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文言文的文体 志和表 有什么区别?

急用,请帮帮忙,回答好的有追分
2024-11-28 19:51:2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P1109
一、 古人早就认识到不同文体的特点:
1、 三国曹丕:《典论•论文》: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辞赋欲丽”
2、 晋代陆机《文赋》: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意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
3、 六朝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
《文心雕龙•颂赞》:
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原夫颂惟典雅,辞必清铄,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敬慎如铭,而异乎规戒之域。
《文心雕龙•诔铭》:
诔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
二、 十三类分类法
清人姚鼐的《古文辞类篹(cuàn)》将文章分为十三大类,虽未必精当,大致有条理可循,现即根据他的分类分别作一简单介绍:
1、 论辨类——论说文(哲学论文、政治论文、史论、文论)
① 先秦诸子著作;
② 单篇论文,如贾谊《过秦论》
③ 发表主张,阐明道理,如《淮南子》
④ 辨别是非,驳斥谬论,如《论衡》
2、 序跋类——现在一般为前“序”后“跋”,然而
上古时代的序都是放在书后的,如《淮南子•要略》、《论衡•自纪》、《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序传》、《说文解字•叙》。
梁萧统《文选•序》才置於书之前。王羲之《兰亭集序》、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柳宗元《愚溪诗序》。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也。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3、 奏议类——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包括《文心雕龙》所说的“章、表、奏启、议对”
刘勰说:“章以谢恩,奏议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原本有异,但后来变得没多大分别了。此外还有“疏、上书、封事”。疏——逐条陈说,封事——秘密奏议。
如诸葛亮《出师表》、南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对策——“应诏而陈政也”。即按皇帝所出题目回答问题。汉贾谊、晁错、董仲舒以对策著名。贾谊有《治安策》、晁错有《论贵粟疏》、董仲舒有《对贤良策》等。
4、 书说(shuì)类——书即书信,说多是游说之世说别国人君的言词。如
李斯《谏逐客书》、乐毅《报燕王书》、李白《与韩荆州书》
《战国策》中大量的策士的言论
5、 赠序类——唐代兴起的文体,即古之“赠言”,如
韩愈《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宋廉有《送东阳马生序》等
6、 诏令类——皇帝对臣下的书信,如
汉高祖刘邦《求贤诏》、汉武帝刘彻《求茂材异等诏》之类
“檄”是诏令附类,用于“晓喻、声讨”,有时不一定是皇帝发出的。如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
7、 传状类——记述个人生平事迹,供礼官议定谥号或供史官采择立传。“传”指传记,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孔子世家》、《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汉书》之《苏武传》、《后汉书》之《张衡传》等等。“状”为行状,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即是。
传奇小说,如《霍小玉传》、《李娃传》、《莺莺传》也可归入传状类。
8、 碑志类——包括碑铭和墓志铭。
碑铭有——
① 封禅碑、纪功碑,如秦始皇《泰山刻文》、班固《封燕然山铭》、韩愈《平淮西碑》
② 寺庙、桥梁等建筑物刻文,如王简栖《头陀寺碑文》、韩愈《南海神庙碑》之类
③ 墓碑(又称神道碑),如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
④ 墓志铭记载死者生前事迹,前有志(散文),后有铭(韵文),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9、杂记类——除传状、碑志以外的一且记叙文。如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永州八记》、苏辙《快哉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唐宋古文家的杂记往往叙中夹论
10、箴铭类——用于规戒的文章,大多用来戒勉自己。如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子曰:何陋之有?”
11、颂赞类——对别人的歌颂和赞扬。如
韩愈《伯夷颂》: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或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繇是而言,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是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12、辞赋类——基本有韵,近于长诗。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扬雄《解嘲》、杜牡《阿房宫赋》、韩愈《进学解》、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赤壁赋》之类。
13、哀祭类——哀吊死者的文章,包括哀辞(祭拜於灵前而烧之)和祭文(祭拜并宣读之)。如韩愈《祭十二郎文》。另有间於二者之间的“诔”,《文心雕龙•诔碑》::“大夫之材,临丧能诔。诔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如颜延年《陶徵士诔》。
三、 姚鼐的13类分类法之不足:
1、 同名而异实——“书序”与“赠序”都叫“序”;“座右铭”与“墓志铭”都叫“铭”。
2、 有些文章可能跨类——《论积贮疏》形式属于“奏议”类,但从内容看又可视为“论辨”类;《送孟东野序》属于“赠序”,但通篇在说理,也可看作“论辨”类。扬雄《解嘲》形式属于“辞赋”类,内容属于“论辨”。
3、 古人对同一文章分类也出现分歧现象。
四、 从用韵角度来加以观察:
1、 辞赋类是完全的韵文,没韵的辞赋是极少的;
2、 颂赞类也完全是韵文;
3、 箴铭诔也完全是韵文。
4、 碑志类往往前面有序(散文),最后是“铭”(韵文),铭无韵者极少。
5、 哀祭类近于辞赋,也一般押韵。
6、 有些类别的文章本可无韵,但也不排除作者用韵,如柳宗元《愚溪诗序》、《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范仲淹《岳阳楼记》。

回答2:

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