、无礼的样子早已进入伊丽莎白的头脑,再加上骗子韦翰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讨人喜欢”的仪表,迷住了伊丽莎白,不停地为自己洗刷冤情,中伤达西。不可否认,韦翰长着一张英俊的脸,表面上也装得非常”绅士”。使得伊丽莎白完全相信了韦翰的花言巧语,可能于伊丽莎白的年纪有很大的关联,即使她是家中最居理智的女儿,毕竟年轻,对于一个人是好是坏,还只是看浅表的。最主要的可能是丽萃太过于在乎她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她非常不希望在别人眼里看来她是一个无知而虚荣,又没有教养的女人,可她也只是一个处在那种时代的而不甘于做一个配件的女人而已,她希望的伴侣能在心灵上与之共鸣,对于这个人的品格的要求超过了财富的要求,这一点是值得赞赏的,毕竟是在有一个爱钱的母亲的教育下长大的。不过对于这样一个母亲,她还是感到了自卑,才会在面对韦翰的谎言时,盲目的相信那个“高高在上”的达西是个卑鄙的人,从而使自己在他面前时的自卑心得到解脱。 不过幸运的是伊丽莎白没有被这些真正的蒙住双眼。
傲慢与偏见,在书中是男女主角爱情上的障碍,但在现实社会中也是人们相互之间交流的障碍,更是在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事物上的绊脚石。人的缺陷太多,首先是心灵上的陷阱。要想在一生中成一番事业,无论是知识、教养、还是爱情、事业,都需要同自己心灵的种种浅浮的陷阱或阴影做斗争,经过各种误解和长时间的反复的认识过程,慢慢由心灵克服各自弱点和毛病,而走向开放、洒脱、自由的必然结果。扰扰尘世,做人不易;茫茫人海,佳偶难见。然而没有爱情不要勉强人结婚,只要人品正直,追求美德,不放松向喜之心,不苟且、贪图一时之利欲,追求两心之和谐、相应,运用彼此的智慧,克服心灵上的缺点,终得如愿以偿。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总会有一些小小的摩擦,而这些摩擦,往往就是自己内心中所潜藏的弱点或毛病,要和别人能够更愉快的生活,就必须先了解到自己的缺点,并磨去他,其次是了解别人的内心,最后再互相深入彼此,如此一来,你会发现到社会上每一件人、事、物都是如此美好、光明,更进一步激发出你内心深处的感动,发挥出自己的专长去替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世界服务,毕竟我门是万物之长,如果人们不再用心去关怀身边的人,不再去付出自己的一臂之力,那么还有谁要去完成这个任务呢?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将自己原先所存有的毛病给除去,换上一个全新的自我,为崭新的未来打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