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和韩国的分界线是“三八线”线。这个“三八线”不是常规意义的一条直线,而是因为临近北纬38度的位置而得名。那为什么是以这个“三八线”作为分界线呢?这个其实不是朝鲜战争中形成的,而是要追溯到二战结束的那个时候。
扩展资料:
1945年8月8日,广岛原爆两天后,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攻击,兵锋直指朝鲜半岛。8月10日,日本通过中立国表示愿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在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当天,美军为了取得战争胜利的成果,在极为匆忙的情况下,拟定了受降方案并提交苏联批准。美国在受降方案中,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划定苏美两国在朝鲜半岛的受降区。
据参与负责划分工作的迪恩·腊斯克( Dean rusk)后来回忆说,他和查尔斯·邦尼斯蒂尔( Charles bonesteel)在8月14日深夜接到任务,当时手上只有《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一张地图。因为对朝鲜不熟悉,也找不出半岛上有什么天然界限,他们便随手把汉城以北的38度线拿出来作为分割方案。8月16日,在接到美军提交的受降方案后仅一天,苏联就批准了提议。
一般认为,苏联之所以在对关东军作战攻势正猛的情况下同意勒马三八线,是想换取美国同意由苏联接管北海道。但苏美共占日本的提议当时并未形成文件,而且后来也被美国拒绝,因为美国占领了日本。
就这样,作为轴心国的曰本基本保全了传统领土的完整;而作为受害国的朝鲜,却被莫名其妙地分割了。
1945年9月,美军登陆朝鲜半岛,开始了在南方的统治。美国最重要的战略,是在东亚制衡苏联。因此美军政府拒绝承认朝鲜人自发组织的、主张自决的人民委员会,甚至为了镇压有左翼倾向的人民委员会,大量任用曾为日本殖民机构效力的朝鲜人,并扶植长期在美居住、反共独裁的李承晚。此举造成南北朝鲜自此分裂,并且在战后四五年里,三八线这条临时划定的受降地理分界线演变成了朝鲜半岛两种敌对力量的政治分水岭。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全民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参战,在苏联的支持下,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进行作战。经过多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一带。
1951年7月10日,中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带兵开始进行停战谈判,并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在停战协定中确定了最终的南北朝鲜军事分界线。停战协议中并且划定了“三八线”两侧宽约4公里、长约248公里的非军事区。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这个分界线是在“三八线”的基础上做的调整,并不是北纬38度线,但习惯上仍然称为“三八线”。
朝鲜和韩国军事分界线“三八线”
北纬38度纬线划分 北为朝鲜 南为韩国 韩朝军事分界线的由来是在二战结束时,苏联和美国同时在朝鲜半岛派有驻兵。双方在签署驻防协议时,因为时间紧张的关系,美军一名参谋急中生智在北纬38度线上划分了这条军事分界线。38度线以北为苏军占领区,以南为美军占领区(与瓜分德国类似)。后因朝鲜战争爆发,在五次战役后,南北双方在38线南北两侧各占有一些区域,签署停火协议的时候以实际占领区的分界线重新划分。以至于现在的分解线不再是一条直线。
由于朝鲜战争最后签署的是停火协议,严格意义上讲双方的军事对峙还没有结束,朝韩双方互不承认对方的政府是合法政府。所以,该军事分界线不是国界。
三八线,是位于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朞,盟国协议以朝鲜国土上北纬38°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日本投降后就成为南朝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临时分界线,通称“三八线”。
停战协议上虽说是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但在实际上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并非如此。实际分界线总体从西南到东北趋势,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三八线。
一个很容易懂的理由:现在的朝鲜、韩国、联合国军(美国)、中国在法律上讲仍是交战国。因为我们在1953年和美国人签的不是一战、二战时的彻底结束战争的法律文书,而是“停战协议”,类似于现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今天签了明天撕”的“停火协议”,只不过我们签的是无限期的停火,而战争事实上并没有结束。 美国在六方会谈中给朝鲜方面的诱惑之一就是在朝鲜妥协后宣布朝鲜战争结束,因为只有战争“结束”了,美、朝、韩的关系才能在法律上正常化,这也就解释了你的问题:因为战争没有结束,所以作为交战国的朝、韩只以东经38度作为“军事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