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不像希腊神话那样有一个清晰地脉络,很多说法是杂乱无章甚至自相矛盾的。关于人死后就有几种说法:
一说是人死后,通常要做七,在头七之前灵魂是在四处飘荡,到头七的时候返家一次,断七的时候灵魂已转世。
还有一说是人有三魂六魄,死时死时七魄先散,然后三魂再离。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至于这么多魂魄死后如何就不很清楚了。
再说人死后灵魂去处:
鬼门关
人的阳寿到了就会死,这是正常的死亡,正常死亡的人首先要过鬼门关,过了这一关人的魂魄就变成了鬼。
黄泉路
接下来就是黄泉路,是接引之路。在黄泉路上还有很多孤魂野鬼,他们是那些阳寿未尽而非正常死亡的,他们即不能上天,也不能投胎,更不能到阴间,只能再黄泉路上游荡,等待寿阳到了后才能到阴间报到,听候阎罗王的发落。在黄泉路上有火红的彼岸花。彼岸花是一般认为是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在那儿大批大批的开着这花,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 又因其红的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 也是这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 人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 接下来还要过忘川河,奈何桥,跨过三生石,喝孟婆汤等等。
忘川河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人死之后要过鬼门关,经黄泉路,在黄泉路和冥府之间,由忘川河划之为分界。忘川河水呈血黄色,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虫蛇满布,腥风扑面。忘川河上有奈何桥,奈何桥边坐着一个老婆婆,她叫孟婆,要过忘川河,必过奈何桥,要过奈何桥,就要喝孟婆汤,不喝孟婆汤,就过不得奈何桥,过不得奈何桥,就不得投生转世。
奈何桥
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起点。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尘往事的孟婆汤。所以,走在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也是这座连接各世轮回的桥命名为奈何桥的原因。
相传在丰都鬼府,通过山门即为大雄殿,殿前有一座石拱桥称作奈何桥,桥下一个石池即为血河池。此奈何桥东首为地藏殿,西首为血河将军殿,相传奈河是鬼魂要过的第一道关。
孟婆汤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杯忘川水煮."今生有缘无份"又何必强求?
"孟婆汤"是一个中国的古老传说,这在澜子家一本古书上记载着。在那个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起点。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程往事的孟婆汤。所以,走在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也是这座连接各世轮回的桥命名为奈何桥的原因。
三生石
人死后,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桥边,张望着红尘中那些准备喝孟婆汤、轮回投胎的人们。
传说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轮回,缘起缘灭,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
千百年来,它见证了芸芸众生的苦与乐、悲与欢、笑与泪。该了的债,该还的情,三生石前,一笔勾销。
之后就进阎罗殿接受审判,是如地府还是转世就看生平善恶。
据说呢,人死后灵魂出窍,灵魂会沿着黄泉路走向地府,当然不肯自己走黄泉路的怨灵应该是由黑白无常锁魂带回吧。
地府前有条河,有人说叫奈河,又有人说叫忘川河。河前有块三生石,上面印着亡灵的前世今生,别日种种,还有望乡台,可眺望家乡亲眷,遂后前行,河上便是奈何桥,桥上有一老妪手捧一碗孟婆汤,给经此的亡灵,亡灵饮下,前世的记忆便堕入忘川河,随着忘川水而逝,有人说,亡灵含了怨恨不肯脱生,便跳下奈何桥,怨恨融于忘川水中,永世憎恨不得解脱,河的对岸种满了彼岸花,又名曼珠沙华,色泽鲜红如血,再往前便是地府。
轮回应按六道,取决于生前行事善恶,
六道为:天,人,阿修罗,畜生,恶鬼,地狱。
轮回标准为十善五戒。
阴曹地府。不会说出来的。阴曹地府保密?
1、“轮回转世”来源于佛教,是佛陀证悟、了脱生死后,彻见了六道众生的处境,明确记载在佛经当中的。“经”是释迦牟尼佛宣说,弟子记录下来的;2、3千年以来,没人敢修改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字典、词典,是所有理论的来源、依据。
2、鬼门关、黄泉路、忘川河、奈何桥、孟婆汤、三生石,是道教或一些神话小说吸收了佛教的观点,演绎、杜撰出来的。所以,你看到这些说法,有很多是矛盾的,有漏洞的。
3、若想真实了解这些,只有看佛经,才会明确了知。人死后的状况,轮回转世的过程,可详见《中阴解脱经》《地藏菩萨本愿经》,《过去现在因果经》《六趣轮回经》《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二、《大毗婆沙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