卌,读作[xì],意为四十。
康熙字典:【子集下】【十字部】卌。
卌字,除了表示四十,还指“插粪耙”。
又同古州衡文里的庶字,《汉孔和碑》里的庶就是册拦做卌。
扩展资料:
类似字
1、卅,读作[sà] ,意为三十。
字形拆为一、川。
“一”指“一世”,等于“三十年”。
“川”本指“归向大泽大海的水流”,引申指“归向王者”、“随从王者”。“一”与“川”联合起来表示“一生一世顺从王者”。
本义:顺民的一世。转义:三十(年)。
说明:古代文字都掌握在帝王的御用学者手里,故汉字的音形义里面渗透着皇权思想。
2、皕,读作[bì],意为二百。
两个百并列,即为二百,和“囍”[xǐ]类似。
“百”的演化:
《汉字源流字典》给出的解释:甲骨文上边是一把尺子,下面是一粒黍米,表示摆下一尺长的米粒。远古时计算长度用米粒,称为黍衡源尺,即把黍米百粒排起来,其长度就是一尺。
四十:卌。xì,多意字。意为四十;指插粪耙。
圩:【拼音】xū(意为五十弊咐时的读音)、wéi、yú。
【英文】fifty。
【部首】土。
【结构】左右结构。
【总笔画】6画。
【释义】五十、集市。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扩展资料:
1、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租嫌纯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商朝时期一种成熟文字。
2、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3、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从结构字体上看,文字不仅有变化,者袜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因此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
二十 廿
三十 卅
四十 卌
五十 圩
六十 圆
七十 进
八十 枯
简称袜租。。。。。。。。。乎好哗。。。。。。。。。岁行。
廿(niàn,20,大写:念)答察、卅清竖茄(纤李30,sà)、卌(40,xì)
皕(bì,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