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历法的准确性

2024-11-24 21:50:3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现行农历(《紫金历》) 不同于以历史上的农历历法,它是现今世界为数不多的天文年历性质的历法之一,它是世界上最准确的历法之一,并且根据它的规定,永远与日月地三天体的实际位置相对应。
1.简述
中国农历节气在历算时采用定气是在唐代的一行制定的《大衍历》,但在民用历书上还是用平气,到清代时民用历书也完全使用定气法。这在当时历算还是先进的,但到了1724年就有些不准确了,于是又推出《癸卯元历》,使用了先进的开普勒第一,二定律。但到了紫金山天文台成立后,历算组专家就又把农历的算法改成了现代更先进天体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这就是应把《农历》原版本名称由《癸卯元历》变成《紫金历》的名称了,以示它的算法与大清《癸卯元历》的不同。
由于中国农历已变成最彻底的定气定朔的天文年历性质的历法,又因为农历使用的这些天文理论和天文常数和航天工程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自从“祌舟”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载人航天的国家,加上现代的大型计算机的应用,农历的准确性早已今非夕比了,说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准确的历法一点不为过。
因为现行农历是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了提高《中国天文年历》的准确性,利用载人航天的理论和数据并对照美国宇航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数据,所以准确性就非常高的,而农历现今只依赖准确的“真气”,“真朔”。并且是《中国天文年历》的一部分,所以否定了农历的准确性就等于否定了《中国天文年历》,进而也就否定了中国载人航天的现代最先进的理论和数据,这是不可能的。
《紫金历》的最重要的改进为就是它的算法已不是固定的了,而是只依赖准确的“真气”,“真朔”,各种天文特殊点的位置。《紫金历》已变成了由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定义的历法。
定冬至就是太阳在黄经270度的位置,它必须落在农历11月中。节气也由黄经度数定义。
定朔由日月黄经差0度为定义。
所以现行农历(《紫金历》) 不同于以历史上的农历历法,它是现今世界为数不多的天文年历性质的历法之一,它是世界上最准确的历法之一,并且根据它的规定,永远与日月地三天体的实际位置相对应,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民间有句谚语说,“农历是不变的 ”就是这个道理。
令人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却不知道这里的奥秘,所以认为中国农历不准确,农历没有公历准确等不恰当理解,还错误地认为农历是“19年7闰”置闰法,但实际上却是“定冬至法”,这几个字却也体现中国汉字的严密性,并一语双关极精炼地概括了农历历法的部分重要内容如使用“定气”及农历置闰法即定中气置闰法。
现今的农历的精确程度如何呢?世界上美国宇航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是目前最准确的数据,不过我国紫金山天文台的数据和它相差无几(这些也是载人航天必要的数据)。所以准确的层度是非常之高的。也就是说,现行发布的农历,是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测算出来的精密数据,农历的推算需要哪些天文点呢?因为现行农历是定历,所以农历的推算需要以下天文点的时刻和黄经:月球近地点,月球远地点,日月合朔点,地球近日点,地球远日点,24节气各点,上弦月点,望月点,下弦月点;此外还有地球公转到某特定点的时刻,五星的位置,以及其他星宿的位置。所以农历的制定并非简单的计算,需要经过大量的复杂的计算,农历因为其精密的准确性,故而与天上的天体相互对应,由于是先进最先进的算法推算出来的,所以有天文年历的性质。

2.历法
一)定义节气和候(24定气和72定候即和年有关天象):黄道一周为360度,以春分点为黄经0度,每隔15度一个节气,即以春分点为黄经0度,其黄经度数能被30整除的是中气,不能被30整除但能被15整除的是节气,节气和中气合称为气;能被5整除的就是农历的七十二定候,候名见下面的表格。

从立春起分别为:立春(315),雨水(330),惊蛰(345),春分(0),清明(15),谷雨(30),立夏(45),小满(60) ,忙种(75),夏至(90),小暑(105),大暑(120),立秋(135),处暑(150) ,白露(165),秋分(180),寒露(195),霜降(210) ,立冬(225),小雪(240),大雪(255),冬至(270),小寒(285),大寒(300)。/*括号里是对应的黄经度数*/
其中:十二节气:立春(正月节),惊蛰(二月节),清明(三月节),立夏(四月节),忙种(五月节),小暑(六月节),立秋(七月节),白露(八月节),寒露(九月节),立冬(十月节),大雪(十一月节),小寒(十二月节);/*括号中标的是对应的历月名*/
十二中气:雨水(正月气),春分(二月气),谷雨(三月气),小满(四月气) ,夏至(五月气),大暑(六月气),处暑(七月气),秋分(八月气),霜降 (九月气),小雪(十月气),冬至(十一月气),大寒(十二月气);
60干支表(略);
七十二候:在24节气中,一节分三候,二十四节气共对应七十二候,
立春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陡负冰
雨水 獭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
惊蛰 桃始华,仓庚(黄鹏)鸣,鹰化为鸠
春分 玄鸟(燕子)至,雷乃发声,始电
清明 桐始华,田鼠化鴽,虹始见
谷雨 萍始生,鸣鸠拂羽,戴胜降于桑
立夏 蝼蝈(青蛙)鸣,蚯蚓出,王瓜生
小满 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
忙种 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
夏至 鹿角解,蜩(婵)始鸣,半夏生
小暑 温风至,蟋蟀居壁,鹰始挚
大暑 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立秋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处暑 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白露 鸿鸟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秋分 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水始涸
寒露 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
霜降 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立冬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 虹藏不见,天气上升,闭塞成冬
大雪 鶡鴠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冬至 蚯蚓结,糜角解,水泉动
小寒 雁北乡,鹊始巢,雉鸲
大寒 鸡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
/*以上七十二的名称都是以物候为名称,有的过于难懂,应考虑更换以物候为主的更简明的新名称。*/
杂节气:
1)冬九九:从冬至日起一九,每九为九日,共九九八十一日;
2)夏九九:从夏至日起一九,每九为九日,共九九八十一日;
3)三伏:夏至日后(不含夏至日)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日后(不含立秋日)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4)入梅:芒种日起第一个丙日;
5)出梅:小暑日起第一个未日;
6)春社:立春日后第五个戊日;
7)秋社:立秋日后第五个戊日;
/*还有其它的杂节气,我可能没有列出,希望各位大侠给予指出。夏九九没有冬九九知明度高,所以很少人知道,通常所说的数九就专指冬九九。初伏和末伏都是十日,而中伏由于考虑立秋所以可能是十日,也可能是二十日,以二十日居多。*/

二)定义和月有关的天象:以太阳和月亮的黄经度数差为0时为定朔,90度为定上弦,180度为定望,270度为定下弦,下一个定朔前一日为晦日.
三,定义和日有关的天象:以观测者(农历历算规定以东经120度子午线)在地球北半球所在的子午线上的真天顶距自东向西计算,以太阳在东方的真地平时刻为日出,在天顶即为正午,在西方真地平为日落,在天顶距为180度时为真夜半,另外还有太阳中心在地平以下分别为6度,12度,18度为民用,航海,天文晨光始(发生在早晨,在东方)和昏影终(发生在黄昏,在西方).
月球自东向西计算,月出(东方真地平),上中天(真天顶),月落(西方真地平),下中天(天顶距为180度)
三)历法规定:
1.以朔日定日序,即朔日为该历月初一;
2.以中气定月序,以包含冬至的朔望月为农历十一月即以定冬至日或前一个定朔日为十一月初一日,并且十一月建子;
3.平年排月序法则:从待算年的前一年的定冬至日后起到待算年定冬至日之间有12个定朔日的,就依次命名为(农历十一月初一已经在第二步中被命名):十二月初一日,正月初一日,二月初一日,三月初一日,四月初一日,五月初一日,六月初一日,七月初一日,八月初一日,九月初一日,十月初一日,十一月初一日,这样算出待算年从正月至十一月的初一日了; /*这时即使出现了没有中气的历有也不作为闰月,而作为正式历月,这就是为什么2033年废掉闰七月的原因,即消除一个“假闰月”。*/

4.闰年排月序法则:从待算年的前一年的定冬至日后起到待算年定冬至日之间有13个定朔日的,从待算年的上一年的定冬至日起找到第一个这样的两个定朔日:即在相临两个定朔日之间(包含上一个定朔日,但不包含下一个定朔日)没有定中气(黄经度数能被30整除的气)日的,那么在这两个定朔日中,上一个定朔日及其以前的定朔日均按正常顺序使名为各个月初一日,下一个定朔日则定名为"闰[上一个定朔日的月名]月初一日",其余的按剩下的月名依次定名剩下的各个月的初一日.
/*这也是为什么2033年闰十一月而不闰2034年农历正月的原因所在,即又消除一个没有中气的历月为闰月。*/
/*本人注:农历历法在这一点实际上已经正式废除了闰周,所以有人说农历采用19年7闰是不恰当的,应该说农历是采用“定冬至法”置闰,也可以说是近似的19年7闰法*/
5.历年以干支纪年,每年一干支,分界点为正月初一日子时正,并对应十二生肖纪年即: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历月以定朔日为起点;
历日以子时正(夜半0时) /*现行农历*/
节气以立春为民用首节气.以冬至历算首中气.
6.包含24节气各点的历日为农历的特殊历日;
/*民国初年规定在制定日历表(即公/农历及星期的对照表)时,在标有农历历日序数(农历日期)的地方,遇到节气的,不标农历历日序数而标节气名称就是因为节气是农历的特殊历日,这也是农历的阴阳合历的充分体现。*/
7.以东经120度子午圈为计算子午线;
8.季节划分"四立"节气划分为四季即为春夏秋冬,气候上以候平均气温为10摄氏度以下为冬季,以22摄氏度以上为夏季,在冬季后期以气温在10度以上22度以下为春季,在夏季后期以气温在22度以下10度以上为秋季;在有些地区还分为干雨风三季的应地方气候划分.
9.1)干支历的年干支,如果立春日在农历正月初一日前(在农历上一年末),则年干支取农历下一年的历年干支;如果立春日在农历正月中,则取本年历年干支;
2)干支历的月干支,取农历对应月建的干支;月建的地支对应十二个月是固定的,寅月的天干和年天干对应关系表:
年天干(寅月天干):甲己(丙),乙庚(戊),丙辛(庚),丁壬(壬),戊癸(甲);
3)干支纪日是一种长期不间断的纪日方法;
4)干支纪时十二时辰和十二地支对应不变,子时天干和所在日天干对应关系如下:
日天干(子时天干): 甲己(甲),乙庚(丙),丙辛(戊),丁壬(庚),戊癸(壬);
10.其它纪日法:二十八宿纪日和日干支一样也是一种长期纪日法,另外,二十八宿还和星期有对应关系。
11.民国以前的农历历书中还包括五大行星运行情况,日月食的预报,各地太
阳出没,节日,黄道十二宫星图,天文常数等。
12农历还有潮汐时刻预报.

回答2:

平心而论,中国农历是世界历史上最优秀的历法之一,经过了好、各朝各代天文学家的不断完善。在很多地方甚至比现行公历优秀,如:日期与月相相对应,可直接指导农业生产等。

置润方法

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每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
为什么采取“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呢? 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个回归年有12.368个朔望月,0.368小数部分的渐进分数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 即每二年加一个闰月,或每三年加一个闰月,或每八年加三个闰月……经过推算,十九年加七个闰月比较合适。因为十九个回归年=6939.6018日,而十九个农历年(加七个闰月后)共有235个朔望月,等于6939.6910日,这样二者就差不多了。
另外,“十九年七闰”只是一个近似说法。事实上,春秋时代天文学家曾经首创十九年七闰的方法;祖冲之大明历采用20组19年7闰插入1组11年4闰,计391年144闰,使农历的平均历年更接近回归年;此外还有334年123闰、1021年376闰的提法,和回归年的差额更小。但自清代以来,我国即完全采用天象确定历年、历月,从而使农历的平均历年与回归年完全一致。
七个闰月安置到十九年当中,其安置方法是很有讲究的。农历闰月的设置,自古以来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对闰月的设置也不尽相同。秦代以前,曾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做“十三月”。汉初把闰月放在九月之后,叫做“后九月”。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闰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以后又规定“不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直到现在仍沿用这个规定。

当然缺点还是有的

众所周知,一个回归年平均是365.2422日,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因此19个回归年365.2422×19=6939.6018日略小于19个农历年(19×12+7)×29.5306=235×29.5306=6939.6910日。此外365.2422×19÷29.5306=234.9970非常接近235但小于235,所以目前19年最多只能有235个朔望月,不可能出现236个朔望月的情况。但我们现行的农历置闰规则却会使农历出现19年236个朔望月的怪象,如1966年(1月21日)~1984年(85年2月19日)这19年的农历就有236个月计6970天,真是不可思议、实在令人费解。

回答3:

我国的夏历比格里历严谨得多呢
每个年月日都是有天文依据的,非常科学
格里历那种微调才不准,况且大小月也太随便了

闰年是按天文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