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张敬轩的来(不管男生女生)要敬轩迷

2025-02-05 18:49:2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我从未想过会喜欢上一个歌手,一个通灵者,一个躲藏在内心却也许永不会见面的帅气男生。
  
  我将他称之为少年柏拉图或者少年亚理士多德,而你们都叫他——“张敬轩”。
  
  人们可能给予的嘲笑、质疑甚至猜测,我无法应付,但坦然面对,就像此刻我微笑着陷在黑暗里,回忆过往,并用凌乱的文字纪念这个即将二十五周岁的男孩的生日。
  
  遭遇叫“张敬轩”的男孩是在2003年冬天的青岛。
  
  青岛是我的长篇小说《恋恋半岛》的故事发生地。那里有温和的气候和惊异的风景,还有海鲜美食,但我待的那五个月,却是无力享受的。我像一头漆黑灿烂的野兽,昼伏夜出,白天躲在租来的公寓里睡觉,晚上扭亮台灯、拥紧黑暗开始考研复习。夜深人静之时,除了寒冷的星辰和时断时续的手机通话,那台SONY的CD机就成了我的安慰、我的朋友、和我一起患难的亲人。唯有音乐可以抚慰心灵,我一直坚持认为。有一天,忽然遇到一位很喜欢音乐的朋友,我希望他向久离尘世的我推荐几个好歌手。他首先叫出一个从未听闻过的名字:张敬轩。
  
  于是在一个寒冷的下午,我裹紧大衣,跑去漫长的山东路,一家一家地遍寻叫张敬轩的歌手的CD。最后,一家破落的音像店的女售货员在我虚弱地叫出“张敬轩”的名字的时候,终于不再茫然地摇头,她像弹簧一样从椅子上跳起来,闪到对面的货架上,从花花绿绿中抽出一本CD递到我的手里。经过漫长的等待与艰苦的寻觅,我和叫张敬轩的歌手终于见面了——虽然那是一本盗版CD,他的阳光气质在那里被切割得面目全非。
  
  听到他的《MY WAY》才知道他是我的同龄人,都外表安静、内心激烈,都曾为了梦想挥动着双手,只是那时他经过了一段路途之后,走进了广州的一间录音棚里,他的事业开始了,他的路途开始可以看见冲积平原、宽广草原、甚至辽远的天空,而我还在路上,我在用自我放逐来换取一张船票,而船开往哪里似乎仍未可知。在夜深人静之时,我听他的音乐,他用他的音乐与我对话,我们在梦想与现实、贫瘠与富足、叫喊与睡眠之间展开了一段漫长的追逐。一个梦想家,一个苦爱者。我或者就是他,他或者就是我。只是,这个渐渐熟悉的陌生人带动了我的灵魂,让我感动,让我苦恼,也支撑我度过若干个漫长的黑暗时刻。我离开青岛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抛弃了所有的书,我觉得不会再需要它们了,但我简单的行李包里多了一本正版的《MY WAY》,同时也多了一份对未来的希望。我知道我的船头要触及到哪片大陆的土地了,我甚至可以隐约看到了那美丽的海岸。
  
  几个月后,我如愿以偿进了复旦大学法学院读研究生。有新的风景,有新的气息,有新的阳光穿透生活的阴霾,但我仍然《MY WAY》里如痴如醉。人的精神世界有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些坚硬的东西,那些柔软的有关理想的动人细节似乎也同样重要。直到晃晃悠悠、连骨头都变得酥软的时候,那张《MY WAY》的CD忽然因为意外喑哑失声了。叫张敬轩的男孩开始躲进头顶的云雾里,他可能微笑,可能咬紧嘴唇,但我看不见他了,也听不见他了。有一天,又一个喜欢音乐的朋友出现,他忽然提到了《MY WAY》,它甚至邀请我去听它电脑里的《MY WAY》。就在SC的一个下午,我不仅从它的电脑里听到了《MY WAY》,还听到了张敬轩的新专辑《am/pm》。我是在离开SC即将上火车的时候再次买了一本《MY WAY》,并在到达上海的第二天去买了一本《am/pm》。
  
  或许你在《MY WAY》听到的是一星励志和无数爱情,但在《am/pm》你或许能辨别出更多的东西,出其不意,直达心灵。比如亘古不变的欢乱爱情,让眼眶潮湿的亲情,甚至还有隐秘的不羁之爱,和一些与几乎与主旋律毫无二致的东西。当然,你听不到叫“张敬轩”的男孩高亢的发声了,只剩下一些近似靡靡的声线在半空中跳跃着,绵长,悠远,深邃,它瞬间俘获了你,并戳痛你的梦想、爱情和隐蔽的内心。我喜欢将《am/pm》当作心灵之歌,一个男孩的所有的精神世界都似乎溶入其中,没有半点的灰色,也没有半点的犹豫,不会因为一些隐藏而失去勇敢的神气,不会因为一些低落的发声而褪掉生命的颜色。于是,我从不去记录其中12歌曲的名字,至今我也无法将歌曲和它们的名字一一对应,我只是将它们囫囵吞枣地灌进我的耳朵,再让我的精神世界来细细分享它们。《am/pm》,是一张近似于那个叫“张敬轩”的男孩的心灵的专辑,这也是近似于我的心灵的天籁之音,我已经无法明了谁是谁的《am/pm》,或者谁是谁的张敬轩。
  
  2005年,我在上海忽然认识了张敬轩的一位朋友,他说生活中的张完全不如屏幕上的鲜艳夺目,而叫海蓝蓝的可爱编辑还在某日志的留言中感叹没有红之前的张敬轩曾经在她们那里玩电脑,而更远一点的是张敬轩有一次到了T的公司录制节目,同样喜欢他的T送了一本自己刚出版的新书,而张敬轩回赠他的是一本上面有歪歪斜斜答谢文字的《am/pm》。有签名的《am/pm》, T也送了我一本,上面只有模糊的“Hins”,没有中文,但是它足够让我欣喜,彷佛缘分遥远地牵连着我们,只是在漫漫的黑暗里,我们可以听到对方模糊的歌声,但是看不到对方清晰的面庞。
  
  时间流走,我们也冲向远方。
  
  我将他称之为少年柏拉图或者少年亚理士多德,而你们都叫他——“张敬轩”。我不知道我和他之间到底有多远,我只知道我们都不知疲倦。2006年的2月1日,就是他25岁的生日了,他也即将发行他的第三张专辑,而我即将结束硕士生的课程,要去那堆精神矍铄的博士中间混日子,我的书,有了第一本,也就会接着有第二本……
  
  我们都在路上,我们躲藏在内心却也许永不会见面,但黑暗中遥远的歌声可以让我感到彼此的梦想和爱情的热度。
  
  转载自著名80后作家肖水的博客: http://amsterdam.yculblog.com/

回答2:

不喜欢张敬轩的人很多是因为他长得不帅、但相反对于我们轩迷来说、他唱歌时的样子是很帅哦~听他唱歌很是享受、还记得第一次听他的歌是他是那首【断点】、那时候我就很喜欢他唱歌的声音了、他的歌声很独特、夸张的说、他的歌有一种魔力、所以吸引了我