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的
大豆油的鉴定标准:
1.色泽鉴别
纯净油脂是无色、透明、略带粘性的液体。进行大豆油色泽的感官鉴别时,将样品混匀并过滤,然后倒入直径50毫米、高100毫米的烧杯中,油层高度不得小于5毫米。在室温下先对着自然光线观察。然后再置于白色背景前借其反射光线观察。冬季油脂变稠或凝固时,取油样250克左右,加热至35℃~40℃,使之呈态,并冷却至20℃左右按上述方法进行鉴别。
良质大豆油——呈黄色至橙黄色;次质大豆油——油色呈棕色至棕褐色。
2.透明度的鉴别
进行大豆油透明度的感官鉴别时,将100毫升充分混合均匀的样品置于比色管中,然后置于白色背景前借反射光线进行观察。
良质大豆油——完全清晰透明。
次质大豆油——稍混浊,有少量悬浮物。
劣质大豆油——油液混浊,有大量悬浮物和沉淀物。
3.气味鉴别
感官鉴别大豆油的气味时,可以用以下3种方法进行:一是盛装油脂的容器打开封口的瞬间,用鼻子挨近容器口,闻其气味。二是取1~2滴油样放在手掌和手背上,双手合拢快速摩擦至发热,闻其气味。三是用钢精勺取油样25克左右。加热到50℃左右,用鼻子接近油面,闻其气味。
良质大豆油——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
次质大豆油——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平淡,微有异味,如青草等味。
劣质大豆油——有霉味、焦味、哈喇味等不良气味。
根据国家标准,环氧大豆油铂一刊沽色号应小于400号。但我们认为,一昧追求起始低色号产品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一是环氧大豆油若用于PVC配方中其用量一般仅为3份左右,即使颜色稍深一些(<400 Pt--Co为色号),也不会对制品的颜色有明显的影响,如以300Pt-Co色号与200Pt-Co色号相比,并未发现制品的颜色有可见的差别。二是如将不同色号的环氧大豆油在同一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颜色都会变深,且最初颜色深浅差别变得不明显了。甚至还会出现相反的结果,这与各产品所含的反应副产物多少和种类有关。因此,我们认为产品色泽的热稳定性才是最重要的。色泽的控制,首先是从原材料开始控制。上面讲到的大豆油的精制,除能除去杂质之外,还有脱色作用。甲酸(或乙酸)、双氧水等原材料应无色透明。若采用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树脂须经严格的活化预处理,否则,树脂本身的色素溶于环氧大豆油中所呈现的深黄色或褐色很难脱除。
颜色不能确定,这和工艺有关,压榨油色深,溶剂提取油色淡,还和后期处理有关。
购买主要还是看保质期,使用后可闻味,不得有哈味,不得有沉淀。
我想问问大豆油的颜色深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