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造男女正常交往的合适气候
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生都有与异性交往的向往,就青少年而言,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向往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这一结果与我们在我校高一年级的调查结果基本是吻合的,我们的调查统计时未分男女生,向往率是55.6%,而认为有必要进行异性交往的同学更高达79.8%。可见,没有必要去动员学生与异性交往,但并不是说我们为此就不需要做什么事情了,我认为,首先就有必要修正我们作为教育者自己的思维观念,必须树立起异性学生交往是正常的、必然的这样一个观念,而不给异性交往者异样的目光。实际上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如果我们自己过于大惊小怪,见风就是雨,凭感觉互相猜疑,用异样的目光审视他们,或者使用不恰当的语言警示他们,相反地可能会把他们逼到过度交往的境地。其次,在我们修正了自己的观念以后,还要让社会(家长、老师、同学等)都持有允许异性正常交往的观念,才能算营造了合适的异性交往的气候。顺便说一句,允许异性交往,但必须要正常,这里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因此,在允许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同时,也要节制异性的过度交往。
2.指导学生异性正常交往的一些做法。
(1)直接提倡男女生的交往,这既有利于减缓青少年对异性的神秘感,也有利于把异性的交往公开化。如此,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对异性交往进行监控和引导。
(2)采用适当的方式,如主题班会,与学生谈话等,结合异性正常交往的原则给学生以指导。
(3)采用适当的形式,如班会、个别谈话、心理咨询等,向学生说清楚异性过度交往——早恋的危害。
但此条在实际操作中,倘若涉及具体的人,应当慎之又慎,切勿瞎猜乱疑,也不要危言耸听或一味施压,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并本着以理服人的原则,细心、耐心地给予劝说,千万不能给当事人下不了台,同情他(她),理解他(她),才能够引导他(她)。
(4)自然性原则。没有必要限制异性的正常交往,也没有必要强制他们与异性交往。因为不同的人心理、生理的发展水平不一致,人的社会化程度也有差别,只要在正常范围,顺其自然发展即可。
3.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原则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想无邪,交往时落落大方。
其次,要广泛交往或称为群体交往,避免过多的个别接触。
再次,有礼有节,即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注意把握分寸,不可过于亲密,举止要端庄稳重,言谈文雅高洁。
应该给学生讲清楚,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在交往的空间距离,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交流有影响,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才会使交往保持一定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